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點 | 越劇的起源和命名

2019-11-03     聽戲APP

越劇」起源於「落地唱書」,後又有稱為「女子科班」、「紹興女子文戲」、「的篤班」、「草台班戲」、「小歌班」、「紹興戲劇」、「紹興文戲」、「髦兒小歌班」、「紹劇」、「嵊劇」、「剡劇」等。

第一次稱「越劇」,1925年9月17日,在小世界遊樂場演出的「的篤班」,首次在《申報》廣告上稱為「越劇」。1938年起,多數戲班、劇團稱「越劇」。但各戲報上的稱謂依舊不統一,記者與投稿者經常各用各的。1939年,《大公報》記者樊迪民,兼為姚水娟之「越吟舞台」的編導,受李白《越女詞》之啟發,兼考慮紹興是越王勾踐生聚教訓擊敗吳國的復興基地,而越劇發源地嵊縣是紹屬之一,又受越劇名伶姚水娟「我就是要越唱越響,越唱越高,越唱越遠」之豪言觸動,遂給茹伯勛編的《戲劇報》寫稿,刊出正名為「越劇」的動機和意義的文章,告諸觀眾。自此以後,各報「女子文戲」的廣告陸續改稱為「越劇」,新中國成立後,更是統一稱為「越劇」。

因越劇早期曾用」紹興戲劇「、」紹興文戲「為名,故有將越劇稱為「紹興戲」的說法,實是因當時無「越劇」之名而借用「紹興戲」之稱,但「越劇」實際上並非「紹興戲」。然因訛傳訛,越劇劇名的翻譯中也有了「Shaoxing Opera」一詞。

但正規表述,對「越劇」劇名的翻譯,應是「Yue Opera」(亦有翻譯成「YueJu Opera」者),此稱謂已被越劇專業書籍及官方文檔廣泛應用,亦被報刊媒體所接收並使用,而當日誤翻之「Shaoxing Opera」則成為了一個歷史。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Q04ZNW4BMH2_cNUg1Tv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