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西安

2020-03-02     在長安

來自:草根

2月15日,西安南大街。


一個多月沒更新《草根》了,有點說不過去,並非是被疫情給嚇到了,而是上個月發了一篇夜市的稿子,第二天公眾號就打不開了,我以為是新冠病毒進去了?還是兒子反應快:「老爹,你犯『紀』了。」我猛然緩過神來,原來幹啥都有遊戲規則,所以《草根》被隔離了30天。


2月14日,西安某小區門上掛著一個牌子:凡由本市之外返程的人員,統一居家隔離至少14天。


新冠疫情持續了一個多月,正趕上中國人過大年,可以說,這個庚子鼠年過得真窩囊,給百姓留下的不是一點印象,而是到了傷筋動骨,感染者被病魔憋得喘不過氣來,正常人窩在家裡都快憋瘋了。


2月11日,西安西門。


正月里聽不到鞭炮聲,更見不到敲鑼打鼓耍社火,活在當下的人,恐怕這輩子都不會忘記2020這個新年。為了留下這段難忘的記憶,我和兒子每天都在用鏡頭記錄。


2月23日,疫情期間,兒子胡聰在航拍西安。


其實這場疫情在臘月里百姓並不是很清楚,電視里也沒人說,武漢幾萬人聚餐熱熱鬧鬧,大會小會照開不誤,就和當年非典一樣,剛開始說可防可治,不會人傳人,後來鍾南山老爺子肯定了會人傳人。緊接著武漢各大醫院病床爆滿,死亡人數不斷攀升,直到年三十前一天封城。這下百姓慌了神,沒想到疫情會這麼嚴重?首先是口罩斷貨了。


2月15日,西安南門裡。


大年初一,西安被陰雨籠罩著,天氣就像疫情一樣糟糕,陝西省及時啟動了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可能百姓不太關心什麼級別?這樣說吧,沒比這更高的了,說明新冠疫情傳播相當嚴重,嚴重到了什麼程度?全城各社區實行封閉式管理,業主很難走出小區大門,即便去鄉下拜年也別想進村,更別說約幾個哥們喝個小酒了,就連在逃嫌疑人都無處藏身,主動投案自首。


2月13日,西安北客站,一位外來人員在登記個人信息。


西安繞城高速幾個主要出口都實行了交通管制,交警和防疫人員對車輛進行嚴格排查。面對這場疫情,西安出手還是比較快,當晚的陝西衛視新聞全程報道了疫情進展。


2月13日,疫情期間,西安北客站正在執勤的公安幹警。


有人不理解?動作是否大了一點?但在非常時期,要阻止這場疫情傳播找不出更好的辦法了,因為誰都怕染上這個倒霉的病,還是老老實實待在家裡,避免人與人交叉感染。


2月12日,為了防止疫情傳播,西安秦漢新城王車村嚴防死守。


一時間,繁華街道見不到幾個行人,不戴口罩進不了地鐵、公交、超市,就連去菜場買菜都得測量體溫。這期間,西安暫停了106條公交線路,主要是郊外遠距離。而城區正常運行車輛也不多,並且間隔時間較長,儘管如此,乘客也是寥寥無幾。


1月25日,西安地鐵一號線正在執勤的工作人員。


這場疫情確實把人給折騰慘了,成都的趙師傅在禮泉縣搞機械維修,老闆打電話叫他回來復工。正月十三,他乘高鐵來到西安,緊接著乘地鐵來到城西客運站轉車,看到所有車輛停運,網約車也歇業了,趙師傅等了一個多小時才見到一輛計程車,司機說他不敢去,路給封了。


2月6日,來自成都的趙先生在西安城西客運站等車去禮泉。


中國百姓過年有大吃大喝的習慣,尤其是現在日子好了起來。但在疫情期間,整個西安城裡幾乎見不到吃飯的餐館,連小麵館都關門了,住店也沒門,這時候你才感到家的溫暖,灶房裡多少有幾個鍋碗瓢盆,下把掛麵也不至於餓肚子。


2月21日,西安沙井村小吃城全部歇業。


過年期間,我們父子幾乎每天在外採訪,經常是背著蒸饃,帶上一瓶辣椒醬,不然真找不到吃飯的地方,加上我這個人不愛吃甜食。超市裡雖然有泡麵,但你要討一碗開水都很難,疫情期間人人自危,請人給你拍張照,人家還擔心你的手機有新冠病毒。


2月15日,西安南門裡,一位市民在等計程車。


我們在城牆邊遇見一對河南商丘的小夫妻,過年都沒回家,因為出租屋裡沒爐灶,每天靠泡麵充飢,他們想回老家,老父親在電話里告訴他們好好待著,回來根本進不了村,並且還要隔離14天,村頭標語寫得清清楚楚。搞得小兩口整天窩在出租屋裡,實在無聊就跑到城牆邊消磨時間。女孩說,我們談戀愛都沒這麼浪漫過。


2月11日,來自河南商丘的農民工夫妻,疫情期間留在西安過年。


特殊時期和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行業仍運作:超市、藥店、菜場等,但物價波動很大。大年初二,蔬菜價格比平時高出兩三倍。有條新聞刷屏了,河南出現一棵大白菜賣到60多塊錢,被監管部門罰了50萬,西安對哄抬物價也做了嚴肅處理,這在疫情期間穩定物價起到了關鍵性作用。有市民說,非常時期物價略高一點也說得過去,百姓能理解,但不能太離譜了。


2月22日,一位年輕女子來到西安市北方醫院就診。


疫情發生以來,西安百姓生活還比較正常,米麵油、蔬菜、瓜果等基本能保持供應。不像疫情剛開始那幾天,有人擔心斷了口糧,囤積大量的米麵油,就像雙黃連一夜之間銷售一空。所以,不傳謠、不恐慌是有點道理。物資再豐富,一旦出現恐慌心理,更是雪上加霜,從而會導致另一場民生災難。

記得我小時候,天天喊著要打仗了,每家都在囤積鹽巴,搞得沒買到鹽的人家只好去求人。


2月21日,西安科技路某小區對進出車輛進行疫情排查。


西安沒出台封城政策,但各小區都實行了封閉式管理,業主無特殊情況,不許出入。走在大街上,感覺就像一座空城,堵車是看不見了。

在這場抗「疫」中,確實要感謝一線的醫務人員、公安幹警、社區工作人員等,為了百姓的身體健康,許多人放棄了和家人團圓,日夜守護著這座古城。


2月13日,疫情期間,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醫務人員始終堅守在崗位上。


除此之外,大街上見到最多的身影是環衛工和快遞小哥。按照社會分工來說,這個群體屬於社會底層,至少我是這麼認為,因為這個行當油水不大,也不要走後門,只要有力氣就行,而就是他們在這場疫情中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疫情期間,談「疫」色變,環衛工卻始終堅守在崗位上,把地面打掃得乾乾淨淨,即使在城鄉結合部,他們仍在寒風中堅守。同時,還要承擔轄區消毒作業,許多環衛工過年都沒回過家。


2月6日,疫情期間,西安漢城路十字堅守崗位的環衛工。


快遞小哥是近年來的新行業,面對這場疫情,社區封閉,許多人出不了門,但窩在家裡總得吃喝,三五天可以對付,十天半月哪受得了?這期間是快遞小哥架起了這座橋樑,兩條腿跑得飛快,百姓許多生活物資都是通過快遞渠道送貨上門。

說起來,這個活風險很大,每天要和各種不同的人群打交道,也擔心被交叉感染,誰知道哪個是病毒攜帶者?尤其是看到快遞小哥站在大門外焦急地等待,又擔心送來的快餐出問題,必須親手送給本人才放心,掙這幾個錢真不容易。


2月8日,西安曲江新區,送快遞的小哥。


在這場疫情中,百姓確實是受了不少委屈,居家隔離時間長了,發點牢騷也說得過去,窩在家裡誰給發工資?但總體來說,百姓還是比較理智,積極配合社區自我隔離,因為病毒來勢兇猛,弄不好把命都給要了,受點委屈也值得。


2月19日,西安南二環,工人正在拆卸燈籠,這個年算過完了。


我這個人毛病比較多,習慣早起坐在陽台喝口茶。最近見幾隻小鳥趴在窗台上叫喚個不停,我心裡特煩,要小鳥別叫了,你算老幾?我們人類都已經智能化了,手機點個「確定」飯菜送到家,你行嗎?回去告訴你兄弟蝙蝠,別把新冠病毒傳給我們這些聰明絕頂的人類了。小鳥拉了一泡屎,嘰嘰呱呱……飛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PvkwoXAB3uTiws8KvyA4.html











史記 張偉麗傳

2020-03-09





疫情下的西安

2020-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