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一件事情這麼久,你的能力進步嗎?

2020-02-15     做個人生贏家

點擊上方「人生贏家」,馬上關注

「比起上次的練習,這次我有沒有一點進步呢?」

01

最近,我每天的寫作計劃似乎有點跟不上了,首先寫作的質量有了一些下降,然後寫作的效率也低了很多。

不是已經堅持了快兩年了嗎?怎麼寫得越多,寫作能力反而下降了呢?

一年多以前,我下定決心堅持每天都寫,我想這樣多多少少可以提升我的寫作能力,日積月累之下,說不定還能會有一些成就。

常常聽人說有1萬小時定律,就是一個人專心干一件事干到1萬個小時,他就有可能成為這方面的專家。

這麼多人相信這個定律,應該會比較靠譜吧?

02

1萬小時定律是40年前兩個美國社會學家發現的,他們發現在西洋棋這個領域中是沒有速成專家的,你要成為一個大師級的選手,至少要花10年的時間投入在這個領域中。

他們簡單算了一下,一個西洋棋大師可能要花1萬小時盯著棋盤才有可能走到那個行業的巔峰。

最近這幾年這個定律被引進到了網際網路經濟之中,有一個美國網際網路的專家寫了一本暢銷書叫做《異類》,書中就提出了這個定律。

這就是1萬小時定律的由來。

寫作跟下棋和彈鋼琴,應該也差不多,我以為只要我練習多了,我的寫作能力一定會有所提升。

然而,現實卻不是我想像的那樣。

03

前幾天,當我深入了解之後才明白,跟真正的作家相比,我這種每天寫一兩千字的文章,其實只能算是小兒科,算是一種娛樂而已,連練筆的目的都可能達不到。

真正的作家是怎麼寫作的呢?比如吳曉波,著名的財經作家是這樣寫作的。

他30多歲的時候,也就是我這個年紀,每天早上9:00起來坐在一張書桌前,像一個戰士一樣的開始寫作,中午呢也不午休,只吃一碗麵條,吃點快餐,一個小時後繼續寫作。

他是要保持非常集中的精力,大概可以持續到下午的5:30~6:00左右完成。然後,去鍛鍊一下身體,馬上就可以恢復。

也就是說他一天會連續堅持寫作至少8個小時,而我現在每天花在寫作上的時間,也就不到一個小時而已。

吳小波他自己也說,即使堅持這麼大的強度,堅持1萬小時也不一定會有很大的進步,1萬小時定律裡面的1萬小時其實是有更高的要求的。

一個廚師,炒了5年的菜,他也不一定能夠成為一個廚藝大師。

你踢足球,打籃球,已經堅持了10年,你也不一定能夠成為一個足球專業隊員或者籃球專業隊員。

彈鋼琴,有人從5歲開始彈鋼琴彈到二三十歲,差不多已經堅持了20萬小時了,這樣的人大有人在,但是大部分人都成不了像朗朗這樣的名家。

打網遊,很多人從小就喜歡打網遊,成年了依然還有這個愛好,看起來怎麼也超過1萬小時了,但是大部分人都不會成為一個網遊的高手。

這又是為什麼呢?

04

因為一個人從事一項活動,即便都是到1萬個小時,其實也會出現三種完全不同的狀態,第1種狀態叫做娛樂,第2種狀態叫做工作,第3種狀態叫做訓練。

比如同樣是打撞球,你是一種娛樂的心態在打撞球,還是把撞球當成一項必須完成的工作或者計劃任務,還是你想把撞球變成一門藝術,變成一門值得挑戰的職業的極限?

這三種狀態都產生的結果是完全不一樣的。

一個人處在娛樂和工作狀態的時候,它是會在一個舒適區,就是你非常的放鬆,在這樣的情況下,你不斷的重複一項工作,而在這個過程中你並不會對自己的技能極限提出挑戰。

但是如果你是在一個訓練的狀態下的話,你會讓自己處在一種學習的緊張狀態,而不是一種輕鬆的舒適區。

你在大量重複枯燥的訓練中不斷挑戰自己的極限,修訂種種的細節,只有這樣你才能夠獲得點滴的進步。這個時候的1萬小時但是有效果,是有價值的。

像吳曉波這樣一個長期從事財經寫作的人,有的時候寫作會處在一種娛樂的狀態,比如寫一點微博,寫點微信,寫點博客,這個時候心態非常的輕鬆。

這就好像現在我每天堅持寫作一樣,純粹是為了放鬆,總結當天的所思所想所得,充其量也只是一種心理按摩或者娛樂而已。

05

有的時候他會處在一個職業的狀態,比如每個禮拜要寫一篇兩篇專欄。

但如果他要出版圖書,特別是有挑戰性的領域,那這個時候他就處於一種刻意訓練的狀態。

有一本叫做《刻意練習》的暢銷書,就很好的解釋了1萬小時定律的局限性。

這本書的作者提出,要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必須要經過刻意的訓練,如果訓練得當,不一定非得要1萬小時。通過科學的訓練方法,時間要遠遠小於1萬小時。

那什麼樣的方法是科學的科技訓練方法呢?

首先要逃離舒適區,挑戰自己很不能做到的事情,當然也不能挑戰難度太高的,不然會失去信心。

簡單來說就是要去挑戰有一點難度的事情,如果難度太低就會變成了娛樂和工作,如果難度太高,就失去了積極性。

然後,在練習和訓練的時候最好要有教練在旁邊觀察指引和反饋。

簡單來說就是,讓自己的進步和改善看得見。

06

所以說,有專業的人當你的教練,你會學得更快。

如果是你一個人自學,那該怎麼辦呢?

就拿吳小波的例子來說,他在10多年前就寫過一本暢銷書,叫做《大敗局》,說的就是一些公司的經典的失敗案例,這本暢銷書賣了100多萬冊。

如果今天他要寫一兩個公司的失敗案例的話,他就會問自己一個問題:「今天我寫的這些案例跟我10多年前寫大敗局的時候,有沒有一點進步呢?」

這可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如果他不問這個問題的話,那麼寫作對他來講就是工作,如果他問這個問題的話,那麼寫作對他來講就是一種訓練。

1萬小時定律是存在的,但是1萬小時能不能把一個人真正的訓練成一個專家,關鍵還在於心態,訓練的方式和不斷挑戰自我的勇氣。

如果沒有有很好的條件,也沒有專業的實習教練,你在自我練習的時候,不妨提前問自己這樣的問題:

「比起上次的練習,這次我有沒有一點進步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QJMOSnABjYh_GJGVQlp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