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證券董事長配合調查,風雨中的東海證券還好嗎?

2019-07-18   券業觀察


最近各大券商心裡的苦,恐怕只有自己知道。債券違約、質押暴雷、「黑天鵝」事件頻發,不是正在踩雷就是在去往踩雷的路上……

新三板掛牌公司東海證券更是煩心事不斷,業績下滑、頻頻踩雷、被監管處罰,最近又傳出董事長朱科敏被帶走調查的消息。事出何因?在他帶領下走了16年的東海證券又會受到什麼影響?

01

剛辭職就被調查?

最近,東海證券(832970.OC)董事長兼黨委書記朱科敏被相關部門帶走調查的消息甚囂塵上。

7月18日晚間,東海證券發公告承認了此事。公告稱,朱科敏已於16日遞交了辭職報告,並且公司在當晚接到了江蘇省公安廳電話通知,告知朱科敏先生目前處於配合調查階段。

而在此之前的幾個小時,東海證券給出的回覆還是「不清楚」。

7月18日上午,《華夏時報》記者致電東海證券董秘辦核實消息,但相關工作人員表示需要請示領導。大約一個多小時後又表示,對董事長被調查、失聯等相關事項並不清楚。

下午,東海證券相關負責人向《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關於朱科敏被調查一事並不清楚具體情況。不過董事長朱科敏已決定辭職,已經在這兩天遞交辭職信,公司也會公告。」該負責人還補充道,「辭職不辭職不要緊,但董事長換屆是肯定的,本身朱科敏的任期已經到了。目前公司新任黨委書記已經來了半個月了,新黨委書記是由常州市任命的。只是公司目前還沒換董事長,要等到董事會開會。」

據東海證券2018年報披露,朱科敏確實最新一輪任期已至。

(截圖來源:東海證券2018年年度報告)

公開資料顯示,朱科敏出生於1971年9月,博士研究生,曾任湖南汝城縣政法委副書記、中國財政部條法司主任科員、中國證監會發行處副處調研員。2003年入職東海證券,擔任黨委書記,2004年8月擔任董事長兼黨委書記。除此之外,朱科敏還是東海基金、東海投資、東海中礦等多家「東海系」公司的董事長。

在朱科敏執掌的這十幾年,東海證券營業網點從7個發展到80家營業部和8個分公司,客戶數量從12萬戶發展到100餘萬戶,集團員工人數從170人發展到3000餘人。

而就在此前一個月,東海證券副總裁彭曉星也因個人原因辭去在東海證券擔任的職務

公司兩位重要人物相繼離開,對東海證券會造成什麼影響?

02

東海證券的高光時刻

東海證券的前身是1993年成立的常州證券,一家三線城市小券商,註冊資本3000萬,如今已增加至16.7億人民幣。

據東方財富choice顯示,東海證券由常州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控股,持股比例高達21.59%。第二大股東為深陷「阜興系」泥潭的華聞傳媒全資子公司——山南華聞創業投資有限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據此前《中國經營報》報道,東海證券和阜興系的淵源不止如此。東海證券第六大股東「首譽光控資管-浙商銀行-首譽光控東海證券1號新三板專項資產管理計劃」背後也是阜興集團,東海證券共有約20.16%的股權與阜興系有關聯,合計持股比例與第一大股東的21.59%一步之遙。

而阜興系boss名叫朱一棟,當時一度有網友猜測朱一棟和朱科敏的關係。

2007年,朱科敏在員工培訓大會上表示,東海證券計劃在2008年上市,將用3~5年時間把東海證券打造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證券公司。

事實上,當時朱科敏敢立下這樣的flag並非完全是梁靜茹給的勇氣。

據天眼查顯示,2006年東海證券的營收和凈利潤分別為5.9億、2.16億,2017年兩個數據已經變成35.31億、15.73億,翻了幾番。


這組瘋狂的數據一定程度上得益於當年叱吒資管江湖的東海東風系產品,操刀這個系列產品的主要人員正是號稱東海證券資產管理部的「鐵三角」——龔小祥、朱璽和章涌濤

2006年,東海證券成立了債券型計劃「東海東風1號集合資產管理計劃」(以下簡稱:「東海東風1號」),投資經理為龔小祥。到期收益73.05%,年化收益超過20%,創下業內神話。

2007年券商評級活動中,東海證券還被評為A類A級證券公司。

2008年、2009年又成立了東海東風2號和東風3號,雖然收益情況與1號不可同日而語,但在當時「牛轉熊」的大市場背景下,成績已經實屬不易,一度占據同類產品業績前五。

不過東海證券的上市之路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順利。

2011年前後,東海證券人事大變動,讓公司業績突飛猛進的多位功臣先後離開。先是龔小祥因病休養,2012年因病離世;緊接著,章涌濤選擇離開東海證券;「鐵三角」走了兩個,朱璽也選擇告別東海證券資產管理部。同期,東海證券不少人選擇調離崗位。

去年,朱璽因涉嫌內幕交易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四年,罰款1400萬元。

人事動盪後,東海證券的業績也有所回落。

2012年,證監會拒絕了東海證券由「有限責任公司」轉為「股份有限公司」的改制申請,上市受阻。直到2015年7月才在新三板掛牌,「低預期」完成了原本計劃在2008年就應該實現的「小目標」

03

東海「沉淪」

掛牌新三板當年,東海證券的凈利潤創下新高,但之後便開啟跌跌不休模式。

2015年到2018年,東海證券的凈利潤分別為18.37億、4.79億、4.5億、9296萬元。

今年已經三次違規被處罰。

1月,東海證券發公告稱,江蘇證監局對東海證券出具了警示函。認為東海證券作為「15順風01」債券的受託管理人未能勤勉盡責地履行責任,未規定持續監督債券發行人募集資金的使用情況,未能及時發現發行人挪用募集資金、將募集資金轉借他人的違規行為。

4月,東海證券因總部合規部門中具備3年以上證券、金融、法律、會計、信息技術等有關領域工作經歷的合規管理人員數量占比不足被處罰。

6月,東海證券因對海外子公司管控不到位、2014年有關資產管理計劃機制調查不充分,江蘇證監局認為其內控不足,再次被罰。

東海證券近來還頻頻被曝踩雷。東海證券承銷、管理的多隻債券出現違約,如「16丹東港」、「16洪業02」、「15順風01」等。

據東海證券2018年報披露,東海證券認購的多隻債券也發生違約,如中科建設開發總公司發行的「16中科建設PPN001」和「16中科建設PPN0012」、*ST凱迪(000939.SZ)發行的「16凱迪01」、「11凱迪MTN1」等等。

東海證券一邊默默踩雷一邊吃監管罰單,心裡已經夠苦了,如今又因董事長被查被推到輿論中心。

朱科敏曾說,「任何一次風雲變幻,都是新的英傑誕生之時」。也不知道誰能成為風雨中東海證券的「英傑」。

你了解過東海證券嗎?是否知道朱科敏被查內情?評論區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