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社工,你會想到什麼——熱心腸、脾氣好、多面手,就像居委會大媽一樣,照顧老人、帶孩子做遊戲、以及在社區進行各種公益宣傳?
沒有任何看不起居委會大媽的意思,畢竟朝陽大媽非常厲害。不過,社會工作專業(社工)可是一個正經的專業,有著系統的專業知識和工作方法。
這裡先掉一下書袋,介紹一下社會工作這個專業——
社會工作專業是社會學專業的一個應用專業。社會工作是政府主導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以哲學、社會學、心理學、醫學等為學科基礎,以助人自助為核心理念,以個案工作、小組工作、社區工作為直接工作方法為案主(client)提供專業服務,幫助案主解決在與環境互動過程中所產生的各種問題,幫助案主重塑自信,走向社會正軌。
這可不是什麼不起眼的專業,很多知名的高校都開設了這個專業。其中,排名前5的大學分別是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復旦大學(是不是響噹噹呢~~~)。
(圖片來自《心理追兇》,男主妹妹是一位社工)
然而,實話實話,社工專業的就業情況確實不太樂觀。用一個在公益機構做社工的朋友的話說來說,就是典型的錢少、事兒多,還可能離家遠,「完全是要靠自己的職業熱情來支撐呀」,這句感慨有調侃的成分,也確實有真實的無奈。
首先,社工是個額嶄新的職業,職業被認可需要一個過程。
「社會工作」這個職業在中國大陸發展的歷史很短,真正開始出現在大眾眼前,也不過短短10年時間。坦白說,仍然處於比較尷尬的境地。
一方面,隨著我國社區治理工作的不斷推進和創新,對專業的社會工作者的需求量會越來越大,但從業者多不具備相關的專業素養和技能,社工專業人員的培養跟不上需求的增長;
而另一方面,社工的資質認定標準在我國剛剛起步,社工的定義尚不明朗,做著社會工作的人難以稱為嚴格意義上的社工。也就是說,該部分工作被大量的非專業社工人員頂替,社工人員求職卻並不容易。
從這個角度來看,未來發展潛力還是有的。這並不是某個人的隨意猜想,民政部曾提出,到2020年我國社工要達到145萬人,每個城市社區和農村鄉鎮都有望至少配備1名社工!目前,我國社工已經達到76萬人。
有需求就會有職業發展,隨著國家政策的支持,以及人們對社工工作專業認可度的提升,相信這個領域一定會發展起來。
(圖片來自《心理追兇》,男主妹妹是一位社工)
其次,社工主要就業方向是非盈利機構,基層社工待遇低、流動性大。
從職友集給出的數據來看,社工專業需求量最多的行業是非贏利機構(占到16%)。而我國的非盈利機構也是近年來才逐漸發展起來的(大家公認的「公益元年」也是在汶川地震之後),同樣是一個比較新的領域,行業本身也同樣處在一個:既能夠明顯看到發展變化,又面臨各種不確定、不同觀念互相碰撞的磨合期。
比如,很多人認為既然是盈利機構,那就不應該盈利,甚至應該是免費的,其中的工作人員也不該拿工資,至少不應該拿高工資。這類觀點已經在逐步轉變中,但仍然有很多人持有相似的觀點,整個非盈利機構的人均收入都不高。
就此,我也採訪了兩位社工,她們的情況是這樣的:
小何,非211學校畢業,2014年畢業的,在北京某家街道註冊的社工中心工作3年半,已經做到主管,月薪5500。她說:周邊的同事流動確實很大,因為工作比較瑣碎,沒有想像的那麼高大上,薪酬又比較低,所以,原來一起來的幾乎都不在啦。
不過,對於這個行業,小何還是很有信心的,她覺得:首先這是自己的專業,雖然工資不是很高,但是工作內容還喜歡,而且,相信自己能熬到這個行業真正發展的時代到來。
跟小何的觀點不同,2018年社工畢業的小高,目前在南京街道所屬社工中心,月薪3000元,現已提出辭職,她說,「我不是瞧不起這個工作,但是我每天去社區做的那些事情,其實社區大媽比我做的好;關鍵是工資太低了,真的不夠生活。」
(圖片來自《心理追兇》,男主妹妹是一位社工)
第三,好消息是:部分領域的社工,發展還不錯。
任何行業都有其排頭兵,社工領域也不例外,以下這些區域或領域,社工的發展還不錯喲。
一是,深圳和廣州,社工工作待遇和氛圍都很好。
深圳和廣州的社工待遇不錯,更難能可貴的是社會地位和工作環境也不錯。這當然和當地政府看待社工的態度有關。據說,在深圳,社工的待遇基本與同級公務員差不多。
除了待遇不錯之外,深圳和廣州的社工工作氛圍也很多,相關領域的大咖雲集,相互交流、溝通學習的機會也多,這也是一個職業走向成熟的重要標誌。
二是,東南沿海一線或准一線城市,會有些規模的社工中心。
這類地區通常會有成規模的政府採購項目,一方面,政府通過採購專業服務的方式得到更多樣化的解決方案;另一方面,通過政府採購的項目也促進了社工及其他非盈利機構的機構發展。比如,我認識一家在北京做基層融媒體的社工組織,有200多人,基本上本科生入職有4500-5000元,還會有項目補貼。
三是,一些專業公益機構,比如孵化組織、基金會,也會招聘社工人員。比如,我自己比較熟悉的恩派,就是做第三方孵化和政府項目技術支持的,目前在很多城市有分部,無論是員工待遇還是機構發展都在軌道上的感覺。
(圖片來自《心理追兇》,男主妹妹是一位社工)
第四,當然,社工專業跨專業求職也是一個出路。
我自己輔導的、社工專業跨專業求職的案例有3個,所以社工轉專業也是行得通的。
女孩一,名校社工碩士,她為社工自豪,覺得社工帶來的視角能給自己基本的理性和理解力。畢業後,她一直兼職在助殘機構擔任策劃,而她的主業是網際網路公司運營,現在已經做到BAT類公司的高級運營經理了。
女孩二,也是名校碩士畢業,大學剛畢業考入北京某中學教政治學,後來辭職進入金融機構做金融分析。她也覺得,社工的分析框架,對於她得到和從事這份工作很有幫助。
女孩三,杭州的一所二本社工專業畢業,大學畢業後,覺得自己對數據的興趣比對和人訪談更有興趣。於是轉行進入大數據開發領域。
除了這些具體的案例之外,一般社工專業的就業方向分別是:
1.對口專業就業方向:首當其衝的肯定民政系統;共青團,婦聯,工會等;事業單位,比如醫療,司法援助,特殊學校等;一些非政府的公益組織;街道辦,居委會等基層組織;心理諮詢機構,兒童福利院,養老機構等;
2.主要的跨專業就業方向:房地產(13%)、網際網路/電子商務(11%)、教育/培訓/院校(11%)、金融/投資/證券(11%)以及其他。不難看出,就業比較多的方向一個是需求量比較大的新興行業,比如,網際網路、電子商務、教育等,本身對專業限制較少,也是同學們愛去的領域;在一個是「多金」的行業,比如房地產或金融,這些領域競爭比較激烈,有資源或者能力特別出眾的同學可以拼一下試試。
最後,說兩句心裡話:自己一直很心水這個專業(我上大學的時候,還沒有這個專業),原因有兩點。
一是, 這個專業學習的東西很好玩。首先,這個專業學習的時候,特彆強調實習和實務,每個學期都必須有多少小時的課外;其次,是上課形式很活躍,小組討論、個案、活動很多;最後就是內容涉及很多,女性學、法律、社會學、管理學都會涉及。
二是, 就我自己接觸的社工專業朋友,感覺這個專業還會塑造人的氣質——他們更願意分享,對弱勢人群有尊重,更包容更正能量的感覺。
所以,雖然目前就業情況不是太熱門,但這個職業本身給你的不僅僅只有薪酬,如果你是真心喜歡這個專業的話,我同樣會祝福你,而且,我認識很多非盈利機構,如果需要內部推薦的話,直接後台私信我吧。
註:
1.本文首發今日頭條。
2.圖片素材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即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