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不局限於生活,才能更好的去生活。
01
有一天,小和尚問禪師:「師父,您修行多年,您有什麼與眾不同的地方?」
禪師說:「我的與眾不同,就是餓的時候就吃飯,困的時候就睡覺。」
小和尚這個時候特別不明白的問:「我也是這樣,這有什麼不同的,每個人都是如此呀。」
禪師說:「這當然不同了,有人吃飯的時候總想著別的事情,不專心吃飯,睡覺的時候也總是做夢,睡不安穩。
而我吃飯的時候就是在吃飯,睡覺的時候就是在睡覺,沒有太多的私心雜念。
我的生活叫做生活,我感受到的是舒適,而其他人的生活感受到的卻是一種煎熬,就是我與眾不同的地方。」
小和尚聽了之後恍然大悟。
太多的人總是沉浸於浮華的虛榮之中,讓自己舒適的生活變得煎熬和痛苦。
心中產生的萬千般妄想,成了迷失自己的最大障礙。
喪失了平常心,無法將自己的心融入這個世界,生活對於他來說就是一場煉獄。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超脫當下的生活,用不一樣的眼光去審視自己所執念的一切。
如果能夠超脫生活,那麼生活對於你來說就是一種舒適;如果沉浸於生活的執念之中,那麼人生對於你來說就是一場煎熬。
所以對於自己的人生來說,讓自己能夠有一種從容,讓自己在人生中感受到一種舒適,這才是人生最好的體驗。
02
莊子說:不內變,不外從,事會之適也;始乎適而未嘗不適者,忘適之適也。
莊子的意思是說:工匠用手畫圓賽過圓規,手指動作隨著所造的器物而變化,根本不用思索,所以他的心性專一而通達。
忘了腳是因為鞋子舒服,忘了腰是因為腰帶而舒服,忘了是非是因為心靈安適。
心神如一,不追隨外物,遇見事情可以順心應手,本性安適而無所不適,就是忘了安適的舒適。
一個讓你感覺到舒服的東西,會讓你忘記這個事物的存在。
如果鞋子磨腳,讓我們非常痛苦,那麼我們在無時無刻的都會感受到鞋子的存在。而我們在生活中,並沒有把太多的心思放在自己的鞋子上面,那是因為鞋子舒服,讓我們忘記鞋子本身。
而生活亦是如此,舒適的生活,才能忘讓你忘記生活本身,從而更好的去面對生活。
在生活中,只有忘我,才能做到一個更好的自我。
03
《小窗幽記》之中,有這樣一句話:了心自了事,猶根拔而草不生;逃世不逃名,似膻存而蚋還集。
能在心中將事情做一個了結,才是真正將事情了結的樣子,就好像拔去根之後,草不再生長一樣。逃離了塵世卻還有追名逐利之心,就好像腥膻氣味還存在,仍然會招來蚊子一樣。
斬草必須除根,治病需要根治,而我們的一生,需要逃離內心的束縛,才有外在生活的舒適。
佛曰:世間萬物隨心而生,隨心而滅。
所以拋卻內心雜念,需要從修心上去下功夫。
當提到修行的時候,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脫離凡塵俗世,找尋一個詩和遠方的田野,但是外在的逃離,終究逃不了「心籠」的束縛。
只有讓自己的內心釋放,才是真正的逍遙,才能真正的脫離內心的煎熬,達到一種舒適。
否則即便是遠離紅塵心,卻未能靜下來,還是無法求得清靜,這樣的內心仍然是一種痛苦。
文|國學書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