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廣西大學迎來了一名49歲的新生。
她就是原夢園,今年49歲了,原本是上海交通大學的一名宿管。
原夢園表示,選擇考研究生,起因是想陪兒子一起學習。
早在2011年,兒子讀初三時,原夢園就開始了陪讀生涯,但效果並不理想。自己一邊刷手機一邊盯著兒子看書,讓兒子愈發焦慮。
於是,她就開始嘗試在旁邊一起讀書,雖然一開始覺得犯困無聊,久而久之,學習就成了習慣。
兒子考上大學後,原夢園也成功考取了復旦大學漢語言文學本科。
2018年底,兒子告訴原夢園想要考研,她聽了後決定跟著一塊學習,當兒子的研友。沒想到,母子倆竟然都金榜題名,兒子被復旦大學錄取,原夢園也成了一碩士研究生。
有網友說:這母子倆的人生簡直就是在開掛!
事實上,原夢園「開掛」的背後,藏著比別人更多的努力。
考研過程中,原夢園遇到最大的阻礙,是記憶力差。她坦白說:「我花很多很多時間,一遍遍重複,不氣餒不放棄。」
她把兒子的筆記拿過來細心研究,自己也認真標註好各種顏色的記號,每天早起背誦、睡前回顧,終於克服了考研路上的一道道難關。
德國有句俗語:「世無老而不學之理。」原夢園的故事,真正地詮釋了這句話。
人們常有一種觀點:這個世界只屬於年輕人,年齡大的人會被自動淘汰。
有的人年齡大了,就會放鬆對自己的要求。而有的人,在別人哀嘆老去的時候,卻在以不服老的姿態,往前走去。
1、別把年齡當作偷懶的藉口
就在前幾天,林心如在微博上曬了她的學生證。
今年43歲的林心如,選擇重回校園深造,她開心的表示:忙碌真的不能當作不再進步的藉口,一切的學習重新(從心)開始。
林心如的這段話,正好指出了許多中年人的現狀。
越來越多的人把忙碌當成了一種藉口,一種停止思考與學習的藉口。
他們說:生活壓力大、工作繁重、要照顧家人、年紀大學不來……
每一種理由,都顯得無懈可擊。結果,忙著忙著,人漸漸變老了,腦子也悄悄變空了。
而在生活中,有那麼一些人,即使歲月給容顏刻上痕跡,也能看到那股不服老的精神。
今年已經80多歲的作家姜淑梅就是這種人。
在大家的想像中,作家一定是學富五車,精通文學的高手,但姜淑梅其實從小是一個文盲。
她在60歲時,才開始學寫字。75歲時,開始嘗試寫作,到現在已經出版了5本書。
就連她的家人們,都沒想到會有這麼一天。
面對鏡頭,姜淑梅笑著說:我要當四大家,作家、畫家、書法家和老人家。
摩西奶奶曾寫過一段話:「有人總說,已經晚了。實際上,現在就是最好的時光。對於一個真正有所追求的人來說,生命的每個時期都是年輕的、及時的。」
很多時候,人們愛以年齡為藉口,給自己偷懶的機會。但總有人,根本不在乎年齡,只要他們喜歡,即使歲數再大,也不會停下追逐的腳步。
他們用行動告訴我們:
無論年紀大小,只要願意付出,一定會有回報。
2、多學一分本事,多給自己留條路
還記得這則新聞嗎?
河北省唐山市宣布撤銷所有城市路橋收費站,這本是件利民的好事,卻遭到了收費站員工的反對。
在政府做調解時,一名收費站員工說:「我今年36了,我的青春都交給收費了,我現在啥也不會,也沒人喜歡我們,我也學不了什麼東西了。」
事情至此並沒有結束,在她失業沒多久之後,她的丈夫覺得自己的老婆連個工作都找不到,急三火四地離婚了。
很多人說,這就是職業穩定的壞處,把人都養廢了。
但事實上,這不是職業的問題,而是人的問題。
收費員工作穩定、輕鬆,還比較閒,這讓它成了許多人眼中的香餑餑。穩定的工作會給人提供一個舒適區,但把人變得無用的,只能是他自己。
工作清閒,可以拿出時間去進修,學習其他技能。但那名收費員花了十幾年的時間在一個崗位上,結果卻什麼都不會。
而她自以為安如泰山的家庭,也在自己走出舒適區之後解體。
歸根結底,還是太懶了。
因為懶,所以在舒適區里混日子;因為懶,所以失去了重頭再來的勇氣;因為懶,所以看不到自己生活中的隱患。
很多時候,一個人為了贏得一份好工作,可以迸發出無限潛能。但當他們成功之後,卻會敗於溫水煮青蛙。
(給孩子最好的學習工具:高效學習工具箱——在方法上超越同齡人 )
追求穩定的工作無可厚非,但如果一個人因為工作穩定,就覺得自己衣食無憂,從而失去了進取心,那麼一個工作變動,就可能把他打入深淵。
人生中的意外將會隨著年歲增長而越來越多,多學一份本事,就是多給自己留條後路。
3、時代不會拋棄老人,只會放棄懶人
看過這麼一個新聞:92歲奶奶打破世界短跑紀錄。
這名92歲的奶奶,在訓練兩年後,打破了她這個年齡段400米短跑的世界紀錄。
在跑完後,兒子問她感覺如何,她輕鬆地說:我已經準備好好吹噓一番了。
她還說,跑步時,她就想著警察要來抓自己了,要快點跑啊。
除了跑步之外,她還是一名優秀的網球運動員,而她42歲時才開始學網球。
她還鼓勵年輕人,每天都要運動起來。
看完這新聞,讓人不禁感慨:有的人雖然身體老了,卻洋溢著一股朝氣。
就像馬雲在前不久退休時說:「我自己覺得我還很年輕,我還有很多地方都想去玩玩,都想去折騰。很多事情,教育、公益、環保,這些我一直在做,但我覺得我還可以做得更好。」
很多時候,年齡只是藉口,心態才是關鍵。
沃克森夏安納曾說:五十歲時,你開始厭倦世界;六十歲時,卻是世界厭倦了你。
一個人真正老去,不是因為他年紀大了,而是因為他內心承認自己老了。
一個不服老的人,不會讓你感受到暮氣沉沉,相反地,你能看到他的身體里藏著一股拼勁。
這樣的人,永遠能跟得上時代的步伐。而那些早早就混日子的人,遲早會被時代淘汰。
喜歡我們的文章記得點贊、轉發和收藏
有什麼想說、想問的都可以在評論區留言
果老師將及時為您回復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