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林錦輝的倉庫里,堆滿了淡粉色的礦石,這些從喜馬拉雅山脈下挖出來的寶藏,形成的年代比恐龍時代還久遠。他將這些大大小小的礦石塊裝點在造型獨特並配有光源的玻璃容器中,當你在漆黑的夜裡按下開關將其點亮,柔和的燈光會順著礦石塊上的天然紋理以及不規則的裂痕透出來……令人有些意外的是,這些好看的礦石居然和我們在不少進口超市裡買到的玫瑰鹽調味料同根同源,是由同一種礦鹽加工而成的。
漂洋過海來到中國的礦鹽
這些鹽礦石開採於巴基斯坦最大最古老的鹽礦——克烏拉鹽礦。這也是世界第二大鹽礦,岩鹽純度高達99%,年均產量超過35萬噸。那些純度極高的粉鹽礦會被消毒加工,粉碎成米粒狀的顆粒,被食品公司裝進調味瓶里,變成超市裡售賣的玫瑰鹽;而純度稍遜一些的礦石,則會在當地的露天加工廠里,經過工人的簡易切割、打洞之後,被當成工藝品原材料出口多個國家和地區。
一般來說,這些礦石材料會被雕刻成檯燈、花瓶等手工藝品。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歐美商人掌控著這裡大部分礦鹽的銷售渠道,而近幾年來,克烏拉礦區迎來了不少中國買家,八零後的溫州人林錦輝就是其中之一。
林錦輝每一次的進貨量都高達20多噸,這些卻只是他小半年的銷售量。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不斷推進,中國與沿線國家的貿易往來不斷加強,林錦輝也享受到了「一帶一路」便利性。即便他的礦鹽需求量大,但手續卻不複雜,他只需要通過社交媒體和網購平台下訂單,這些克烏拉的鹽礦就會根據他的要求進行加工,一般林錦輝所需的礦石直徑大約在2~4厘米。這些加工好的礦石會被運到幾百公里之外的喀拉蚩港口,裝上遠洋輪,漂洋過海前往中國的寧波港口。據林錦輝介紹,從巴基斯坦的喀拉蚩到中國寧波,距離約一萬多公里航程,他通常需要25到30天的時間就可以收到貨物。
從玻璃鹽燈找到創業的「歸屬感」
說起和礦鹽的緣分,在林錦輝看來,一切都始於偶然。林錦輝大學的專業是物流管理,但他並不感興趣。離開學校後,林錦輝又去新加坡工作了兩年,從事晶片檢測的相關工作。但他始終沒有找到歸屬感,於是決定回國創業。2012年,林錦輝偶然在一次創意燈飾展中看到了鹽燈,當下就覺得非常有趣,其實,他在新加坡就曾見過用礦鹽加工成的燈飾,但經過這次的了解後,他的腦子裡才萌生了創業做創意玻璃鹽燈的念頭。
林錦輝直言,做一盞鹽燈其實並不複雜,除了直接將礦鹽石內部掏空,再裝上燈源的傳統做法之外,他還會將小型的礦鹽石塊裝進特製的玻璃容器中,自己在容器上打孔並接上線和燈源,一盞鹽燈就做成了。不過,林錦輝口中雖然說著簡單,背後付出的卻是多年的堅持和艱辛。
在國外,鹽燈已經有很高的認知度和廣泛的受眾群,但在國內卻仍處於很多人的認知盲區,甚至還有人問過林錦輝「這是不是冰糖」。創業初期,因為收入不高,家人也不看好他。但林錦輝並沒有就此氣餒,他勤勤懇懇地在杭州夜市擺了一年的地攤,雖然收入微薄,尚能維持生活。後來,林錦輝決定轉戰網店。因為鹽燈在國內非常小眾,他只能在網上像無頭蒼蠅般四處尋找鹽燈供應商,後來總算找到了一個廣東的中間商,沒想到合作了兩次之後,當林錦輝第三次把貨款打過去之後,對方就銷聲匿跡了。當時,已經接了訂單的林錦輝苦於無貨可發,他只能硬著頭皮把缺貨補齊。
「
不但要自己找來礦鹽材料、玻璃容器和線材,連打孔和組裝都要親自上陣。
」
無奈之下,林錦輝又找到了河北的一家礦石進口公司,這一次他實地考察,在確定了對方的資質之後,才算是有了穩定的原材料供應。林錦輝沒想到的是,更大的困難居然是為鹽燈配上合適的玻璃容器,為了尋找外形美觀且適用於鹽燈的手工吹制無鉛玻璃,他一路從義烏市場找到了東北的玻璃廠,花了小半年時間,終於在山西祁縣找到了造型別致的玻璃容器。
功夫不負有心人,因為獨特的原創性,林錦輝的鹽燈慢慢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後來,一款試水的新設計,因為一個買家的免費試用報告被推上了電商首頁,這為林錦輝帶來了巨大的流量和成交量。原本每天不到十單的成交量暴漲了十倍,連續三天,每天的成交量都是上百單。漸漸地,林錦輝接到的外貿訂單也越來越多:「對我來說,上千個鹽燈的訂單就挺多的了,夠我忙的了。」
「巴鐵」和他的礦鹽
談及和巴基斯坦礦鹽供應商阿巴斯的交集,林錦輝笑說,是一個讓他驚喜的緣分。2016年,林錦輝又遇到了鹽燈原材料的供貨問題,先前找到的河北礦鹽進口商因為有自己的主營業務,進口的礦鹽都不夠用,無法再為他提供適用的礦鹽材料。林錦輝了解到,在北方,這類礦鹽被大量用於高檔洗浴中心,甚至被切割成磚塊,用來搭建高端的汗蒸房。所以,能留給他的,大部分都是些邊角料,這些邊角料顯然沒有品質保障。
「
雜質太多,鹽塊通透性不好,對光照影響特別大,所以,那時候遇到巴基斯坦商人,我覺得真是一種緣分。
」
然而對於巴基斯坦商人阿巴斯來說,這可不僅僅是緣分這麼簡單。「一帶一路」的「東風」促進了貿易暢通,將發展機遇與世界共享,而阿巴斯就搭上了發展的「順風車」。當時,阿巴斯剛獲得了巴基斯坦克烏拉鹽礦在中國的代理權。「一帶一路」建設帶給像他這樣的外國創業者前所未有的機遇,他需要爭分奪秒,只爭朝夕。所以,只要是做著跟礦鹽有關生意的工廠和商家,他都會主動去聯絡。那時,阿巴斯還不懂中文,但作為中國女婿,妻子幫了他很大的忙。阿巴斯的妻子不斷在網上幫他尋找客戶,她也因此聯繫上了林錦輝。
中國和巴基斯坦向來是「好鄰居」「好兄弟」,正因為巴基斯坦是與中國最為友好的國家之一,國人給巴基斯坦起了一個叫「巴鐵」的親切稱呼。林錦輝也和這位「巴鐵」非常投緣,通過阿巴斯的介紹,林錦輝對巴基斯坦的鹽礦和當地加工的情況逐步了解,他覺得,真誠的阿巴斯是一個值得信賴的夥伴。於是,很快兩人一拍即合,達成了合作共識。
林錦輝把十幾萬的貨款全款劃給了這位「巴鐵」,這可是他多年的積蓄。第一次合作,林錦輝就通過阿巴斯從巴基斯坦進了18噸的貨。不過,這樣的「大手筆」讓當時的林錦輝忐忑了很久,因為那時恰逢梅雨季,而礦鹽最怕潮濕,他幾乎每晚都睡不著,就怕這批貨賣不掉。最終,林錦輝花了兩年的時間才賣完了這批貨,他說,雖然錢沒賺多少,但重要的是原產地的進貨渠道打開了。
而且,阿巴斯也沒有讓林錦輝失望,和林錦輝之前通過中間商拿到的淡色礦石相比,阿巴斯提供的礦石不僅通透、沒有太多雜質,整體顏色也會顯得紅潤一些,裝在玻璃容器里,會增加鹽燈的美觀度。特別是開燈之後,鹽燈就散發出一種天然柔和的暖光,帶點橙粉色,讓人看著特別溫暖舒心。
這些年的合作下來,林錦輝已經成為阿巴斯最大的合作夥伴,據林錦輝統計,這幾年他賣掉的礦鹽和鹽燈,如果按重量算的話,足足有300噸。林錦輝說,現在每次拿貨,只需要通過礦區的負責人給他拍一個現場視頻,讓他過目一下礦鹽品質後就可以下單了,建立在信任基礎上的合作很順暢。
不善言辭的林錦輝是個實幹派,他說自己熱愛這份事業,因為鹽燈已經成為了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如今,林錦輝的網店每年能賣出三四萬盞鹽燈,銷售額約兩百萬。他的願望簡單而樸實,作為文創產品,他希望未來能推出更多自主創新的鹽燈設計,讓更多人了解和喜愛鹽燈。
鹽燈的保養方法
礦鹽本身是非常吸潮的,經常處於開燈狀態可以讓鹽燈保持乾燥。新到鹽塊切勿用水沖洗,也不宜放置在潮濕的地方或戶外。當空氣比較潮濕時,鹽燈的表面可能會產生「潮解」現象,可將鹽燈點亮一段時間,使之保持乾燥,潮氣會自動消失。
此外,在使用前請先確定所有的電線、燈泡是乾燥的。使用一段時間後,當鹽燈表面積存了灰塵時,將鹽燈點亮數小時,待其表面乾燥後,可用乾淨的軟布擦拭,或用軟刷拂去其表面的灰塵,也可用小型吸塵器除去灰塵。
如果長期不開燈,最好將鹽燈密封,與空氣隔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