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死了,到底是多熱?

2019-07-27     樊樊老師



熱死了

隨著伏天的來臨,「熱」恐怕早已成為生活中最高頻的詞彙之一了。然而每天高呼著「熱死了」的你們不知道的是,「熱死」並非傳說,如果溫度繼續上升,地球很快將不再適合人類生存。

詞條


2019年,全球正在經歷著史上最熱的夏天。從上個月的數據來看,2019年6月是歐洲、南美洲和非洲有歷史記錄以來最熱的6月,西歐和中歐的部分國家和地區日平均氣溫比正常水平高出10度,而歐洲還將在下周迎來新一輪熱浪。按照目前的態勢,我們似乎正在經歷「史上最強」的7月。


我們看到90%的「最熱的6月」都發生在2010年以後,這意味著全球氣候變暖速度正在加快,尤其是我們所在的北半球。陸地和海洋表面的氣溫都達到了歷史最高紀錄,高溫乾旱的天氣使得海冰範圍縮小,森林乾涸且更加易燃,我國的高溫預警已經取代前期的暴雨預警成為新的「流行」信號。


35℃,這是人類的宜居溫度線。也就是說超過35℃,人體就會產生熱應激反應。2003年,歐洲也曾遭到嚴重的熱浪侵襲,平均每天有2000人被「熱死」,其中受災最嚴重的國家,共有約1.4萬人被「熱死」。


高溫帶給我們的不只是一句「熱死了」而已,持續高溫將會為人類和地球帶來災害,而且在此前早有實例。例如去年冬天,極地地區遭受了一次連續數天的高溫炙烤,結果導致了永凍土層融化,融水滲入了挪威設立在斯瓦爾巴的「全球種子庫」。所幸的是,庫內種子安全無恙。


全球種子庫坐落於距北極點一千多公里的挪威斯瓦爾巴特群島上,旨在把世界各地各種的植物種子保存在地下倉庫里,以防因全球物種迅速縮減而造成的物種滅絕。而相比於可修復的種子庫損壞,更令人擔心的是凍土層的消融。北極永凍土內包含1.8萬億噸的碳,一旦消融,就會以甲烷的形式蒸發,造成比二氧化碳強32倍的溫室效應。


如果持續升溫並保持,除了極地地區,其他地方會怎麼樣呢?上升2℃,海中的珊瑚就會出現區域性死亡;3℃,海平面開始大幅上升;如果地球溫度再上升5℃,並持續下去,就會導致農作物嚴重減產,這意味著在本世紀末,我們會有超過現在50%的人口需要供養,而糧食的缺口也將超過50%。


如果上升6℃,魚兒們將屍橫遍海;上升7℃,莊稼地將近乎顆粒無收;上升8℃,大部分陸地將被淹沒,大海成為主宰;上升10℃,南極的萬年冰川將逐漸融化成大小不一的冰塊……根據NASA的研究顯示,南極近幾年來正在急劇融化,4年內損失的冰量等同北極近40年的損失量,並且仍在加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QtxPPGwB8g2yegNDQmB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