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勁夫家暴女友,家有女兒,一定要教給她這2點,對家暴說「不」

2019-12-24     積木育兒

前不久,蔣勁夫家暴又上了熱搜。

沒錯,是又,第二次!

距離上次家暴女友中浦悠花整整一年的時間。

蔣勁夫再次證明了一個道理:「家暴只有0次和無數次」。

上次家暴事件過去後幾個月,蔣勁夫就交往了第二任外籍女友Julieta。

看上去關係也挺和諧的。

但Julieta爆料:僅僅交往了兩個月,蔣勁夫就對她進行了嚴厲的控制和家暴。

暴力行為包括:

人身控制:「他不讓我見我的朋友(無論男的或女的)」;「檢查全部的信息和聯繫人」;「丟掉我的手機」;「打碎我的電腦」。

財務控制:「剪斷所有銀行卡」;「他想逼我花掉我所有的錢」。

人身傷害:「他想讓我懷孕」;「拳打我的肚子」;開車發瘋要兩個人一起死。

而這次,因為女友沒有保留十分有利的傷痕證據等原因,蔣勁夫拒絕承認自己家暴。

說實話,看到這些暴力畫面,作為一名媽媽感到膽戰心驚。

因為,家暴,從來都不是一個偶發性事件!

據全國婦聯的一項調查表明:

  • 中國2.7億個家庭中大約有30%存在家庭暴力;
  • 平均每7.4秒就會有一位女性受到丈夫毆打;
  • 家暴致死,占婦女他殺原因的40%以上;
  • 我國每年有15.7萬婦女自殺、其中60%婦女自殺是因為家庭暴力;

然而,家暴最可怕的一面,還在於這種攻擊性會傳給後代——在暴力家庭長大的孩子更可能有暴力傾向。

因為家暴的經歷會讓孩子的安全感蕩然無存,甚至喪失了對環境的控制能力。

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很可能用暴力的方式來解決人際問題,同樣對自己的妻子和孩子施暴,形成代際傳遞。


有一個美國的調查數據顯示:

有暴力的父母的兒子,長大後毆打自己妻子的可能性,是沒有暴力傾向的父母的兒子的10倍。

也就是說,來自暴力家庭的兒童比其他兒童更可能表現出不端行為,但也有很多這樣的兒童從來不會出現暴力問題。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見到了家庭暴力,也不需要太過焦慮,我們仍然還有補救方法的。

最好的辦法就是帶孩子遠離家暴。

在第一次家暴時,就要勇敢、果斷止損。

對丈夫說來,第一次家暴,內心一般是矛盾不安的,他需要冷靜地思考和衡量,暴力會對夫妻關係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如果這個時候,女人表現出了懦弱的姿態,為了以後少挨打而迅速向老公認錯,或者他一認錯,一表現出柔情的一面,就原諒他,那麼他就會錯誤地認為:

  • 打妻子不是什麼大問題;
  • 家暴不需要付出什麼代價;
  • 他的家暴行為你是可以容忍……

這樣的後果就可能是:以後家暴就可能成為家常便飯,而且可能一次比一次嚴重。

圖片來源:電影《不要和陌生人說話》

媽媽只有自己安全了,才能照顧好孩子。

所以,在第一次遭受丈夫暴力的時候,妻子的態度一定要鮮明,明確告訴丈夫「我絕對不允許你打我」,而不是急於緩和關係。


比起家暴,離婚能給孩子更好的成長環境

有些丈夫,即使在寫下保證書之後,仍然管不住自己,在情緒爆發的時候仍然會對妻子家暴,甚至當著孩子的面。這個時候,離婚是對孩子更好的保護。

有的媽媽,擔心離婚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不好的影響,殊不知,比起離婚,家暴對孩子的負面影響更大。反而,離婚能夠讓孩子避開家暴環境,對他的成長會更好。

有不少媽媽因為被家暴離婚,後來又建立了新的沒有家暴的婚姻關係。

賈靜雯當年被前夫家暴,離婚後為了爭得女兒的撫養權,生活狼狽不堪。可她後來終於遇上了對的人,和修杰楷相戀、結婚,重新組建了幸福的家庭,她的女兒也得以在沒有家暴的環境下健康成長。

需要指出的是,有的家庭,爸爸的家暴比較嚴重,可當媽媽提出要離婚時,爸爸卻總是進行情感勒索和恐嚇,說如果她敢離婚,就傷害孩子,或者要殺死她什麼的。

我們想說的是:這個時候,千萬不要被他嚇倒而委曲求全,我國已經出台了《反家庭暴力法》,女性完全可以用法律的武器來保護自己,比如申請人身保護令等。

除此之外,如果可以,媽媽最好能夠說服爸爸,帶孩子一起,去尋找家庭治療師的支持和援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Q-XqNW8BMH2_cNUgWg1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