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早上要吃什麼?我下去買」,金陵一隅,一個中年老爸問剛放假回家的女兒。
「黑蒸飯包油條,加糖。」
*十八頻道標點美食
「現在阿有黑蒸飯啦?」客廳里老媽插話。「感覺好長時間麼得看到了。」
老爸表示不清楚。
「不行你就去芳婆買。」老媽指揮說,「芳婆好像一直都有。」
20分鐘後,騎著自行車滿頭大汗的老爸表示芳婆也沒有,只買了白蒸飯回來。
*南京有個號
「白的有什麼意思,自己蒸口飯都能做!」 女兒表示抗議,睡眼惺忪地去刷牙了。
老爸瞥了女兒閃進廁所的背影,神情里寫滿了「你個臭丫頭 ,都不知道關心下一早給你做牛做馬買早飯的老爸」。
1
黑蒸飯,顧名思義,是黑色米蒸出來的飯,又叫烏飯。
不過此黑非彼黑。這黑色的米飯,不是富含花青素的「紫米」,也不是八寶粥粘稠濃厚的血糯。說白了,就是個披著黑皮的大白飯,是染出來的顏色。在追求貨真價實的今天,烏飯可以算是標準的「虛假廣告」了:
拒絕染色大米?我就是啊!
烏飯 *地道風物 攝影/賈亦真
當然,染色劑還是純天然的。這個古書里名叫南燭的植物,是藍莓的十八族遠房親戚。它遍布在南方多雨溫暖的山林里,兩廣、福建、浙江、安徽,基本長江以南的地區都能找到它,長了一副大眾臉的樣子。
每到春夏之交,練就火眼的農人便會從山裡把葉子摘回來,用石臼搗爛後,加水過濾出汁液。直到這一步,這葉子也沒啥特色。綠色的葉子搗爛了加水氧化變成墨綠色,換任何一種葉子,出來的都是這個顏色。
南燭葉搗汁 *微溫嶺
變化發生在放入大米的時刻。淘好的大米沒進南燭葉汁里,不消一夜,就會被從裡到外染成了黑色。若是其他葉子汁 ,米粒泡3天也不會有啥變化。
南燭葉汁浸泡後 *路橋發布
這也是南燭最神奇的地方:看似不起眼,卻擁有如此深厚的染色功力。
染上深墨綠的大米會被南方人拿到蒸籠上蒸熟,出來的就是烏飯。烏飯的口感很熟悉,是大米自帶的糯韌,有點點微微彈牙。
倘若趁熱吃,而且之前喝一大口清水漱口,你會品味到一種屬於綠色葉子的淡淡香氣,像森林裡聞到的味道那種,比純大米飯可有意思多了!
烏飯 *地道風物
咬下去後,門牙還會帶上墨黑色。帶著烏飯去學校,同學之間比誰吃完後笑起來牙更黑,這是非烏飯區夥伴們可無法體會的樂趣!
Jasper:要和我比嗎? *爸爸去哪兒
2
作為染色大米 ,烏飯可謂是中國「虛假廣告」界最成功的案例了。
千年以前,南方靠近山林的人們最早開始吃烏飯樹(南燭)的果子。作為藍莓的親戚,南燭的果子也帶著深紫色漿果般的酸甜。孩子們爬進山林吃果子,吃完後手上嘴上沾滿了墨色,雖然洗不掉,但也充滿了樂趣。
南燭的果子 *野人部落
希望辟穀成仙的南方道士發現了葉子的染色能力,認定被葉子泡過的大米可如同大力水手的菠菜一般,可以給自己的辟穀提供更強大的精力支持。於是取名「青精飯」,在整個道家流傳開來。
靑精飯 *搜狐
這也是烏飯的第一世廣告:吃完後精力充沛,可為羽化成仙提供動力支持。
今天的我們當然知道,這個廣告過分誇張了南燭葉的營養價值。但被葉汁沁過的大米,蒸熟曬乾後的確可以很長時間不腐壞,是很好的便攜米飯。
《山家清供》中有關青精飯(烏米飯)的記載 *重拾自然
後來佛家也看上了烏飯的營養豐富,便攜保存能力。因「烏米」音似「阿彌」,佛家給烏飯賦予了「消災滅病」的功效,這是烏飯廣告的第二世。
烏米糕 *feikitchen
明清之後,烏飯的宗教含義漸漸淡去,人們入春後開始習慣地摘嫩葉,做烏飯。
這黑漆漆的葉汁也不負眾望,在那個沒有電器的年代,努力的用自己的植物多酚,抑制環境里的細菌。米飯即便保存很久,也不會變質。
烏米飯 *feikitchen
3
每到農曆三月三,兩廣、福建的畲族人就會做烏飯。
福安畲家人製作烏飯 *今日福安
他們做的烏飯很可愛,會先做很多拳頭大小的苧麻袋,然後把烏米拌上豬油,放入苧麻袋裡,加上紅棗、紅糖上爐蒸。做出來的烏飯口感更像豬油八寶飯,一口咬下去,滿嘴唇都是油的甜香。
裝在苧麻袋裡的烏飯 *食話
臨海台州人則會把蒸熟後的烏米放到石臼里打成年糕,做成黑不溜秋的烏飯麻糍。
烏飯麻糍 *魅力台州
做好的麻糍要裹上松花粉防止粘手,再撒上芝麻切片,就是沿街叫賣最有意思的零食。
今天你去臨海的紫陽古街,在春夏交接的那個月,還能找到老奶奶自己做的烏飯麻糍。吃的時候必須靜心,才能感受到南燭葉的那種低調的淡雅清香。
烏飯麻糍 *微溫嶺
在安徽,烏飯則是以「烏飯糰」的模樣存在在日常生活里。將蒸熟的烏米先做成米糕,裹上不同的餡兒包成糰子,再蘸一層烏米蒸熟,出來的跟一個大米球一樣。
烏飯糰 *安徽文化雲
但這個做法太繁瑣,已經幾乎沒有人做了,取代的是簡化的版本:把蒸熟的烏米攤平,放上餡料,要麼搓成團,要麼裹成長條,做成跟粢飯糰類似的模樣。
烏飯糰 *安徽文化雲
4
清晨5點半,黑夜逐漸開始放藍。
南京馬路街頭「窸窣」忙碌的,除了環衛阿姨,就是剛扯開早餐攤塑料簾的小夫妻。老婆把蒸好的大米飯倒進木桶,老公把裝各種小菜的塑料袋依次打開碼勻,滾熱的豆漿大鍋在煤爐上小聲的噗嘟。
*南京有個號
「來個蒸飯包油條,黑的啊有啊?」電動車上,中年老爸把放假結束的女兒送去火車站。
「有的有的,烏飯葉子剛出來,」 老闆娘回應著,「你們運氣好」。
「來一個來一個!加油條和糖!」 女兒開心的在助力車屁股上一搖一擺。「現在黑的太難見到了!」
老闆娘打開木桶,利索地剷出一大勺青黑色的烏飯,應和著:「莫得辦法,這邊葉子越來越少了,而且做黑的麻煩。我是老家的習慣,煩就煩一點。」
包蒸飯 *南京有個號
「你哪邊人啊?」 中年老爸問。
「我們老家安徽蕪湖的。」老闆娘回答。
女兒噗嗤笑了。「你也是安徽的」,她戳著老爸的背,「網上不是說南京真實的身份 ,其實是安徽的省會麼」。
老爸瞥了女兒一眼,神情寫滿了「你個瘋瘋癲癲的樣子,將來怎麼在社會上混!」
女兒才煩不了那麼多,抱著烏飯包油條肆意地啃了起來。
太陽出來了,陽光照在她齜牙咧嘴的大門牙上,一圈黑色。
作者:梅姍姍
頭圖來自:24季私享家
圖片部分來源網絡
如有疑問請聯繫
本期聊天
南燭葉的淡雅清香一定是美味極了!你還吃過什麼帶有樹葉清香的食物呢?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吃百家飯。歡迎關注風味星球!
微信搜索「風味星球」吃懂中外美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Q7AJcW4BMH2_cNUgiFp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