《清平樂》輸在了「偽高級感」

2020-05-16     貓影文娛

原標題:《清平樂》輸在了「偽高級感」

作者 | 珊迪

編輯 | Amy Wang

「每天都有新的窒息。」

正午陽光古裝大戲《清平樂》收官在即,劇情也來到了原著小說中最精彩的部分,社交網站上熱度不減、熱搜不斷,但輿論風向上卻出現了變化。

嫁入李家的徽柔公主鬱鬱寡歡,非但不能和喜歡之人在一起,還要被婆婆下藥強迫圓房,絕望至極的她夜叩宮門,試圖回到最愛她的爹爹那裡。

就是這場歷史上有名、原著小說中最關鍵的片段,平淡地展示了出來,被網友評論為,「夜叩宮門,叩了個寂寞」。

不光如此,《清平樂》讓人不滿意的地方每天都在增加。不尊重歷史魔改、不尊重原著亂改,人設崩塌、角色扁平化等等問題暴露得愈發明顯,甚至讓廣大網友覺得浪費了「正午陽光+王凱+湖南衛視黃金檔+禁忌之戀」這樣的神仙搭配。即便《清平樂》每天都掛在熱搜榜上,有著極高的流量和熱度,但在熱搜上就可以看完各個人物的一生,更是《清平樂》身為長劇的悲哀。

口碑翻車,是「高級感」和高流量都挽救不了的。

宋仁宗的流水帳,是魔改歷史劇的「糖衣炮彈」

《清平樂》的原著《孤城閉》,是以宋仁宗的女兒福康公主趙徽柔與其內侍梁懷吉之間的禁忌之戀為主線,從內侍梁懷吉的視角出發,展現了二人被宿命困頓的一生,和朝野上下的百態。

而《清平樂》將愛情故事改為集結權謀、宮斗、歷史為一體的正劇,主線改為時代的中心人物、趙徽柔與梁懷吉宿命的來源——宋仁宗,以承接狸貓換太子為開篇,觀眾本以為是要濃墨重彩描繪仁宗不平凡的帝王人生,但是在導演張開宙的表現下,《清平樂》變成了宋仁宗的流水帳,按照時間順序,在不斷跳躍的年份之間串聯事件,缺乏戲劇性和連貫性的同時,也讓觀眾覺得在看「宋仁宗的vlog」。

特別是在節奏慢的「精神酷刑」下,宋仁宗的一生,沒有充足記憶點。朝堂戲中沒有波瀾,名臣甚多也只是做了一個盤點,後宮的戲碼也不夠精彩,不忍臣僚受罰甘願自己渴著這樣的美談,也在多次重複下,漸漸寡淡。這樣的改編和呈現,千古仁君變成了「平平無奇」的皇帝。

也不是「平平無奇」,在價值觀的傳遞上,這位仁君還作為封建專制的代表,進行了「危險發言」。

徽柔成婚,不願與不喜歡的李瑋同房,李瑋母親就給公主的酒中下藥,幸虧懷吉及時趕到才阻止悲劇發生,可回到宮中,得知內情的官家訓斥徽柔,要求她給李瑋母親道歉。

「她粗鄙你可以不喜歡她,她給你下藥你可以事後上告給爹爹,也可以斥責他,可你因此與內臣舉止輕浮,爹娘不為沒有教好你而道歉,難道還要去給你出氣嗎?!」

「我天啊,這竟然是2020的劇情!女兒受了委屈被傷害爹爹不管,他在意的竟然是女兒給她丟了顏面?這還是那個曾經說要讓女兒做大宋最快樂的女子的官家嗎?這是「爹道」吧?」

「文化糟粕」式發言,讓宋仁宗跌落「爹道」,這樣的孤城中怎麼會有「清平樂」呢?

《孤城閉》是「懷柔CP」的悲劇,被亂改是觀眾的悲劇

將《清平樂》改編成歷史劇的另一個弊端,是大大削減了原著對封建皇權的批判。福康公主趙徽柔與其內侍梁懷吉之間的虐戀故事,是歷史上真實發生過的「離經叛道」,但在《清平樂》中,這條萬眾期待的感情線不論是篇幅還是改動,一沒討得原著粉開心,二讓觀眾也看的雲里霧裡。

編劇先是安排童年時期的小徽柔剛見到自己未來的駙馬,就以「親人之間的表達方式」親了李瑋的額頭,這種既不符合歷史又不符合原著的劇情,被懷疑有試圖洗白日後仁宗賜婚的嫌疑;在夜叩宮門這樣的重頭戲上,竟然處理得十分平淡,這在宮門制度嚴苛的古代,可是違法的事情啊。

不僅如此,「懷柔CP」在整體的觀感也十分不好,《清平樂》播到60集,才播到原著開頭的重頭戲。而且「根本就沒拍出來公主和懷吉大海中浮萍相依的感覺,以至於觀眾都不理解懷柔CP,覺得公主作,公主是真的很絕望啊。」

莫不是導演和編劇也像彈劾公主的臣子一樣,「覺得愛恨嗔痴都有罪?」

就是這樣,《清平樂》在歷史正劇、古偶劇、宮斗劇中來回「周旋」,不明立意。截至目前,要求《清平樂》重拍或是眾籌重拍的聲音越來越多。

高開低走,披著流量的偽高級劇

《清平樂》剛開播時,一直以精良的服化道和傳統美學的構圖而為人稱道,社交網絡上的討論度也持續走高,據網友不完全統計,《清平樂》播到60集時就有了80多個熱搜。

但服化道、布景再精良、熱搜再多,也掩不過故事的硬傷。將主線改為宋仁宗一生,放大了格局,也模糊了主次。宋仁宗的一生沒拍好,宋朝的名人志士只是盤點了一番,徽柔和懷吉的虐心故事不突出,後宮中的許多女人,人設崩塌的崩塌,最終都成了扁平的封建附庸。

《清平樂》的高開低走,證明了追求高級感、精美服化道而忽略劇情,是本末倒置,是「偽大」格局,也讓觀眾再一次為導演張開宙找到新定位,「張開宙不適合拍人,適合拍空鏡。」

69集的《清平樂》不斷消磨觀眾的耐心,難比肩同為正午出品的古裝劇《琅琊榜》,所謂高級感是被觀眾「拋棄」的最後的浪漫。

電影頻道的《今日影評》節目,就集中探討了《清平樂》口碑滑坡的問題,節奏慢、信息量、戲劇性不足、可能存在刻意拉長劇情(注水)的情況;人物扁平化,是編劇沒有抓住人物性格、考慮演員的爆發力,「你要是打板子,全打在編劇身上的話,他一點也不冤。」節目嘉賓汪海林老師提到,「但在中國目前的情況下,長劇最容易犧牲故事。」「平台商業需要,提前安排情節噱頭,最終會導致類型四不像。」

《清平樂》口碑翻車,導演、編劇的鍋也好,急功近利的市場作用也罷,都再次凸顯了要以劇作為中心的重要性,未來,此類買櫝還珠的偽高級劇,還是少一些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R8bnHnIBfGB4SiUwfFt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