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戰美軍的損失,在中國網絡的爭議特別大。爭議集中在兩點,一是到底美軍傷亡了多少人?特別是陣亡了多少人?目前美軍陣亡有三個數據:1、33739人,2、36574人,3、54246人。
質疑的人認為美軍隱瞞了數據,他們列出美軍陣亡的標準,表示這個標準非常嚴苛。維護美軍的一方認為傷亡人數沒有問題。其實在這個多年來的爭議中,雙方都存在的一定的錯誤。
二是很多人引用數據出現了標準不同的問題,也就是所謂的「雙標」。比如,很多人引用數據時會說志願軍傷亡97萬餘人,美軍傷亡14萬餘人。這就是典型的不同標準來進行比較。在這個數據中,志願軍97萬餘人是全部的減員數(戰鬥傷亡、非戰鬥傷亡和病員),而美軍的14萬餘人只是戰鬥傷亡數。兩個統計數據是完全不一樣的。
下面我們首先來分辨第一個爭議——美軍的傷亡。然後我們再詳細講解韓戰中美兩軍統計標準的異同。
一、質疑一方的錯誤
韓戰美軍傷亡人數,美國國防部早有公布。死亡33739人(加上非戰鬥死亡是36574人),受傷103284人。同時美國國防部表示54246人是韓戰期間,美軍在全球的死亡人數。
首先我們要肯定,這是美國的官方數據,在沒有確鑿證據前,不能否認。就好像我們承認志願軍公布的傷亡人數,對於美方的數據,不能搞雙標。既然承認中國的官方數據,憑什麼不承認美國的官方數據。而且中美兩軍的數據都是來源於內部統計資料,權威性是不容置疑的。
第二個,質疑一方所說的美軍陣亡標準嚴苛,他們的觀點是這樣的:
1、必須在執行作戰任務時當場斃命,如果還剩一口氣被拖上擔架,即使旋即咽氣,也記入「其它原因死亡」。
2、必須有確鑿證據證明此人是被敵方命中因而喪命,否則記入「事故死亡」。
3、死者的屍體必須被其戰友發現,起碼面部可供辨認,並有效收集了死者的身份標牌。
這個觀點是錯誤的。第一,韓戰美軍所有死亡人員都列入了美國國防部公布的數據里。因傷死亡,美國人叫做DOW(Died of wounds),總共2460人,全部列入了陣亡的33739人里。
第二,非戰鬥死亡,美軍總共2835人,這個數據和陣亡33739人相加,所以有36574人這個數據。這是韓戰中美軍全部死亡人數。
第三,屍體並不是必須被其戰友發現。在全部陣亡的33739人中,包括沒有找到遺骸但確認死亡的7983人。美軍陣亡的33739人具體情況是這樣的,直接陣亡23613人(1521人沒有遺骸),傷重不治2460人(22人沒有遺骸),失蹤確認死亡4817人(4549人沒有遺骸),被俘後死亡2849人(1891人沒有找到遺骸)。
順便說一句,美軍中的陣亡人員已經包括了失蹤確認死亡和被俘人員死亡。
質疑本身並不是不允許,這沒問題。但是,不能夠亂說,亂說等於造謠,其實是在提供炮彈給敵人打擊自己。人家會說,你看看,這些質疑人士不懂裝懂,全部都是胡說八道。
二、維護美軍一方的錯誤
但是,質疑一方這邊的說法有問題,並不代表維護美軍一方就是正確的。同樣,他們也有很多問題。
我之前說了,我們承認美國國防部公布的數據是真實。
1、有一個瑕疵。美國國防部最初公布數據時說,54246人是韓戰美軍死亡人數。後來被美國民間質疑後,改口說是最初統計有誤,這是全球美軍死亡人數。
按照他們公布的數據。54246人中陸軍是37133人,空軍是7084人,海軍陸戰隊是5528人,海軍是4501人。問題就出現在海軍,美國海軍打了美國國防部的臉。2013年,美國海軍稱:韓戰,美國海軍的死亡人數是4501人。這個數據和美國國防部聲稱的全球美國海軍死亡人數是一致的,而美國國防部聲稱韓戰美國海軍僅死亡657人。這就和美國海軍自己聲稱的數據出現了完全的不同。
2、我們相信美國國防部公布的數據沒有問題,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美國國防部公布的不是所有數據,它公布的只是部分數據。
美軍沒有公布的數據主要在傷員上,美國國防部公布的傷員是103284人,這個數據是不完整的。實際上美國國防部公布的103284人是指重傷住院人員,沒有住院的人員不在此列。沒有住院且沒有被美國國防部公布的傷員,僅美國陸軍就有1萬9千餘人,加上其他軍兵種大約2萬5千餘人。這裡要指出的是,這些人並不是受了輕傷不影響戰鬥。中美兩軍的統計中都不包括受了輕傷,現場包紮的傷員。
3、忽視了KATUSA的傷亡。KATUSA,也就是美軍中韓國附編人員,這些人也是美軍。美國國防部公布的韓戰美軍傷亡,指的是美軍中的美國人。事實上韓戰中美軍有大量的韓國士兵,甚至還有少量的日本人。KATUSA的傷亡情況是的陣亡7140人,戰鬥受傷21630人,失蹤1718人,被俘1512人,合計32000人。但是這個數據只是不完全統計。其中的問題是,美軍自己根本沒好好統計這些KATUSA的傷亡;而韓國的統計,說句不好聽的話,屬於統計界的奇葩。關於他們自己的傷亡數據,就有高達9個版本。
三、統計學必須採取同樣的標準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美軍在韓戰的損失是死亡40879人,負傷約149600人,被俘和失蹤12279人,總計約202758人。
但是這個數字並不是最後的數據。
我們舉一個例子,1950年11月底的第二次戰役,志願軍三十八軍圍殲美軍第2師的戰鬥中,美軍宣布2天時間內損失了4950人。
美軍第2師逃到平壤後重新收攏部隊統計,原實力數為18931人(編制數為18234人),現有8662人,損失數為10269人。
《美軍第2步兵師指揮報告》稱:1950年12月和1951年1月,美軍第2師得到的補充為6215人(實際補充8911人,減去這2個月的損失2696人,凈增長6215人),實力數恢復到16175人,按此計算,未補充前實力數為9960人,即損失數為8971人。
看起來這三個數據完全不一樣,其實每個數據都是真實的。
美軍宣布的4950人是按他們統計標準的戰鬥傷亡。美軍第2師逃到平壤後統計的損失10269人,尚未包括還沒逃回歸建的失散人員。1951年1、2月補充後的數據為最終數據,即最終的損失為8971人。可是這個數據和宣布的4950人還是對不上啊?原因很簡單,8941人中,包括了非戰鬥傷亡人員將近4000人(及之前戰鬥的損失)。
我們可以看到在那2天的激烈戰鬥中,美軍產生4950人的戰鬥傷亡的同時,出現了近4000人的非戰鬥傷亡。美軍第2師當時處於被志願軍三十八軍包圍,全線都在挨打的戰鬥狀態中,如此高數據的非戰鬥傷亡顯得不可思議。那是不是美軍數據造假呢?不是的,這只是統計口徑的不同。
所以,我們有必要搞清楚美軍統計標準中的非戰鬥傷亡到底是怎麼回事。
美軍所統計的戰鬥傷亡指的是直接被敵方的炮彈、手榴彈、子彈、地雷等直接命中。只要不是直接被敵方的武器命中,戰鬥中其他的任何傷亡都算非戰鬥傷亡。我們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講到1953年6月底,志願軍19團在召開最後作戰會議時,防空洞被美軍飛機炸塌,124名幹部因被埋而犧牲。志願軍算陣亡,美軍算事故亡——非戰鬥死亡。
其實按照志願軍的標準,美軍所有的非戰鬥傷亡,在志願軍的統計中,統統都是戰鬥傷亡。我們只要把中美兩軍的統計一項項列出來對比,印象就會非常直觀。
1、陣亡。美軍33739人,志願軍135764人。這個數據是中美兩軍差異最大的數據,原因也非常簡單——美國空軍。美國空軍享有絕對的制空權,導致志願軍的傷員很難及時運下戰場後送救治。志願軍犧牲的這135764人中,有21679人是傷重而死(很大的原因就是搶救時間被耽誤),而直接陣亡在戰場上的114084人中,有多少人是因為美國空軍的封鎖而無法後送導致犧牲的,已經沒辦法知道了。
2、非戰鬥死亡,美軍2835人,志願軍包含在135764人中。
3、戰鬥受傷,美軍約128000人(次),志願軍361539人(次)。註:世界各國統計受傷,基本上統計的都是人次,而不是人數。因為軍隊統計的意義是計算受傷對戰鬥造成的直接影響,所以用人次。中美兩軍受傷人數為:美軍約100000人,志願軍222164人。這裡有兩個說明。(1)為什麼受傷美軍是約數,而志願軍準確到個位數?這是因為美國國防部沒有公布的25000餘個未住院傷員中,我們無法得知重複受傷的有多少。(2)志願軍重複受傷的人員相當多,而美軍大部分受傷人員退出了戰鬥,沒有返回戰場。所以志願軍受傷人次和人數相差極大,將近14萬。
4、非戰鬥受傷,美軍約80000人,志願軍沒有細分,包含在361539人中。
5、失蹤和被俘,美軍9049人,志願軍25621人。美軍已減去失蹤和被俘人員中確認死亡的人員。
6、病員,美軍和志願軍基本相當,都在45萬人左右。其中美軍凍傷為34879人,屬於病員;志願軍凍傷為82232人,包含在陣亡的135764人和受傷的361539人中。
註:以上「美軍」,均為美軍中的美國人。
7、KATUSA的傷亡32000人,志願軍沒有其他國家人員的附屬編制。
這樣一來就非常清楚了。因為志願軍的統計沒有美軍那樣細分,我們已經無法知道志願軍犧牲的135764人和受傷的361539人中有多少是直接被敵方武器命中的,即美軍的戰鬥傷亡標準。
但可以反過來,即按照志願軍的傷亡標準,美軍傷亡了多少人卻是可以很容易計算的。
即按照美軍標準的陣亡33739人+非戰鬥死亡2835人+戰鬥受傷128000人+非戰鬥受傷80000人+失蹤、被俘9049人+凍傷34879人+KATUSA32000人=320502人。
當兩軍採用同樣的標準,美軍的損失是32萬餘人,志願軍的損失是52萬餘人。如果用軍隊標準術語——減員,美軍的減員為77萬餘人,志願軍的減員為97萬餘人。而「減員」這個術語,正是各國軍隊評估戰爭中作戰能力的最關鍵指標。軍方的統計,從來不講傷亡多少,只講減員多少。
最後順便說一句韓戰中其他各國的傷亡情況:人民軍是一個謎,而我軍估計的人民軍傷亡應該是最接近的版本,30餘萬人。韓國有多達9個版本,被韓國國內韓戰研究學者公認的版本為死22.78萬人,傷71.71萬人,失蹤4.35萬人,總計98.84萬人。除了美國和韓國外,「聯合國軍」其他各國軍隊總計損失18232人。即中朝軍隊以82萬餘人的損失,造成敵軍136萬餘人的損失。
本文所參考資料均為中美韓三國權威史料或原始檔案,中國:《抗美援朝戰爭衛生經驗總結》;美國:《韓戰中的美國陸軍》、《韓戰中的美國空軍》、《朝鮮海戰(或翻譯為韓戰中的美國海軍)》、《美國海軍陸戰隊韓戰戰史》、《韓戰美軍衛生統計》、《美軍第2步兵師指揮報告(1950年12月-1951年2月)》;韓國:《韓國戰爭史》(中文版名為《韓國戰爭》)。本人才疏學淺,能力有限,如有遺漏或錯誤,也屬正常,請各位方家批評指正。
作者簡介:王正興,新華社瞭望智庫特約軍事觀察員,原解放軍某野戰部隊軍官,曾在步兵分隊、司令部、後勤部等單位任職,致力於戰史學和戰術學研究,對軍隊戰術及非戰爭行動有個人獨到的理解。其著作《這才是戰爭》於2014年5月、6月,鳳凰衛視「開卷八分鐘」欄目分兩期推薦。他的公眾號名亦為「這才是戰爭」,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