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部委聯合發布《關於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中指出:「新能源乘用車補貼前售價須在30萬元以下,換電模式車輛不受此規定。」
新規一發布,便引發了整個汽車行業的熱烈討論與廣泛關注。當時就有不少人預測,特斯拉應該會把Model 3標準續航版價格,下調至三十萬以內。
果不其然,特斯拉在4月30日於官方微博中表示:「中國製造Model 3標準續航升級版價格將降低至人民幣30萬元以內。」
這無疑是針對新政策做出的變相降價。
作為吃瓜群眾,大部分消費者的疑問無疑是集中在,為什麼以30萬作為限定標準?誰的受益最大?30萬元補貼門檻究竟攔住了誰?對新能源車市場有著什麼樣的影響?
1、30萬是一道分水嶺
門檻為什麼要定在30萬?先來看看我國新能源車銷量態勢。
2019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24.2萬輛和120.6萬輛,同比下降2.3%和4%。市場占比不到5%,且隨著新能源補貼退坡,至今一直呈兩位數的下滑趨勢。
這意味著,購買新能源車的人群變少了,相關新能源車企對補貼依賴性較大。
售價30萬元以上的車型,通常被定義為豪華車型,儘管他們的經濟實力更強,但畢竟體量有限。
補貼的初衷是為了快速普及新能源汽車,服務對象更多是普通消費者,經濟型用車才是未來的主流。
所以,借鑑國外的做法,為避免補貼資金大量流向奢侈消費,結合我國國情和消費水平等因素考慮,將補貼售價壓縮到30萬以內,保障新能源企業和市場健康穩定發展。
正如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所言:「可以提升補貼效率,補貼主流產品。其次,有利於新能源車提升產品價格競爭力,實現與傳統車價格體系並軌。」
2、特斯拉害怕了嗎?
對於此次30萬的補貼門檻,呼聲最大的觀點無疑是:「狙擊特斯拉」。
畢竟,特斯拉Model 3在3月份力壓奧迪A6等強敵奪得豪華車銷冠,很大程度上侵占了部分國產車企的發展空間,還獲得大量國家新能源補貼。
曾經,進口新能源車不能享受國家補貼這一條規定,就把特斯拉狠狠地拒之門外。如今,這條新規是否有著類似的意義呢?
特斯拉Model 3入門版車型補貼前售價為32.38萬,新規恰好使其全系車型均被攔截在了補貼大門之外。不過看似精準狙擊特斯拉的30萬售價門檻,實際作用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大。
首先,新規過渡期為今年7月22日,在這之前,特斯拉每賣出一輛車的補貼還是照樣領取。
那在這之後呢?目前,Model 3的國產化率為30%。而根據特斯拉官方的說法,今年年中的國產化率將達到70%,在年底之前實現100%,更有可能提前達標。這意味著其成本還能下降27%-34%。
高度國產化給予了特斯拉繼續調價的資本,加上電池供應商切換為國內的寧德時代,Model 3補貼前售價降至30萬內是很容易就辦成的事。
另外,作為特斯拉第二大市場的中國市場,特斯拉不至於為了2萬多塊錢而得罪自己的「衣食父母」——消費者。
於是乎,今天,特斯拉變相降價,就來「揩油」了。
3、蔚來笑了,理想哭了
從一開始允許特斯拉來國內獨資建廠,國家就是讓其充當一條鲶魚,也沒想著限制它的發揮。
但新規的效果,直接助攻蔚來,「打擊」理想等造車新勢力。
五年之前就堅持換電路線的蔚來汽車,這次終於「押中」了。雖然在售車型售價都超過30萬元,但享受到了換電的福利。所以,李斌也沒說什麼。
但關於新政,李想先後發表兩次看法。總結下來就是,給了特斯拉降價理由;以及精準助攻了特斯拉打殘了國內的純電動品牌。
30萬新政出台,理想受到的打擊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國家在理想和蔚來之間,選擇了後者。支持換電模式,拋棄了增程模式,理想成為補貼的棄子,兩者受到了不一樣的待遇。
另一方面,李想為這個政策精準助攻特斯拉所擔憂,為國內主打20萬~30萬的國內新能源品牌抱不平,算得上站在國內新能源車企的角度去表態了。
而何小鵬的態度,就遠沒有李想那般的悲觀。儘管小鵬P7的部分車型也處在了補貼門檻之外,對新規反而是「福神降臨」的評判,對市場蛋糕做大利好。
可見,小鵬對P7還是信心十足的,不覺得Model 3的降價,能對小鵬汽車產生很大的威脅。
4、受傷的還是本土新能源車企
其實,這一次最受傷的還是本土新能源車企,尤其是產品定位在20-40萬元區間、準備今後兩年實現交車的新勢力。
過渡期後,特斯拉Model 3的價格進一步下探,國內新能源車將受到不少衝擊。
處於20-40萬售價區間的車型,馬斯克個人獨特的魅力以及特斯拉的品牌影響力,30萬內大家都有補貼,為什麼不選擇特斯拉?
至於超過30萬區間,就更沒有理由不選擇特斯拉了。
如果說廣汽新能源等車企還有傳統品牌做背書,蔚來等率先量產交付的還能依靠輸血維持競爭力,那麼即將量產交付、產品定位在20-40萬區間的造車新勢力,無疑將受到重創。
像天際ME7、博駿iV6、拜騰M-Byte大部分車型售價都要高於30萬,沒有補貼,對於他們來說是元氣大傷。
5、功夫拍案
面對新規,特斯拉即時作出回應,推出精簡版車型迎合中國市場。未來,系列車型入門版價格只會越來越低。
30萬元補貼門檻的設立,加速了新勢力與傳統主機廠之間的「洗牌」,優勝略汰,提升國內新能源車整體格局。
能夠不斷適應環境變化,提升品牌影響力以及競爭力,實現自我造血的車企才能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生存下去,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最終還是要經受市場考驗。
適者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