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吸煙對於人體健康危害極大。但是近幾年美國德克薩斯農機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煙草中的尼古丁可能有延緩大腦衰老,預防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病等神經系統疾病的功效。這個發表在《公開獲取的毒理學雜誌》(《Open Access of Toxicology》)上的言論引發極大關注和熱議。
那麼,吸煙到底是預防還是導致痴呆呢?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科副主任陳虹教授介紹,原文文獻主要講的是口服高濃度尼古丁液體可以減少鼠的進食,減少體重,以及減輕焦慮,本文並沒有證實可以治療神經系統疾病,也沒有證實可以延緩衰老。而且口服單純的尼古丁跟吸煙是完全是兩碼事。
陳虹教授介紹,在美國《臨床和轉化神經病學紀事》期刊上,刊登了一篇韓國研究人員的論文,又給吸煙增加一項「罪狀」:吸煙會顯著增加患痴呆症的風險。
來自韓國首爾大學的研究人員分析了2002年至2013年間4.6萬名韓國60歲以上男性的健康檔案數據。研究對象包括持續吸煙者、短期戒煙者(少於4年)、長期戒煙者(4年及以上)以及從不吸煙者。
結果發現,持續吸煙者患痴呆症的風險分別比長期戒煙者和從不吸煙者高出14%和19%。其中,持續吸煙者患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比從不吸煙者高18%;而持續吸煙者患血管性痴呆症的風險比長期戒煙者和從不吸煙者分別高出32%和29%。
研究人員表示,從長遠看,戒煙與降低患痴呆症風險明顯相關,因此應該鼓勵吸煙者戒煙,特別是那些具有高患病風險的老年人。
陳虹教授介紹,來自歐洲國家的調查也進一步驗證了吸煙是增加痴呆風險的危險因素之一。來自瑞典的研究小組調查了602名35-80歲的瑞典市民,對他們進行了認知功能測試,結果發現:相較於不吸煙者來說,吸煙者雖然在常識和知識測試以及詞彙理解測試等低認知需求測試中,沒有表現出明顯的差異,但在自由和線索回憶測驗,以及卡片分組試驗等高認知需求測試中,則表現出了較為明顯的不足。而且,調查表明吸煙的時間越長、數量越多,在測試中取得的成績相對就更差一些。
另一項來自於英國的調查小組對於889名老年居民的調查也得出了相似的結論:吸煙更傾向於是一種認知障礙的危險因素,尤其是長時間的持續吸煙後在老年時更會增加出現認知障礙的風險。
吸煙是痴呆的危險因素之一!
陳虹教授介紹,吸煙之所以可引發痴呆,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1、長期吸煙可導致慢阻肺進而誘發痴呆。有研究表明,大約有35%的慢阻肺患者會在7年後同樣會「缺血缺氧性認知損害和痴呆」。
2、阿爾茨海默病的特徵是在沒有意識障礙的狀態下,人的記憶、思維、分析判斷、視空間辨認、情緒等認知功能方面出現障礙。肺部有很多毛細血管,人在吸煙的狀態下,香煙中的尼古丁通過毛細血管進入腦血管後會引起氧化應激反應,導致炎症產生引發血管痙攣,導致腦部的供血減少而發生萎縮,繼而導致大腦皮層中負責認知功能的部分受到損害而出現相應的症狀。
3、吸煙可誘發腦血管微血栓,此外煙草中一氧化碳CO降低血紅蛋白攜氧能力。
不僅如此,在美國的一項對於居民健康調查的匯總分析中發現:煙草暴露對於大腦的細胞與結構水平的發育具有神經毒性,會對感覺系統產生負面影響,尤其是在嬰幼兒時期,這種負面影響會更加明顯。
而來自英國與加拿大的研究團隊調查了504名來自英國的老人,對他們進行了腦部的核磁共振成像,匯總分析了檢查結果後得出了如下結論:
1、吸煙的多少與大腦皮層厚度的減少程度呈正相關性,也就是說,吸煙越多的人,大腦皮層的厚度減少得越多。
2、隨著年齡的增加,大腦皮層的厚度會自然降低,而吸煙則會加速這一過程,甚至達到兩倍以上。
3、在戒煙以後,大腦皮層的厚度會緩慢恢復,戒煙的時間越長,恢復的比例越高,甚至可以恢復到不吸煙者的程度。
關於吸煙與阿爾茨海默病的關係,國內外許多研究結果各不相同。究竟吸煙能「導致」還是「治療」阿爾茨海默病?不僅是普通老百姓,就是很多醫生和學者也很困惑。在吸煙百害而無一益的理論下,如果有人反駁你說,有研究表明吸煙能預防阿爾茨海默病,相信很多人會瞬間詞窮。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2010年《阿爾茨海默病雜誌》上發表了一篇文章,內容是關於43項有關吸煙和阿爾茨海默病關係的研究。文章指出,如果分析11項由煙草行業支持的研究,得出來的結論是:吸煙能預防阿爾茨海默病,或者含蓄指出少量吸煙能預防阿爾茨海默病。但是,且慢,如果把這11項研究排除出去,結果則是吸煙增加患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