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雷神山的經驗用在病區管控中

2020-04-30     大連新聞網

工作中的沈瑩。

文 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 常婷

圖 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 高強

本報訊 早晨6點半,距離正式上班的時間還遠,沈瑩已經出現在病房,整理頭一天出院患者的病志資料。她是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胸外一科日間手術病房的護士長。剛剛從雷神山回來,其實她可以繼續休假的,可在隔離期間她就滿腦子是醫院的事兒,說上了班心裡才真的踏實下來。

今年的正月十五,沈瑩主動請纓成為第三批馳援武漢醫護人員當中的一員,那個時候她的父親剛過世不久,還沒有過傳統的燒七。做這個決定不是很容易,但國家需要人,醫院需要人,家人很快理解了她。在雷神山醫院B1病區,沈瑩帶領護理團隊為患者進行生活護理,為他們送上襯衣、剃鬍須、協助吃飯、喝水、將自己的海參送給患者。他們遇見了一個患有阿爾茨海默症的80多歲的老人,他的情緒非常不穩定,很難溝通。沈瑩的父親就患有阿爾茨海默症,到後期隨著病情的發展不得不臥床。「他不是針對你,他發脾氣是一種病態的,這個病使人各項功能退化,到後來有的人甚至連怎麼吞咽都忘記了,我太了解了。」她和團隊一起發明「記憶卡片」,幫助老人保存失去的記憶,哄著老人,老人出院的時候竟然給他們寫了一封感謝信。

回憶雷神山的點點滴滴,沈瑩不但不覺得苦,反而覺得大有收穫。「有了雷神山的工作經歷,對回來以後病區的管控有非常大的幫助,比如醫務人員的防控,培訓,洗手是否規範,口罩怎麼戴,平時的一些意識,工作流程的理順……在操作上我更胸有成竹,我能講得更明白、更透徹,讓大家從心裡重視這件事。」一說起工作,沈瑩條理清晰的一一列舉。

日間手術病房的患者入院24~48小時就要出院,患者的周轉非常快,手術很多,每日有10~20台,病房裡的40張床每日都全滿。疫情怎麼防控、培訓到沒到位、有沒有安全隱患、手術量這麼大怎麼保證,打從雷神山回來,隔離期間,沈瑩滿腦子轉的都是這些事。14天隔離後,她按照醫院要求又休息了一周,本來還可以繼續休假到五一,但她放不下科里的這些事兒,放棄了休假提前復工。

早晨6點半,整理完前一天出院的患者病志資料,她趕緊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送兩位患者進手術室接受手術,之後立刻趕回來和夜班護士交流了解前一天晚上患者是否有病情變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PiFyyHEBiuFnsJQVcYS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