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滾滾紅塵,芸芸眾生,我們每天都在繁忙中度過,為了房子車子票子,為了妻子孩子,忙到不可開交、暈頭轉向,已經忘記了生活本來的面目。
可是,回頭想想我們最初的心,其實不過是想過個安穩幸福的生活,但是如此繁忙的我們,幸福嗎?
人往往是這樣,遇事忙亂的人,往往是沒有經驗或才能,不得要領,不知如何應付;而會做事的人,對於所面臨的事情心中有數,應對自如,穩操勝券,自然也就不忙亂。這也就是真正的「會者不忙,忙者不會」。
《菜根譚》里說:「歲月本長,而忙者自促;天地本寬,而鄙者自隘;風花雪月本閒,而擾攘者自冗。」
其實,人生就是一場單向的旅行,我們很多時候會為了早已設置好的目的地,加速前行而錯過了沿途的風景。
所以,是時候放慢腳步,讓這個躁動的心平靜下來。以靜養身,以忘養神,心神安泰,才能真正的看到這個世界。
02
古人很聰明,簡單地把很多警示箴言放在漢字本身。
「忙」字就是心亡,一個人的心已經死了,便會盲,「盲」這個字,就是「目」和「亡」,是眼睛死了,所以看不見很多值得珍惜的人和物。
最後變成茫,潦草地度過自己一生的時光,死於草莽。
想要擺脫這種由忙碌到盲目,最後茫然無措的狀態,讓自己從繁忙的雜務中解脫出來,第一步是靜心。
國學大師林清玄說:「人不是向外奔走才是旅行,靜靜坐著思維也是旅行,凡是探索追尋觸及那些不可知的情境,不論是風土的,或是心靈的,都是一種旅行。」
「奔忙,使作家無法寫作,音樂家無法譜曲,畫家無法作畫,學者無法著述。奔忙,使思想家變成名嘴,使名嘴變成娛樂家,使娛樂家變成聒噪小丑。」作家龍應台也曾這樣說。
累積、沉澱、寧靜觀照,哪一樣可以在忙碌中產生呢?靜心確實是創造力的有機土壤,不可或缺。
靜心才會有一個讓靈台清明的狀態,才能夠讓我們的俗眼,看到自己的內心。
03
靜心能讓我們清理自己的心靈,滋養身心,但是凡俗如我們,清理心靈後,我們都依舊會煩惱叢生,讓人傷神。
所以,我們也要學會忘。
《老子》中「為學日益,聞道日損」,就是要將本我「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大道一無所知、無所作為的程度,即進入物、我兩忘的境界。這樣排除感覺和經驗,才能達到於道體合一,進入得道的境界。
處於這種忘我的境界裡面,神魂得以融入大道,從而得以滋養。
其實,人生就是一場單向的旅行,我們很多時候會為了早已設置好的目的地,加速前行而錯過了沿途的風景。
所以,是時候放慢腳步,讓這個躁動的心平靜下來。以靜養身,以忘養神,心神安泰,才能真正的看到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