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團養老」之後,93歲老太把樓捐了

2020-07-14   點米社保通

原標題:「抱團養老」之後,93歲老太把樓捐了

「我們想把葛隆村132號樓捐贈給村裡,讓它繼續為『葛隆人』服務。」上海市嘉定區外岡鎮葛隆村有這麼一群「酷」老人:上世紀九十年代末,他們眾籌購買了一棟樓「抱團」養老十五年,如今他們毅然決定把這幢滿載記憶的「慈舟養老院」捐出去。

21年前,72歲的浦逸敏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

和一群老夥伴在嘉定買了一棟樓「抱團養老」

年過古稀的浦逸敏突發奇想:能否將興趣相投的朋友們聚到一起,大伙兒互相照顧,「抱團養老」呢?

她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朋友們,最終決定湊錢買棟樓建個「互助養老院」。

不久,浦逸敏相中了一棟因搬遷而閒置下來的原農村信用合作社舊址。這幢兩層小樓共有六間房,200多平方米的面積足夠老人們日常起居,相關負責人答應5萬元人民幣即可轉讓。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末,面對這筆「天文數字」浦逸敏決定發起眾籌。

消息傳開後,大家紛紛支持。有的人並沒想要住進樓里,也慷慨解囊,捐款出力。最終,有兩百多人參與了眾籌,捐款金額從幾元人民幣到幾千元人民幣不等。成功買下樓後,她們將其取名為「慈舟養老院」。

沒有院長的「養老院」,「慈舟養老院」雖不是真正的「養老院」,但名聲卻很響。屋內設施齊全,門外就有清甜可口的井水,老人們每天一起聊聊天,做做點心,生活得自在悠然。

這種互助養老模式吸引了很多老人慕名前來,最熱鬧時有20多位老人共同生活在這裡,彼此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多年來,通過「互助養老」的模式,住在132號樓的老人們在一起生活、互幫互助,便捷的養老方式受到了大家的歡迎。不過,隨著生活水平和養老服務水平的全面提升,許多老人逐漸開始選擇請護工居家養老或是進入正規養老院,入住132號樓的老人逐年減少。

2015年,「慈舟養老院」正式「退休」。

近期,得知葛隆村正在進行美麗鄉村建設,浦逸敏找到當年籌資的老夥伴們,決定把「慈舟養老院」無償捐給村裡。她說,買樓時出錢的人很多,留給誰都不合適。現在老人們不住在那裡了,捐給村裡讓它繼續服務群眾是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