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風——剩飯與做剩飯的人

2019-07-27   扶風同城

來源:扶風百姓網

剩飯與做剩飯的人

圖文/陳文娟

不記得曾經在哪裡看過一篇有關「剩飯」的報道,其中大概的意思是說,吃剩飯和剩菜有損健康,具體是不是有損健康,我們也沒有研究過,專家說的想必也不會錯。但現實中,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一位會做剩飯剩菜的媽,也有一位會吃剩飯剩菜的爸。我們家有關剩飯的事比比皆是。

小時候,父親為了養活我們姊妹三人天天在外奔忙,每天回家都是夜幕降臨的時分。父親一進家門,母親就一邊收拾廚房一邊喊我:「娟娟,在後鍋給你爸舀一盆洗臉水去,前鍋有一碗剩飯面還熱著呢,給你爸端出去……」父親洗完臉,蹴在廚房門口,端起一碗糊嘟面,油潑辣子淋一勺,再就著油醋熗拌的綠辣子,「嘻溜溜」幾聲,一大洋瓷碗剩飯面就下肚了,父親臉上隨即露出了幾絲滿足的笑意,剩飯似乎可以橫掃一身疲憊。

我從小就認為做剩飯並不是母親對全家人的飯量把握失控的結果,而是母親故意要多做一些飯,故意要剩下一些飯。她每次和面的時候,在舀好麵粉後,總要用碗再揝一些麵粉。我也十分好奇,為什麼要多做呢?母親說:「多做一點剩下了,你爸晚上回來了吃……」父親在鎮上的建築隊里幹活,有時候晚上回來,有時候晚上不回來。工地里的伙食比不上家裡的,即是家裡的一碗剩飯面,味道都比工地的飯香。母親的剩飯里飽含著對父親的關心。

母親一直都是熱心腸。有時候我們正在吃早飯,家裡來了串門子的鄰家,母親就熱情地迎上去說:「嫂子,你吃了麼?喝一碗我家的拌湯,下滴檳豆(扁豆),爨滴很……」於是,她給我老姨舀了一碗拌湯,油潑辣子一淋就端出去了。多虧母親做的多,要不然就尷尬了。俗話說:讓人是個理,鍋里麼下米……母親敦厚樸實的天性顛覆了這一句俗話,真可謂:讓人是個理,鍋里還真有…...

愛做剩飯似乎有遺傳,母親應該就是遺傳了外婆的剩飯基因。我外婆就時常愛做剩飯。家裡偶爾來幾位客人,她便會急急忙忙地下廚,忘我地做很多好吃的:南瓜包子哨子面、涼拌黃瓜打攪團、豆豆糝子漂麵皮、烙完韭餅包餃子……不一會兒,飯桌上就擺滿了碗碗盞盞。春夏秋冬四季輪轉,外婆做著各種不同的家常飯,味道可口,讓人流連忘返;相同的是每次都會有剩飯,每次她總要叮嚀我們多吃點,吃完走的時候再帶幾個包子。這時候,我就在心裡嘀咕:我婆真是個老實疙瘩,不但讓人吃飽還在回去的時候帶上,這不是『吃不了,兜著走』嘛!

有一年秋季,姨婆和姨父爺從麟游遠道而來,那時候的交通不便利,他們好多年都來不了一趟。姨婆是外婆的大妹子,她性格很開朗,喜歡開玩笑,每次見她都是樂呵呵地,笑的時候露出幾顆大牙下崗後留下的壑壑,姨婆笑著對我說:「我是屬猴的,你媽是屬猴的,你也是屬猴的,老猴領了一夥猴娃子,哈哈哈……」姨婆說完就爽朗地大笑起來,瘦削的臉頰泛著紅光,眼旁的魚尾紋像秋日怒放的菊花。她來的時候會帶著半麻紗袋子吃的東西,有自製的杏肉、山核桃、杏仁、紅棗、大豆等等,然後給我們挨個兒分著吃。外婆則忙得跑出跑進、不亦樂乎。燙麵烙油餅,蔥花荷包蛋,和面洗涼皮,割肉爤哨子……她一邊做著這一頓飯一邊計劃著下一頓飯,絮絮叨叨地問我姨婆都想吃點啥?外婆就像一位頂級大廚一樣,整個廚房就是她的舞台,她在屬於自己的舞台上幾十年如一日地「指點江山、福澤後世」。她熱情好客的樣子真的很可愛。

到了晚飯時,大家吃飽後,總會多少剩一些飯。外婆便開始推銷剩飯:「娟娟,你再嘗幾口,剩飯熱三遍、拿肉都不換,糊嘟面放油辣子,油嚕嚕滴香……」這時候,我這個「北山老舵、涼水泡饃」的冷娃勁兒就上來了,接過外婆手裡的碗,氣都不換一口,三下五除二,兩筷子就把多半碗糊嘟面扒拉完了,最後還不忘舔一下碗邊流下來的辣椒油。禁不住美食誘惑的我從來就沒有瘦過,大概就是剩飯吃撐了的結果。我姨父爺是文化人,是他們村上學校里的老師,他讀書多,明白合理飲食的重要性。看到我咥剩飯的一幕後,他便慢騰騰地說:「娃兒,你慢慢吃,看噎住了。你婆偏心滴,怕把我娃餓哈了。真真是:『能叫剩飯憋死人,不叫剩飯占個盆』,哈哈哈……」我姨父爺說的這句名言,惹得所有親戚們開懷大笑。後來這句名言又在我的身上應驗了。

不知道是不是做剩飯真的會遺傳,我又遺傳了母親的這一傳統。結婚十幾年來,我時常會做剩飯,大概也因為我像二師兄一樣食腸寬大吧。有了孩子以後,吃孩子的剩飯也成了我和老公的專利。老公時常在吃完剩飯後,摸著有些凸出的胃,帶著幾分幽默說:「吃不了那麼多飯,做那麼多飯把人差點兒憋糊塗了。我看咱兩個就是家裡的垃圾桶,啥都能裝進去…..」我覺得他對這剩飯的意義還沒有理解到位。我專門在網上查了一下吃剩飯的危害,剩飯加熱後再吃對健康並沒有太大影響,尤其是麵食。再說做剩飯總比做少了不夠吃要強一些吧!有一次,我回到家裡發現老公已經熬好了稀飯,而且一人一碗剛剛好,鍋里乾乾淨淨的。我瞬間就有點不習慣。我想:萬一今天的米特別好、稀飯特別香,我想吃第二碗怎麼辦?真是個瓜慫!

這麼多年來,我發現了一些規律,不一定準,分享出來,大家可以對號入座,也可以斧正。愛做剩飯的人胃口都比較好,身材也偏胖。這樣的人在家裡一般都占有主導地位,掌握著一家的溫飽大權,做多做少掌勺的人說了算,吃多吃少那要看做了多少。在我家,我就愛做剩飯,我老公從來沒有做過剩飯,當然他做飯的機會也很少。最關鍵的是我一直胖著,他一直瘦著,十幾年如一日的體重不變化。愛做剩飯的人情商普遍都高,熱情好客、心胸豁達、一般心裡都不擱事,遇到不順心的事情,稀里嘩啦地盆潑瓦倒一番就過去了。這樣的人比較隨性,容易被周圍的氣氛感染,也容易煽動周圍的氣氛。愛做剩飯的人,自控力比較差,管不住嘴,減肥很難成功,幾乎個個都是暖胖子,這一點我的體重和體積就可以證明(捂臉)!

其實,我們應該珍惜身邊愛做剩飯的人,如果你遇到了這樣的朋友,首先蹭飯就不是個事兒,走南闖北必須混個肚兒圓。另外,愛做剩飯的朋友或許會在世態的冷漠中帶給你絲絲暖意;讓我們拿出愛做剩飯的熱情,對待周圍的親人和朋友吧,生活需要這樣的熱情,生活也需要熱剩飯的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