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有同學問我,楊振寧先生在物理學界什麼地位?他有什麼理論發表,他的研究有什麼實際應用?
一言難盡啊,同學!物理學界相傳有一牛二愛三麥之說,楊振寧先生大概是坐五望四的存在,如果只算活著的,則是當之無愧的第一人。單憑一個宇稱不守恆的發現,就創造了當時拿諾貝爾獎的最快紀錄,比愛因斯坦還快16年。
楊振寧先生
通過這篇小文章,我拋個磚,希望能引出大家的玉來。
物理學大師費曼曾經說過,如果只用一句話來概括現代科學最重要的發現,他會選「世界是原子組成的」。果然是高手!但如果還可以再添一句補充的話,本貓認為 「對稱性是宇宙規律的基礎」將是絕大部分物理學家的心聲。
對稱的雪花晶體
此話怎講?大至美國的白宮,小到紙上的一個圓形,甚至鏡子中咱們的左手和右手,它們首先是原子構成的;但同時,它們也都是對稱的。
白宮建築物是以中軸對稱,圓形圖案是以中心點旋轉對稱,至於咱們鏡中的雙手則是鏡像對稱。這些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幾何對稱,小學數學老師表示很贊同。
搞物理起碼得大學本科起步,幾何對稱還是留給小學回憶吧;物理學家給各位圈重點的是——物理定律的對稱性。
來點乾貨讓你們看看我的手段。我們把幾何圖形換成物理定律,看看用旋轉對稱,來操作一下牛頓運動定律會如何?
物理學定律的對稱性
答案顯而易見,正如繞著圓心任意一個點,圓形必然對稱一樣,無論你如何調整變換觀測角度,牛頓表示情緒穩定,物體的運動仍將嚴格遵守牛頓運動定律。
其實不僅牛頓定律,同學們手中的麥克斯韋的電磁學、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都擁有旋轉對稱性。旋轉不變性本質上就是空間的各向同性。試想,我們若處在不同宇宙空間,將面對迥異的麥克斯韋方程組、相對論質能方程,那還用個錘子電磁理論和相對論?
物理學家堅定的信仰著對稱性,正是發現了在對稱性裡面隱藏的巨大力量。諾特定理告訴我們——物理學裡的連續對稱性和守恆定律一一對應。諾特定理,就是物理定律普適性的堅實保障。
簡單的說,對稱性和守恆定律一一對應,就是每一個對稱性都有一個守恆定律跟它對應。
繼續舉個例子,在牛頓經典力學裡,最常見的能量守恆,與之對應的對稱性是——時間平移不變性。
對術語感到絕望的同學莫慌,舉個保證你能秒懂的例子——1969年美國登月,預計2024年美國將再次登月,在此時間段內,應用其中的物理定律不變——這就是時間平移不變性。否則,物理定律隨著時間而改變,美國靠什麼錘子理論來登月球。
美國登月劇照
物理學家再努努力,又研究發現,動量守恆對應的是——空間平移不變性,角動量守恆對應的是——旋轉不變性。這樣不同的對稱性構建起整個物理學的框架,使得物理定律可以在宇宙中普適使用,並且在自身體系中自洽。
這就是為什麼物理學家如此堅信上帝喜愛對稱性的由來,因為它們是物理定律自洽的基石啊。
愛因斯坦:聽說你又提到我
簡單的說,現代科學的兩大支柱,強大穩固如相對論和量子論,它們的成立都必須依賴對稱性。
我們剛剛解釋了對稱性對於物理學有多重要,物理學家對此甚至是堅信不疑的。如果科學家們發現了有什麼現象似乎違反了守恆定律,大家第一反應絕對不是守恆出了問題,而是去檢驗還有沒有其他沒有考慮進來的因素。例如時間平移不變性對應的能量守恆,實驗中發現某個物理過程不滿足能量守恆,以此為契機尋找新粒子或者新物理現象,從而獲得諾貝爾獎的同學,可不在少數。
諾貝爾獎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悲風秋畫扇!
同學們還記得自己鏡子中的左手和右手嗎?這種對稱叫做——鏡面的反射對稱,也稱左右對稱,換個熟悉點的說法就是——宇稱。
宇稱守恆嗎?——莫怕,當然守恆,這是必須的!
舉個簡單的例子,你對著牆上的鏡子用左腿踢毽子,雖然我們將看到鏡子裡面的你用右邊的腿把毽子朝另一個方向踢起,但是毽子的運動軌跡一樣嚴格遵守牛頓運動定律,劃出一道拋物線,而不是突然不受控制飛出天際。
哪吒,我最紅,我來踢毽子
這也就是說,牛頓運動定律同樣具有宇稱不變性,遵守宇稱守恆。按照標準粒子模型的劃分,在四大基本相互作用力里,科學家們證明了電磁力、引力、強力的物理規律都具有宇稱不變性,都遵守宇稱守恆。
四種相互作用
可是,三缺一啊!弱力呢?而且同學們不要忘記,宇稱的特點比較特別,在物理學中,它也是描述基本粒子性質的一個物理量——微觀粒子!
微觀粒子世界中,弱力起主導作用時,會遵守宇稱守恆嗎?
在宇宙中的大多數過程都是可逆的,也就是對稱的。換句話說,就是正向和反向的物理過程是相同的。量子力學打開了微觀的大門,在粒子物理學中,我們同樣希望能有總保持相同的三種主要對稱性:電荷、宇稱和時間。我們用每一種對稱的首字母C(CHARGE)電荷、P(PARITY)宇稱、T(TIME)時間來稱呼他們。
時間對稱意味著相互作用在時間上,正反方向是一樣的;電荷對稱意味著如果交換所有的正負電荷,不會影響相互作用;宇稱守恆意味著物理定律對左手或右手一視同仁,定律在鏡像世界中,應該與普通世界中完全相同,不偏向左手性或右手性。
鏡像世界
在20世紀50年代,科學家們認為所有的基本粒子都遵從這些對稱性。甚至利用偶然出現的不對稱行為,發現了不少新粒子或者物理新現象,為此獲得諾貝爾獎的同學也不在少數。
但楊振寧和李政道,在1956年,有了驚人的發現。簡單的講,他們對當時的「θ-τ之謎」有了一些深刻而大膽的理解,足以引發一場物理學界的大地震。
楊振寧和李政道一反常規,把強、弱相互作用力區分開之後,再分別討論各自的宇稱性。他們發現一個驚人的事實,在過去科學界所有的β衰變實驗中,都忽略了贗標量的測量,而這個測量值,正是用實驗檢驗弱相互作用中宇稱守恆的標誌。所以至今為止,所有的實驗結果跟β衰變中宇稱是否守恆,完全沒有關係。
楊振寧和李政道
簡單的說,宇稱守恆實際上從未在涉及弱相互作用的實驗中,得到驗證。即是說,宇稱不守恆是極度可能存在的。
好比愛因斯坦拋棄了絕對時空觀,從而創立了偉大的相對論一樣;打破宇稱守恆的物理學常識,楊振寧和李政道憑藉極大的勇氣和魄力,拉開了物理新世界的一扇窗。
楊振寧和李政道一起編寫了著名的論文《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稱是否守恆?》,在論文中,他們提到了那個被忽略的贗標量,創造性的設計了幾個可以檢驗宇稱是否守恆的實驗。1956年,論文在《物理評論》上發表,不過名字被修改為《對於弱相互作用中宇稱守恆的質疑》。
就是這篇偉大的論文
這是一道將劃破物理天際的閃電,物理世界將迎來天翻地覆的變革,但不是馬上。
因為當時這篇論文,如同一顆投入泥潭的小石子,大家被巨大的慣性拉扯住腳步,波瀾不驚面無表情。
毫無反應的當時
好在還有一個吳健雄。
楊振寧和李政道雖然已經燃起了烽火,但是大家卻只認為他們在譁眾取寵。加上楊振寧和李政道提出的幾個具體的實驗方案,實現起來都非常困難,當時物理學界,並沒有人願意做這樣吃力不討好的「無謂實驗」。
好在還有一個吳健雄。
1956年的聖誕節假期,哥倫比亞大學的物理學教授吳健雄女士,全力支持了楊振寧和李政道的想法。
驚艷的吳健雄女士
她為此取消了去日內瓦的高能物理會議,也取消了原本計劃和她的物理學丈夫一起的東南亞度假。她天才的觸覺意識到,弱相互作用很有可能是宇稱不守恆的,她決定成為第一個驗證它的人。
實驗非常複雜,我只講個近似,大家品個味道即可。為了驗證粒子級別的宇稱不守恆,我們當然不能在電子前面,樹面鏡子直接觀測。實驗的精髓就在於,必須判斷出我們是否身處於鏡像世界之中。
她和幾位低溫科學家,將鈷60原子冷卻到絕對零度以上三千分之一開爾文。然後加上強磁場,使所有的原子核自旋方向相同。
因為鈷60具有放射性,它通過β衰變釋放出β粒子,也就是一個電子。實驗測量的就是這些電子相對於鈷60核的自旋的發射方向。
我們僅僅憑藉自己的雙眼,無法區分自己到底處於真實的世界還是鏡像世界,但這些電子,充當了《盜夢空間》裡面道姆·柯布的陀螺。如果鈷60發射的電子朝向這個方向,那你是在鏡像世界裡;如果朝向另一個方向,你就知道你處於正常世界中。
我就是那顆陀螺
來吧,宇宙最大奧秘與我們人類的距離,不過是一個電子發射方向的距離。
雖然看起來很瘋狂,但這確實是吳健雄教授所看到的。電子偏向一個方向發射,而且不止偏了一點,它們幾乎都朝背向自旋方向。道姆·柯布的陀螺最終倒下,發出清脆的聲響;弱相互作用不僅宇稱不守恆,還在最大程度上破壞了守恆。
實驗的結果摧毀了理論物理學幾十年來的基本假設。在弱相互作用範疇內,宇宙是在乎左手或者右手的。上帝並不喜歡絕對的對稱。
吳健雄自己一開始都不太相信這個結果,但楊振寧和李政道兩人,顯然對自己充滿了信心,他們馬上公布了這個消息,當然,這一次,再沒有波瀾不驚的情況出現了,他們震驚了整個物理學界。著名物理學家和諾貝爾獎獲得者泡利在得知實驗結果後說「這完全是胡扯」,並堅持認為結果是錯誤的。
物理學的良心-泡利和吳健雄
但在強大的事實面前,特別是當實驗被獨立重複之後,物理學界不得不接受,我們生活的宇宙開始改變了。
195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了宇稱不守恆的發現,也就是結果公布的同一年。與愛因斯坦在1905年提出來光量子說和狹義相對論到1921年才獲獎相比,足足快了16年。
大家還記得微觀粒子世界的三個主要基本對稱嗎?
它們分別是電荷、宇稱和時間。我們用每一種對稱的首字母C(CHARGE)電荷、P(PARITY)宇稱、T(TIME)時間來稱呼他們。
楊振寧終結了宇稱,那麼剩下的兩個的命運又將如何呢?
對於物理學界來說,物理學家們不願意放棄宇稱守恆,因為這些大師們太清楚對稱性在物理學的重要程度了,而且基於他們的理性認知,他們絕不願意相信上帝會是一個左撇子!
物理學家們提出過一個折中的解釋,弱力宇稱不守恆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它只電荷宇稱或CP對稱的一部分。
可惜該來的擋不住,1964年,就有實驗發現了一些粒子也可能違反CP對稱,物理學家曾經認為是自然界基本定律的兩條定律都被打破了。
脆弱的對稱性
物理學只好撤退到了最後一道理論防線後面——「CPT對稱」。
是的,目前只剩下「時間」在堅守了。
我們可以確定的是,如果CPT對稱最終也難逃倒下的命運,那這一天,也將是量子場論和狹義相對論的終點。人類的科學認知,將再一次面臨推到重來的命運。
這就是由宇稱不守恆引發的物理學思維的改變。楊振寧先生開啟的這一場打破對稱性的革命,到底將給予物理學一個怎樣的未來,我們仍遠遠未曾看到盡頭。
楊振寧先生一生最大的成就,並未止步於宇稱不守恆的發現,而是堪比麥克斯韋方程組以及愛因斯坦相對論的楊-米爾斯理論。它是現代粒子標準模型的集大成者,好比相對論,雖未獲諾貝爾獎,其實諾貝爾獎已經不足以說明它的偉大。
偉大的握手說明一切
楊振寧先生早年旅居美國,就一直充當兩國科研交流的橋樑,創辦國際研究所數十家;晚年歸國,仍心繫祖國科研未來,為大型粒子對撞機項目的上馬與否,頂住壓力,仗義執言。
雖引來巨大的詆毀仍未放棄正直無私的初衷,高山仰止,令本貓拜服。
最後,謹以此文,祝楊振寧先生身體健康!
我是貓先生,歡迎關注,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