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3月11日,美國堪薩斯州一座軍營發生流感。
零號病人是一名連隊廚師,當天他在營區診所看病時,向護士抱怨道:
發冷,喉嚨腫痛,還有頭疼和肌肉酸痛。
醫生只是開了些藥便沒有做過多的措施。
病毒由此開始了大規模傳播之旅。隨後的三周內,這座僅有3萬人的軍營就有1100人發病。
而這1100人中,有230人發展成肺炎,38人身亡,住院死亡率達到3.5%。
在現代,3.5%的住院死亡率是一個讓人感到恐懼的數值。但在戰火紛飛的一戰,幾十名士兵的死亡根本不值一提。
因為西班牙後來報道的確診人數最多,疫情被荒誕的命名為:
西班牙流感。
看來美國人找背鍋俠是有歷史的,西班牙一背就是上百年,至今還在爭辯。
當時沒有誰想到,這場源起於美國的流感最終會演變為全球性大災難,並在朝夕之間改變歷史的進程...
伴隨著美軍在戰場上的攻勢,病毒漂洋過海來到了歐洲。
1918年4月,與美軍協同作戰的英法軍隊出現疫情。一個月後,更靠近戰區的法國本土出現大量流感患者。由於聯軍部分士兵因疫情喪失戰鬥力,德軍在皇帝會戰中的攻勢一度取得戰略性大捷。
但令威廉二世沒有想到的是,大捷下的成果:俘虜,卻成為了帝國的噩夢。
1918年6月,由聯軍戰俘帶來的輸入性疫情在德軍內部爆發。據統計,平均每個步兵師感染人數都在2000人以上,相當於四分之一的戰鬥力喪失。
而在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的部隊,更是有半數以上的人不能作戰。
德軍攻勢隨之戛然而止。
7月,美英法三國聯軍向德國發起最終決戰,被病毒弄得幾近癱瘓的德軍完全沒有任何能力抵抗,帝國西部防線全面崩潰。
德軍著名將領魯登道夫在後來的回憶錄中寫道:
流感阻止帝國取得勝利的無形之手!
疫情不止讓德國在最後的決戰中一敗塗地,更改變了歷史。11月11日,德國宣布投降,20世紀最大的變局由此拉開。
一百多年後,當病毒捲土重來,世界再度被推向懸崖邊緣....
美國小說家馬克吐溫說:
歷史本身不會重複上演,但有時候會押韻。
全球性危機不可避免
當地時間3月4日,世界衛生組織發布新冠肺炎疫情每日報告(第44期)稱:
在過去二十四小時內,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報告國新增阿根廷、智利、波蘭和烏克蘭四國。
具體數據方面:
全球確診病例93090例,其中,中國確診病例80422例,死亡2984例;中國以外76個國家確診病例12668例,死亡214例。
WHO已經將疫情風險水平提升至「三高」:
------中國非常高、地區非常高、全球非常高!
更讓人擔心的是,由於歐美政府的不作為,疫情對世界的威脅或將不斷提升。
就在WHO公布死亡率為3.4%的當晚,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接受福克斯新聞電話採訪時諷刺這一數值很假,病死率其實只有1%,他還強調疫情是新冠流感而非新冠肺炎。
採訪原話如下:
我覺得3.4%真的是個很假的數字。只是出於直覺,但我同很多搞這方面研究的人聊過。許多患者的症狀會很輕微,他們很快就會康復,甚至不用去看醫生。你從沒聽說過這些人,算進來的話整個新冠流感(corona flu)或者病毒,人數就會增加,所以你不能(那麼算)。僅僅是坐著不動或者去上班,我們就可能正有成百上千的人病情在好轉......個人來說,我覺得這個數字遠低於1%。
戎評:憑直覺我認為自己可以當美國總統...
特朗普:沒有人比我更懂新冠肺炎
根據WHO實時數據檢測,在全球11個出現死亡病例的國家中,美國以7.2%居第二(第一是統計學上無顯著意義的菲律賓)這個數值已經高於湖北省在1月24日的病死率峰值!
——受白宮的行政干預,美國防疫行動基本處於半停擺狀態:
——CDC宣布停止公布美國檢測人數、確診人數、疑似人數、死亡人數。
——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複習被要求公開發言前需通報。
——未經副總統彭斯許可,任何科學家及醫療護工人員不得私自對外界透露關於疫情的最新消息。
——為節約開支,對輕症患者不做核酸檢測。
——所有新聞媒體沒有白宮許可不得發布引起民眾恐慌的疫情信息。
戎評:說好的新聞自由說好的人權呢?
作為在世界流動人員及部署軍隊最多的國家,美國政府的舉動,顯然是對全球220個國家和地區不負責、是對全球70億人性命不負責!
疫情真的很好控制嗎?
來自各國的權威報告已經證明,疫情不僅傳播速度快,且危害性極大。
首先是攻擊性:
3月4日,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地壇醫院稱,新冠病毒可攻擊中樞神經,建議完善腦脊液檢測。
其次是變異性:
由中國科學院主辦的《國家科學評論》在3日發表的論文中指出,新冠病毒已於近期產生149個突變點,並演化出L亞型和S亞型。
研究發現:L亞型更具侵略性、傳染力更強!
無獨有偶,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也表示,這種被稱之為SARS-Cov-2的病毒正在發生變異。
而與美國一宗同源的英國,首席醫療官克里斯·惠蒂表示已做好最壞準備:
一份研究報告稱,如果疫情再次大爆發,英國可能會有50萬人死亡,這是我們目前能接受的一個『合理的且是最壞』 的 情況。」
有鑒於此,唐寧街十號已於昨日出台作戰計劃:
如果疫情繼續發展,英國政府將關閉學校、鼓勵居家辦公,禁止舉行人員密集的大型活動;警察的主力將集中在處理嚴重犯罪和維護公共秩序上;必要時出動軍隊向應急部門提供支援。
事實上,英國已經離這一局面不遠了。當地時間3月5日,英國出現首例死亡病例,確診人數已達到116人!
截至當地時間3月5日,英國境內新冠確診病例分布圖。
現在,全球各國都在竭盡全力抗疫,只有美國在拚命的壓住蓋子。
美國人究竟想壓住什麼?
當美麗的肥皂泡被戳破,醜陋的皮膚下只有一個真相:他們想壓住因全球疫情危機而提前到來的大變局!
美國和世界已在懸崖邊上
3月1日深夜,美聯儲掌門人鮑威爾來到白宮,與總統特朗普商議貨幣政策。
之前一周,川普引以為傲的美股已跌破12年來最低記錄。
關於降息事宜,鮑威爾是反對的。他認為,美聯儲作為世界級央行,連續降息只會讓全球進入負利率時代,由此產生的通貨膨脹將掠奪大量美國人民的財富,這無疑是飲鴆止渴之舉。
但總統並不為之所動,擺在他面前的難題不是美國人的未來,而是他的未來!
不論是資本市場抑或是年度大選,都不允許美股繼續暴跌。
談話兩日後,美聯儲在距離本月議息會議還有兩周之際宣布,將聯邦基金目標利率下調50BP至1.00%-1.25%之間:
------這是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首次緊急降息!
同一天晚上,G7財長會議發布了「準備採取行動」的聯合聲明。
然而,幾乎沒有任何人對此買帳,甚至將其形容為絕望之舉,市場反應說明了一切。
首先是飄搖的美股:
眾所周知,美股在2月12日就開始逐漸下跌,只不過下跌勢頭很緩慢,沒有引起多少人的注意。
下旬,美股形勢急轉直下:三大股指暴跌均超過10%。
美聯儲降息就是在這一背景下進行的,但結果讓人大跌眼鏡:
截止收盤當天,道瓊斯指數大跌785.91,報25917.41點;標普500指數收跌86.86點,跌幅2.81%,報3003.37點;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下挫268.07點,跌幅2.99%,報8684.09點。
而在過去的四個交易日裡,美股的動向像極了迴光返照:
3月2日,美股暴力反彈,三大股指創下史上最大單日點數增長;次日,美聯儲救市無效,道指下跌800點;3月4日,導致反彈1200點;5日晚間,指數再跌1000點。
這是個什麼情況呢?
健康環境下的降息是催化劑,釋放出來的流動資金能最大程度推動經濟上漲;但這種環境下的降息,就是心臟起搏器,而美國(股)這個病人的心跳時有時無,需要不停的用起搏器維持心率。
但是,現在降息這個起爆器最多只能再用三次,三次後就該沒電了(美元進入負利率時代)。
這三次最後的起搏能夠讓美國起死回生嗎?
須知:當前面對的經濟危機,可能是堪比1974年和1929年的世界經濟危機!
屆時美國和世界經濟又該何去何從?
其次是美債收益率跌破紀錄:
就在美聯儲宣布緊急降息50個基點後,與之密切相連的債市迅速做出反應:
兩年期美債收益率跌28.1個基點至0.6223%;
與通脹掛鉤的30年期美債收益率跌至零以下;
最重要的10年期美債收益率跌破1%關口,且在不到三十分鐘就逼近0.90%!
什麼概念?
------在美債近200年的歷史上從未有過如此低的利率!
美債收益率跌破歷史記錄代表著兩件事:
第一、作為全球債券市場的基準,美債收益率一跌再跌意味著投資者已經嗅到了世界危機的信號,對前景的焦慮和悲觀情緒直追2008年金融危機。第二,美國資本正在大規模外流。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隨著美股美債的接連暴雷,經濟危機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撬動世界變局...
西方不亮東方亮
早前摩根史坦利公司聲稱:在全球資本市場因新冠肺炎動盪的背景下,將中國、新加坡、澳大利亞列為資產避難國,並將中國新加坡股票評級優勢提高至增持水平。
何為資產避難國?
即資本市場在面臨全球性風險時,資產放在該國相對安全,資本市場上的數據證實了這一說法。
從2月下旬美股暴跌開始,人民幣匯率在大量外資的湧入下一路高漲。
截止3月2日16時30分,在岸人民幣大幅上漲318個基點,對美元報6.9578。4日,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一度高漲500點,收復6.92關口。
這說明中國經濟的安全係數比較高!
無獨有偶,在舊金山灣區雷伍德城舉行的布希中美基金會上,布希家族二號掌門人尼爾.布希也表示:
等一切恢復正常後,我將在中國進行大量投資!
毋庸置疑,中國能從疫情重災區逆襲為全球市場的寵兒,充分體現出高效率體制與全產業鏈完美結合的優勢。
市場為什麼對疫情談虎色變?
人身安全是其次,主要在於這是全球化時代以來人類面臨的首次大規模疫情。
以前,疫情發生就發生了,各國產業相互獨立各不相關,影響力有限。如今全球化時代,產業分工形成了上下游緊密相關的產業鏈,一個環節出現問題,整個產業鏈就會出現問題,進而就會導致世界的停擺。
這時你就能發現中國政府的高行動效率和全產業鏈有多麼重要!
疫情初期,中國以全國經濟停擺為代價換取對疫情的絕對控制。這種做法,很大程度上確保了在隔離期後各地產業有著充足的兵源作戰。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世界其他國家缺乏高效的行政手段與行動力,防疫形勢非常嚴峻。
如果疫情進一步蔓延,日本、韓國、歐洲就會全面停工停課,一些市場上急缺的工業用品將難以供應。
屆時,中國憑藉著全產業鏈的優勢,將成為世界產業鏈中的核心生產區(需嚴防外部疫情的輸入),而由此帶來的受益將彌補疫情前期停擺的經濟損失,甚至還受益會更大。
比如中國當前正在滿負荷生產防疫行動的口罩,許多重工業廠商也在研發口罩流水線。
就長遠而言,未來全球口罩的供應80%需要由中國填滿(大需求=大產能=經濟效益)
進一步看,當前日本和韓國疫情嚴重,下一步就是非國防型企業全面停工。終端平台商和零部件供應商為保證產品生產不被中斷,不排除將日韓兩國零部件的生產份額轉移到中國生產。
實際情況如何,我們後面可以看看華為和蘋果的零部件供應商的變動,畢竟電子製造業是全球化產業分工最細緻的產業。
總結一下:
如果疫情是BOSS,那麼工廠就是武器,能加入生產的工人就是戰士,兩者結合生產出來的則是打仗和生存的必要工具。
當世界其他戰區無法生產武器時,中國就成了世界(經濟)唯一的希望。
這意味著什麼不言而喻。
美國極力否認疫情的部分原因也在於此。
中國已經在全球化時代中占據了全產業鏈優勢,若再聚集他國部分產能,地位和實力將更加牢固。
所以,華盛頓不會坐以待斃,它們一定會各種挖坑找麻煩。
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第一次攻防戰的序曲,已經在歐羅巴大陸上緩緩奏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