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取報告請登陸未來智庫www.vzkoo.com。
華為開啟鯤鵬生態戰略,應對全球挑戰,產業定位升級,生態戰略啟動。自貿易摩 擦以來,受國際技術封鎖限制等事件影響,華為公司依託每年千億左右的研發投入 (2019 年計劃研發投入 1200 億元)建立的技術護城河,不斷將備用基礎軟硬體產 品,如 CPU晶片、作業系統、資料庫等升級為產品化方案,將自身定位由整機廠商 轉變為核心基礎軟硬體供應商,以鯤鵬 CPU 晶片、 騰 AI 晶片、高斯 GuassDB數 據庫、華為雲等為底層核心技術支撐,聯合中國基礎軟硬體生態合作夥伴,帶動中 國計算產業進入發展新階段。
「一雲兩翼雙引擎」布局鯤鵬計算產業,擁抱全球萬億計算產業。2019 年 9 月 18 日至 9 月 20 日,華為在上海召開第四屆華為全聯接大會,首次發布基於「鯤鵬+ 騰」雙引擎的計算戰略,打造「一雲(華為雲)、兩翼(智能計算業務、智能數據 與存儲業務)、雙引擎(鯤鵬晶片、 騰晶片)」的計算產業布局,持續構建開放生 態,具體來看,鯤鵬計算產業是基於 Kunpeng 處理器構建的全棧 IT 基礎設施、行 業應用及服務,包括 PC、伺服器、存儲、作業系統、中間件、虛擬化、資料庫、 雲服務、行業應用以及諮詢管理服務等。
根據華為發布的《鯤鵬計算產業發展白皮書》測算,從整個產業生態來看,到 2023 年,全球計算產業投資空間 1.14 萬億美元;中國計算產業投資空間 1043 億美元, 接近全球的 10%。到 2023 年中國伺服器及部件市場空間預計 2378 億元,假設鯤鵬 架構市場份額 50%,則 2023 年鯤鵬伺服器硬體市場空間 1189 億元。
我們測算 2023 年鯤鵬 PC 硬體市場空間約 800 億元。中國每年電腦銷量約 5000 萬 台,假設到 2023 年,華為鯤鵬 PC 的市占率達到 25%,按照單價 4000 元計算,則 華為鯤鵬 PC 的市場規模將達到 500 億元。考慮到華為開放鯤鵬主板,生態合作伙 伴的 PC 整機銷量,我們認為整體華為鯤鵬架構 PC 的市占率將達到 40%,僅硬體 就將對應約 800 億元的市場空間。
我們測算 2023 年鯤鵬伺服器硬體市場空間約 961 億元。預計 2019 年中國伺服器出 貨量約 314 萬台,假設復合增速 8%,則預計 2023 年,中國伺服器數量將達到 427 萬台,假設華為鯤鵬架構的伺服器占比為 50%左右,按照 4.5 萬元的均價計算,僅 鯤鵬伺服器硬體市場空間 961 億元。
我們測算 2023 年鯤鵬產業鏈整體的市場規模將超 5000 億元。我們認為到 2023 年, 華為鯤鵬 CPU架構伺服器和電腦硬體市場空間約 1761 億元,考慮到系統集成及配 套軟體,我們假設硬體占總體配套的 IT 支出的三分之一,則 2023 年總體鯤鵬計算 產業鏈規模 5283 億元,成為帶動中國IT 產業發展的重要火車頭。
華為鯤鵬產業鏈帶動中國基礎軟硬體行業進入市場化發展新階段。全球科技競爭進 入白熱化階段,全球 IT 底層基礎架構長期由少數核心壟斷廠商,包括 CPU的 Intel, 作業系統的微軟,資料庫的 Oracle、存儲的 EMC 等所占據,尤其是核心的 Wintel體系(Windows+Intel)長期壟斷市場 90%以上的份額,獲得最大的凈利潤占比,全 球下游製造和集成產業鏈均需仰之鼻息。
隨著信息技術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量,人工智慧與大數據成為新一輪技 術革命的中心,信息安全與供應安全成為主要國家的關注焦點。屢次爆發的技術限 制與封鎖,更成為中國經濟和技術發展的阿克琉斯之踵。90 年代以來,中國少數核 心科學家與基礎軟硬體廠商篳路藍縷苦心耕耘,保留了國產 CPU、作業系統、中間 件、資料庫等核心基礎軟硬體產品的火種,但市場空間始終不大。隨著華為產業鏈 進入基礎軟硬體市場,以市場化方式來進行產業運作,我們認為中國基礎軟硬體行 業將進入市場化發展新階段,其最終目標市場將不再局限於特殊市場,而將最終面 向 B端、C 端廣闊行業,乃至全球市場。因此技術積累、產品化能力、服務運營能 力、員工激勵機制等將成為相關廠商適應發展新階段,走向高速發展的核心能力所 在。
華為核心優勢:研發實力雄厚,重視生態建設,產業落地高效。華為實現鯤鵬產業 鏈高速發展的能力和優勢包括:其一,其長期建立的底層研發基礎積累與產品線, 特別是 2012 實驗室,是華為長期研發支撐力量;其二,組織架構調整,Cloud&AI 升至華為第四大 BG,從幕後走到台前,堅定踐行「Cloud Only」戰略,侯金龍擔任 Cloud&AI BG 總裁;其三,華為大力構建生態,計劃投資 15 億美金髮展沃土計劃 2.0,力爭通過 5 年時間發展 100 萬開發者,2019 年以來,鯤鵬計算產業峰會在多 省召開並成立相關鯤鵬產業生態聯盟,據不完全統計,截至 2020 年 2 月 20 日,鯤 鵬計算產業生態已在北京、上海、天津、重慶 4 個直轄市,吉林、山東、山西、陝 西、甘肅、浙江、江蘇、河南、安徽、湖北、湖南、福建、四川、海南、廣西共 15 個省落地。
不僅替代,更要超越。我們認為華為發展鯤鵬產業生態,不僅僅是應對國際技術封 鎖與限制的權宜之舉,同時也代表了新技術發展的方向,最終目的是通過技術先進 性和後發優勢,實現超越式發展。技術發展進入新階段,雲計算、分布式計算等新 架構,對傳統 IOE 架構形成巨大挑戰,以 ARM、RISC-V等新型 RISC 架構的晶片, 相比傳統 x86 的 CISC 架構,具有能耗低,環境友好等特性,得到認可與關注。開 源軟體對部分軟體巨頭的替代,成為一種選擇可能性。以亞馬遜 Gravition 系列 ARM 雲計算晶片為代表,全球主要科技巨頭均在布局新一代計算架構,以顛覆 Wintel 體 系的技術壟斷,華為鯤鵬戰略適逢其會,符合全球科技進步的大方向。
華為聚焦處理器和華為雲,硬體開放、軟體開源、使能合作夥伴。華為鯤鵬 IT 產 業生態,包括華為核心賽道與生態合作夥伴共建,其中華為核心賽道包括:晶片(鯤 鵬+ 騰,目前包括 Taishan 伺服器)、作業系統(歐拉 OS 已開源)、資料庫、存儲、 FusionCloud 等。
我們認為華為鯤鵬產業鏈將成為驅動中國基礎軟硬體行業進入發展歷史新階段的 重要力量,華為鯤鵬 IT 產業生態,包括華為核心賽道與生態合作夥伴共建,其中華 為主賽道以外,由產業鏈合作夥伴構建產業生態,包括作業系統、中間件、BIOS、 辦公軟體、整機、系統集成、應用開發等,其核心合作夥伴包括:
華為主賽道以外,由產業鏈合作夥伴構建產業生態,包括:
作業系統:誠邁科技、中國軟體等;
中間件:東方通、寶蘭德、普元信息等;
BIOS:卓易信息等;
辦公軟體:金山辦公、金山軟體;
整機:東華軟體、神州數碼等;
應用開發:神州信息、長亮科技、中科軟、宇信科技、南天信息、高偉達等;
系統集成:太極股份、神州信息、中國軟體國際、常山北明等;
其他重要夥伴:用友網絡、北信源、東方國信、超圖軟體、景嘉微、中孚信息等。
重點推薦:金山辦公、誠邁科技、卓易信息、東方通、東華軟體、神州數碼等。
隨著信息產業成為全球力量交鋒的重心,以國產化核心晶片與基礎軟體為代表的核 心底層技術不斷得到更多重視,華為驅動行業由政策引導向市場化引導發展,帶來 中國 IT 計算行業的顛覆式變革,填補中國基礎軟硬體領域的空白。我們堅定看好華 為鯤鵬計算產業生態的同時,對其中的重點賽道進行了梳理並作出重點推薦:
堅定看好核心產品領域內的核心夥伴,重點推薦金山辦公、誠邁科技、東方通和卓 易信息。中國 IT 產業此前最大的難點和弊病在於基礎軟硬體核心領域,如 CPU、 作業系統、中間件、資料庫等領域,長期由國際巨頭 Intel、微軟、Oracle、IBM 等 壟斷,因此處於產業價值鏈較低層級,主要以應用軟體和系統集成服務為核心,商 業模式以項目制、人力外包等為核心,邊際成本改善較低,規模效應不足。而操作 系統、中間件、BIOS、辦公軟體作為基礎軟體,具備產品型的商業模式,預計各領 域需求擴張將帶來營收規模的迅速擴大,邊際成本隨之遞減帶來強規模效應,凈利 潤率有更高的提升空間。整體來看,作業系統、中間件、BIOS、辦公軟體這些核 心產品領域,其市場空間、盈利空間與卡位價值最大,重點推薦金山辦公、誠邁科 技、東方通和卓易信息。
其次,我們堅定看好華為鯤鵬 ARM伺服器產業鏈,重點推薦東華軟體和神州數碼。華為鯤鵬 ARM 伺服器產業鏈是對中國現有 IT 底層運算架構的顛覆式創新,隨著整 個產業鏈布局的深入,我們預計華為鯤鵬 ARM 架構伺服器占中國整體伺服器的比 例將迅速提升,挑戰目前 x86 伺服器近乎壟斷的行業地位。華為會定位為跟高端的 晶片與核心技術層級,而由擁有 B端行業渠道與產業技術積累的核心公司實現整機 替代和超越,這也符合華為在 2019 全連接大會上表達的「華為會逐步退出 Taishan 伺服器生產」的產業規劃。在鯤鵬整機與行業渠道推廣領域,我們重點推薦東華軟 件和神州數碼。
風險提示:貿易摩擦加劇,技術方案替代節奏低於預期,晶片等上游生態受限制。
2.1. 一雲兩翼雙引擎布局鯤鵬計算產業,擁抱超萬億計算產業空間
數字經濟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計算平台創新是數字化轉型的基礎。數字化浪潮 正不斷重塑世界經濟格局,IDC 預測,到 2023 年數字經濟產值將占到全球 GDP 的 62%,中國數字經濟產值將占到 GDP 的 67%,超過全球平均水平。根據中國信息通 信研究院和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共同編寫的《數據基礎設施白皮書 2019》顯示, 2008-2018 年,我國數字經濟增速顯著高於同期 GDP 增速,按照可比口徑,2018 年 我國數字經濟名義增長率為 20.9%,高於同期 GDP 名義增速約 11.2 個百分點。2008 年,我國數字經濟占 GDP 比重僅為 15.22%,2018 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 31.3 萬億 元,占 GDP 比重 34.8%,數字經濟發展對 GDP 增長貢獻率達到 67.9%,超越部分 已開發國家水平。
計算平台創新是數字化轉型的基礎,華為打造「一雲、兩翼、雙引擎」的鯤鵬計算 產業布局。新應用、新技術、新架構是未來數字化轉型的關鍵,主要包括支持多種 計算平台的計算架構創新、圍繞超大內存帶寬技術的晶片級創新和面向移動應用的 雲化部署架構創新,從而適配端-邊-雲協同、海量多樣化數據智能處理等新需求。 2019 年 9 月 18 日至 9 月 20 日,華為在上海召開第四屆華為全聯接大會,首次發布基於「鯤鵬+ 騰」雙引擎的計算戰略,打造「一雲(華為雲)、兩翼(智能計算業 務、智能數據與存儲業務)、雙引擎(鯤鵬晶片、 騰晶片)」的計算產業布局,持 續構建開放生態。
發布《鯤鵬計算產業發展白皮書》,攬視未來鯤鵬產業超萬億計算產業空間。在 2019 年 9 月的第四屆華為全聯接大會上,華為重磅發布了《鯤鵬計算產業發展白皮書》, 由中國科學院梅宏院士作序,梅宏院士於 2017 年 12 月曾受邀在政治局集體學習中 講解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的相關問題。白皮書對整個鯤鵬產業生態未來做了宏觀的 攬視,從整個產業生態來看,到 2023 年,全球計算產業投資空間 1.14 萬億美元; 中國計算產業投資空間 1043 億美元,接近全球的 10%。
具體可以細分為:(1)硬體:伺服器及部件、企業存儲設備;(2)軟體:作業系統 和虛擬化軟體、資料庫、中間件、大數據平台、企業應用軟體;(3)雲服務、數據 中心管理服務。
2.2. 華為鯤鵬產業鏈圖譜一覽:華為和生態夥伴們的各自定位
2.2.1. 華為聚焦處理器和華為雲,硬體開放、軟體開源、使能合作夥伴
鯤鵬計算產業基於鯤鵬和 騰處理器,打造以 ARM 架構晶片伺服器和整機為底層 的 IT基礎設施。鯤鵬計算產業是基於 Kunpeng 處理器構建的全棧 IT 基礎設施、行 業應用及服務,包括 PC、伺服器、存儲、作業系統、中間件、虛擬化、資料庫、 雲服務、行業應用以及諮詢管理服務等,重點布局大數據、分布式存儲、原生應用、 雲服務、高性能計算和資料庫六大典型應用場景,並聯合合作夥伴積極建設行業應 用、打造計算產業生態。華為作為鯤鵬計算產業的成員,聚焦於發展 Kunpeng 處理 器的核心能力,為產業提供綠色節能、安全可靠、極致性能的算力底座。
鯤鵬計算產業目前已經有超過 150 家廠商參與,全面打造生態建設。鯤鵬計算產業 是基於 Kunpeng 處理器構建的全棧 IT 基礎設施、行業應用及服務,包括 PC、服務 器、存儲、作業系統、中間件、虛擬化、資料庫、雲服務、行業應用以及諮詢管理 服務等。根據華為於 2019 年 9 月 19 日發布的《鯤鵬計算產業發展白皮書》和官網, 華為鯤鵬計劃合作夥伴有 150 家。
華為定位基礎架構層,聚焦處理器和華為雲,硬體開放、軟體開源、使能合作夥伴。 華為聚焦於發展華為鯤鵬+ 騰雙引擎晶片族,通過「硬體開放、軟體開源、使能合 作夥伴」,開源作業系統、資料庫和 AI 計算框架,開放主板,通過軟硬協同釋放算 力潛能,推動計算產業的發展。硬體廠商基於開放的伺服器主板和 PC 主板發展自 有品牌的產品和解決方案,軟體廠商基於 openEuler 的開源 OS 以及配套的資料庫、中間件等平台軟體發展應用軟體和服務。
以華為金融開放創新聯盟為例,2019 年 3 月 20 日,華為攜手中標軟體(中國軟體) 、 東方通、東華軟體、神州新橋(東華軟體)、 中科軟、神州信息、宇信科技、北明 軟體(常山北明)、 先進數通、金蝶天燕等 16 家生態夥伴共同成立金融開放創新聯 盟,重點圍繞核心交易系統、經營分析管理系統、智慧金融新業務、辦公支撐系統 四大業務場景,共建金融開放生態。華為提供伺服器、存儲、交換機等核心硬體產 品以及作業系統、資料庫、大數據平台、桌面雲等軟體產品,包括:
1)作業系統:歐拉 OS/FusionInsight HD 雲作業系統(對標 Redhat、VMware)
2)資料庫:GaussDB核心交易型資料庫(對標 Oracle、IBM)、 GaussDB事務處理 與分析混合資料庫(對標 Oracle、IBM、Microsoft)、 GaussDB聯機分析處理資料庫 (對標 Teradata、Oracle、IBM)
3)伺服器:Taishan 伺服器;
4)存儲:OceanStor 高端存儲、FusionStorage 分布式存儲、Dorado 全快閃記憶體等; 此外,華為重點發展融合雲計算解決方案 FusionCloud,能夠實現異構廠家硬體資源 池融合、計算、存儲、網絡架構融合、固定移動融合的雲接入。
華為提出的鯤鵬計算產業發展計劃分為三個階段來實現:
試點階段:在政務、電信、金融和網際網路等行業選取典型場景進行產業使能、孵化 和試點,建立產業界上下游廠家和用戶的信心。
推廣階段:面向政務、電信、網際網路、廣電、金融證券、電力、能源、交通等行業 打通產業體系,為行業數字化業務創新提供基礎。
深化階段:面向全行業、全場景,打通產業鏈,構築基於鯤鵬處理器的產業體系。
六大關鍵舉措發展鯤鵬計算產業。為了應對發展鯤鵬計算產業在硬體、軟體、行業 應用、產業政策、開發者體系、標準體系等領域面臨的關鍵挑戰,華為提出了相應 的應對舉措,包括開放伺服器主板和 PC 主板、建立開源社區、構建標準體系等。
2.2.2. 核心產品-晶片:鯤鵬+ 騰雙引擎晶片族,推動計算產業的發展
量產一代、研發一代、規劃一代,打造「算、存、傳、管、智」五個子系統的晶片族。華為自研晶片來自海思半導體,主要包括手機 SOC 晶片麒麟系列、伺服器芯 片鯤鵬系列、人工智慧晶片 騰系列、5G基站晶片天罡系列和 5G終端晶片巴龍系 列等,此外,還有一系列專用晶片,如凌霄晶片、NB-IoT 晶片、視頻編碼解碼晶片 以及 SSD 控制晶片等。華為秉承量產一代、研發一代、規劃一代的演進節奏,圍繞 Kunpeng 處理器打造了「算、存、傳、管、智」五個子系統的晶片族,實現全場景 處理器布局,已累計投入超過 2 萬名工程師。Kunpeng 處理器從指令集和微架構兩 方面進行兼容性設計,併兼容全球 ARM 生態,二者共享生態資源,互相促進、共 同發展。
2.2.2.1. 鯤鵬 920 對標 Intel 至強鉑金 8180,打造鯤鵬生態通用計算算力底座
鯤鵬 920 晶片發布,專為大數據處理以及分布式存儲等應用而設計。2019 年 1 月 7 日,華為宣布推出鯤鵬 920(Kunpeng920),以及基於鯤鵬 920 的 TaiShan 伺服器、 華為雲服務。鯤鵬 920 基於 ARMv8 架構永久授權,處理器核、微架構和晶片均由 華為自主研發設計,提供 32/48/64 核版本,採用 7nm 製程工藝,主頻可達 2.6GHz; 典型主頻下,SPECint Benchmark 評分超過 930,超出業界 25%;能效比優於業界標 杆 30%。此外,相比競品內存寬頻提升了 46%,總 I/O 帶寬提升了 66%,網絡帶寬 提升 4 倍。
為國產台式機提供鯤鵬 920S 晶片,華為明確不做整機。2019 年 9 月 4 日,華為和 山西百信聯合主辦山西鯤鵬計算產業發展峰會,山西百信展示了基於華為鯤鵬構架 的「太行 220s」台式機樣機和「恆山」伺服器,「太行 220s」台式機採用華為鯤鵬 920S,內部集成 4 核或 8 核,搭載深度作業系統或中標麒麟作業系統。 2020 年 1 月, 華為集團高級副總裁張順茂接受採訪表示,「華為確實為國產台式機提供晶片,型 號為鯤鵬 920S;我們只提供台式機晶片,不做整機。」
Intel 處理器共有 8 大系列,依據產品的應用場景可分成四大類型。目前,Intel 處理 器共有 8 個品牌的產品,分別為「酷睿」、「奔騰」、「賽揚」、「凌動」、「Quark」、「至強」、 「至強融核」和「安騰」等。按照具體應用場景可分為四大類型:「酷睿」、「奔騰」、「賽 揚」系列主要應用於家用或商用主流電腦,性能上酷睿>奔騰>賽揚;「至強」、「至強 融核」、「安騰」系列使用場景多為大型計算機、伺服器等運算量大的設備,其中 Intel 至強系列按照性能級別可分為至強銅牌、銀牌、金牌、鉑金;「凌動」系列多用於移 動設備,包括手機、平板電腦等;「Quark」結構極小,主要應用在智能家居及可穿戴 設備中。
鯤鵬 920 對標 Intel 伺服器晶片至強鉑金 8180。至強鉑金包括 8200 系列和 9200 系 列,8200 系列主要針對實時分析、機器學習、人工智慧和多雲工作負荷構建;9200主要為高性能計算、高級人工智慧和分析設計。鯤鵬 920(Hi1620)集成內核數量 分為 32、48 和 64 核,從整體性能上看,48 核鯤鵬 920 與 Intel 至強 8180 性能相當, 而 64 核的鯤鵬 920 測試性能要優於至強 8180。
鯤鵬凌雲,開放鯤鵬主板;泰山聚勢,華為優先支持廣大整機廠商發展自有品牌服 務器和 PC。2019 年 1 月,華為發布基於鯤鵬 920 晶片的三款 TaiShan 伺服器,分 別是 TaiShan 2280(均衡型),TaiShan 5280(存儲型),TaiShan X6000(高密度型), 面向大數據、分布式存儲和 ARM 原生應用等場景,為企業構建高性能、低功耗的 新計算平台。2019 年 9 月 19 日,華為推出鯤鵬伺服器主板和 PC主板並向合作伙 伴開放,以幫助廠商快速開發基於 Kunpeng 處理器的伺服器和 PC 等計算產品。《 鯤 鵬計算產業發展白皮書》中明確提出,從 2019 年 Q4 開始,華為逐步開放基於標準 規範的伺服器主板和 PC 主板,優先支持廣大整機廠商發展自有品牌伺服器和 PC, 廠商基於主板開發自有品牌的整機產品,產品上市周期可大幅縮短。華為開發 TaiShan 伺服器的根本目的是立標杆,使能產業鏈。條件成熟時,華為可逐步停止 TaiShan 伺服器銷售業務,轉為以主板和部件等方式全面支持和服務更多整機廠商 共同發展。
基於鯤鵬主板,華為合作夥伴陸續推出整機或相關計劃:
東華軟體-鵬宵伺服器:2020 年 1 月 9 日,東華軟體在寧波市推出首批基於鯤鵬處 理器的鵬霄伺服器,並在寧波市政務雲上首次應用;2020 年 2 月 7 日,公司與青島 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嶗山區人民政府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推進鵬霄服務 器的落地和市場布局。
神州數碼-神州鯤泰伺服器及 PC:2019 年 7 月 28 日,華為與廈門市政府簽署框架 協議,華為首個鯤鵬生態基地及超算中心落戶廈門,項目預計投資規模將達 15 億 元左右。2019 年 11 月 18 日,神州數碼與廈門市人民政府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 議》,助力廈門建設鯤鵬產業生態基地。神州數碼未來將通過 2-5 年時間在廈門建設 伺服器基地和 PC 生產基地;將作為投資及運營主體,參與支持廈門市鯤鵬超算中 心的建設,及後續智慧城市的運營支持。2020 年 3 月,神州數碼公司旗下首個鯤鵬 系列產品生產基地——神州鯤泰廈門生產基地近日在福建廈門集美正式動工,一期 工程預計 4 月中旬完工,5 月正式投產,該生產基地一期占地面積 1 萬平方米,整 體規劃面積 3 萬平方米,將主要生產搭載鯤鵬晶片的神州數碼自有品牌神州鯤泰服 務器及 PC 產品。
河南省-黃河科技集團「HUANGHE」品牌:2019 年 9 月 25 日,河南鯤鵬產業聯盟、 中原鯤鵬生態創新中心正式成立。2019 年 12 月 17 日,黃河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成立 暨「HUANGHE」品牌發布會在鄭州舉行,黃河科技集團主要從事自有品牌—— 「HUANGHE」牌、安裝「鯤鵬」晶片和「歐拉」作業系統伺服器及 PC 機的研發、 生產和銷售,河南省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黃強在致辭中說,2020 年元旦前 「HUANGHE」牌伺服器和 PC 機將正式下線。鯤鵬項目從啟動到建成和產品投放 市場,前後僅用了兩個月的時間,首批產品銷售金額達到 6.9 億元,黃河鯤鵬服務 器和台式機項目,預計 2020 年將形成年產 10 萬台伺服器、60 萬台 PC 機的生產能 力,三年內將達到年產 30 萬台伺服器、500 萬台 PC 機的規模。
湖南省-湘江鯤鵬(拓維信息):2019 年 9 月 10 日,長沙市政府、湖南湘江新區管 理委員會與華為簽署了《鯤鵬計算產業合作框架協議》;2019 年 12 月 24 日,拓維 信息發布公告稱,公司與湘江智能、新航天路、恆茂高科、共同組建伺服器生產合 資公司湘江鯤鵬(公司持股 35%), 將生產自主品牌的伺服器和 PC 機;2020 年 1 月 9 日,湖南鯤鵬計算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成立,正式發布湘江鯤鵬伺服器,產 品將於 2020 年 4 月正式投產下線,據《證券日報》記者獲悉,湘江鯤鵬 2022 年服 務器產量有望達到 50 萬台,產值達到 200 億元。
山西省-山西百信:2019 年 9 月 4 日,華為和山西百信聯合主辦的山西鯤鵬計算產 業發展峰會。山西百信展示了基於華為鯤鵬構架的「太行 220s」台式機樣機和「恆 山」伺服器。山西百信相關負責人表示,「太行 220s」台式機已經建成一條年產 10 萬台的生產線,目標是建成年產 60 萬台台式機產能的大型電腦生產基地。
陝西省、廣西-深圳寶德公司:2019 年 12 月 23 日,陝西鯤鵬計算產業峰會舉行, 深圳寶德公司與陝西電子信息集團簽署陝西鯤鵬硬體製造合作項目,在高新區建設 年產 PC 機 15 萬台、伺服器2 萬台的生產基地。2020 年 1 月 2 日,「數字廣西鯤鵬 產業生態大會」成功舉辦。廣西鯤鵬產業生態聯盟成立,數字廣西集團與寶德公司 聯合打造的「寶德鯤鵬創新生產基地入駐南寧暨寶德自強鯤鵬新品發布儀式」在大 會現場正式舉行,寶德鯤鵬產線也正式宣布落戶廣西南寧。目前寶德官網已推出基於鯤鵬 920 處理器的伺服器產品:自強 PR210K、PR212K,以及基於鯤鵬 920 處 理器的台式機產品:自強 PT610K,PT620K。
四川省-長虹控股公司:2019 年 12 月 17 日,「鯤鵬計算產業峰會〃四川」成功舉辦, 2019 年 12 月 18 日,全國首批信息技術應用創新鯤鵬生態應用示範工程在中國(綿 陽)科技城正式發布,華為與綿陽市政府、綿陽遊仙區、長虹控股公司等簽訂戰略及 項目合作協議,推出基於鯤鵬主板的長虹天宮 PC、伺服器。
從產業鏈定位來看,華為由原來的整機廠商轉型為核心零部件廠商,由為客戶提供 整體產品與服務,向提供核心器件發展產業生態,由合作夥伴提供最終產品轉型, 華為 Taishan 伺服器預告將來退出是最佳例證。
2.2.2.2. 基於 AI 晶片 騰 910,構築鯤鵬生態 AI 計算算力
騰 910 晶片助力華為構築 AI 計算算力。AI 計算算力的定義為從晶片級、伺服器 級和集群級三個層面合力構築秒級疊代的訓練效率。目前,華為 AI 計算算力中最 核心的是晶片級別的 騰 910 AI 晶片,憑藉單晶片密度最大的優勢,可以保證整個 系統的穩定性。目前, 騰 910 晶片構築的 AI 解決方案已成功應用於中國南方電 網 AI 巡檢中,已幫助企業實現大幅度降低人工成本和提升巡檢效率。2019 年 10 月 16 日,英國資深晶片工程師James W. Hanlon,盤點了當前十大 AI 訓練晶片,並給 出了各個指標的橫向對比。其中,華為 騰 910 是中國晶片廠商唯一入選的晶片。
華為已推出的兩款代表性 AI 晶片 騰 310 和 騰 910,分別定位於終端低功耗 AI 場景和高效計算。2018 年 10 月 10 日,華為推出 騰 310 和 騰 910 兩款 AI 晶片。 其中, 騰 310 主打終端低功耗 AI 場景,擁有 8 TFLOPs 半精度計算力,最大功耗 僅為 8W,採用台積電 12nm 工藝製造; 騰 910 採用 7nm 製程工藝,定位於高效 計算。兩款 AI 晶片均採用華為自研的達文西 AI 架構, 騰 310 已量產, 騰 910 於 2019 年 8 月正式推出商用產品。2020-2022 年,華為還將繼續推出多款 AI 晶片, 均屬 騰系列,同時華為將會基於 騰系列 AI 晶片提供 AI 雲服務。
騰 910 為目前計算密度最大的單晶片。華為 騰 910 採用華為自研發的達文西架 構,工藝製程採用台積電 7nm,半精度算力達到 256 TFLOPs,而目前最強的谷歌 TPU3.0 和英偉達 GV100 的單晶片計算執行速度分別為 90T 和 120T, 騰 910 顯 著優於兩者,被徐直軍稱為「計算密度最大的單晶片」。
華為基於 910 發布 Atlas 全系列 AI 產品。2019 年 9 月 18 日,華為推出當前全球最 快 AI 訓練集群 Atlas 900,其由數千顆 騰處理器組成,總算力達到 256~1024 PFLOPS@FP16,相當於 50 萬台 PC 計算能力,可廣泛應用於科學研究和商業創新; 並發布基於 AI 處理器 騰 910 的 Atlas 300 AI 訓練卡和 Atlas 800 AI 伺服器,形成 Atlas 系列產品布局。
2.2.3. 核心產品-作業系統:歐拉+鴻蒙,打造 ICT產業軟體生態的基石
2.2.3.1. 歐拉作業系統:應用於伺服器,構建可信可靠的 ICT基礎軟體平台
華為 Euler伺服器作業系統(簡稱 EulerOS 或歐拉 OS)是華為自研的面向 KunLun 開放架構小型機的作業系統軟體,基於穩定系統內核,支持業界主流的虛擬化及軟 硬體。EulerOS 由中央軟體院歐拉實驗室於 2010 年開始研發,定位於面向企業級通 用伺服器架構平台的作業系統軟體,支持鯤鵬處理器和容器虛擬化技術。
華為 KunLun 伺服器是全球首款基於 x86 架構的 32 路關鍵業務開放計算平台,定位是應用於核心業務場景。2016 年 3 月 14 日,華為在德國發布全球首台 32 路開放 架構小型機 KunLun,適用於企業關鍵業務應用,比如大型 OLTP/OLAP 資料庫、 HANA大內存資料庫、企業大型 ERP/CRM 系統、關鍵業務應用整合、HPC 胖節點 等,共同發布方包括:英特爾(處理器)、SAP(ERP 軟體商)和 SUSE(Linux 操 作系統)。華為 IT 產品線總裁鄭葉來表示:「 華為的目標是成為關鍵業務計算領域 的領導者。企業核心業務計算採用封閉架構小型機導致發展緩慢,限制了業務創新 的步伐。KunLun 的發布標誌著企業關鍵業務計算從封閉走向開放,開啟小型機新 時代。 」2017 年 11 月 7 日,華為 KunLun SAP HANA得了 SAP 頒發的基於 IT 基礎 設施的唯一獎項聯合創新獎。截至 2017 年 11 月,華為 SAP HANA 一體機已服務於 全球 50 多個國家、20 多個行業的 1000 多家 SAP 客戶,在國內,華為 SAP HANA 一體機應用於工商銀行、郵儲銀行、河南交警、海瀾之家、福建協和醫院等眾多不 同行業客戶的核心業務系統中。
全面支持鯤鵬處理器,EulerOS 是目前支持 TaiShan 伺服器最好的作業系統之一, 在性能、兼容性、功耗等方面具備較強的競爭力,持續推動鯤鵬晶片的生態構建。 同時,EulerOS 是目前最安全的作業系統之一,能夠提供各種安全技術以防止入侵。 EulerOS 在標準資質、RAS 特性方面為客戶業務系統提供高可靠性和高穩定性技術 保障。EulerOS 在編譯系統、虛擬存儲系統、CPU調度、IO 驅動、網絡和文件系統 等方面進行改進與優化,使之成為一個高性能的作業系統平台,滿足客戶業務系統 的高負載需求。
典型應用場景包括 Taishan 伺服器、PaaS 和企業存儲:1)結合 Taishan 伺服器晶片 特性垂直優化作業系統軟體棧; 2)應用於 PaaS 層,基於開源 Kubernetes 和華為 iSula 容器引擎技術的企業級容器服務,在開源原生平台的基礎上,具備增強的商用化特 性;3)用於企業存儲,提供高效、安全的企業級存儲解決方案。
2019 年 9 月 19 日,華為宣布 EulerOS 將正式開源,開源名為 openEuler,並宣布與 深之度、中標麒麟、天津麒麟、中移蘇研、普華等夥伴聯合推出 openEuler 開源社 區,2019 年 12 月 31 日,openEuler 正式上線。
技術創新引領開源社區。EulerOS 的開發團隊積極參與開源社區,2018 年在 Linux 內核社區貢獻突出,在 Linux 內核的六個版本(4.15-4.20)貢獻排名均進入前 15, 排名從 14 提升為第 6。Linux 內核社區全年發現並修復 CVE 漏洞 24 個,各 release 版本平均採納補丁數 240+,CT 領域公司中貢獻保持第一。
EulerOS 將構建成可信可靠的 ICT基礎軟體平台。EulerOS 以客戶為中心,通過全 面支撐華為的公有雲服務以及全方位支持鯤鵬生態發展構建可信生態;同時, EulerOS 無縫適配 X86 關鍵業務伺服器和 ARM64 異構平台,匹配國內關鍵行業 IT 數字化准入資質,將構建可信可靠的 ICT 基礎設施平台。並持續完善技術認證與行 業合作,構建系統可信生態。
openEuler 定位於面向全球的作業系統開源社區,通過發布社區作業系統版本使能 生態。在 2019 年 11 月 23 日的第 9 屆深度開發者與用戶大會上,華為生態開源專 家朱星表示,華為將通過發布社區作業系統版本實現技術共享,OS 商業發行商可 以進行二次開發,網際網路廠商、中小企業也可以直接使用,從而使能生態。
打造 openEuler生態,計劃 5 年時間發展 100 萬開發者。華為以行業聚合應用、以 區域整合產業,以聯盟孵化標準,以社區發展開發者,在 2019 年 11 月 23 日的第 9 屆深度開發者與用戶大會上,華為生態開源專家表示,華為計劃投入作業系統的基 礎包,標準包將依賴生態合作夥伴投入,擴展包依賴社區愛好者投入,並計劃 5 年 時間發展 100 萬開發者。
2.2.3.2. 鴻蒙作業系統:迎接萬物互聯時代
鴻蒙發布,迎接萬物互聯時代。2019 年 8 月 9 日,華為開發者大會 2019 在東莞松 山湖拉開帷幕,華為自研系統「鴻蒙」正式發布,有別於 Android/Linux、iOS 系統, 鴻蒙是一款全新的基於微內核的、面向全場景的分布式作業系統。2011 年華為設立 「2012 實驗室」,作業系統由歐拉實驗室研發,關鍵人物王成錄曾擔任 2012 實驗室 中央軟體部總裁,啟動了鴻蒙的研究;2017 年,鴻蒙內核 1.0 完成技術驗證;2018 年,鴻蒙內核 2.0 用於終端 TEE。華為表示未來 2 年將保持每年一個大版本的研發 效率,根據鴻蒙系統的落地路線圖,2019 年鴻蒙 OS1.0 版本將先落地於智慧屏,2020 年鴻蒙 OS2.0 將應用於創新國產 PC、手錶/手環和車機,2021 年鴻蒙 OS3.0 將用於 音箱和耳機,2022 年有望應用於 VR 設備上。
鴻蒙 OS 的四大技術特性:分布式架構、天生流暢、內核安全和生態共享。鴻蒙 OS 的設計初衷是為滿足全場景智慧體驗的高標準的連接要求,並為此提出了 4 大特性 的系統解決方案。分布式架構,鴻蒙是首次將分布式架構用於終端 OS,它的「分布 式 OS 架構」和「分布式軟總線技術」通過公共通信平台,分布式數據管理,分布式能 力調度和虛擬外設四大能力,將相應分布式應用的底層技術實現難度對應用開發者屏蔽,實現了跨終端無縫協同體驗;天生流暢,應用確定時延引擎和高性能IPC 技 術,將硬體能力與終端解耦,通過分布式軟總線連接不同終端,實現了系統天生流 暢;內核安全,是採用全新的微內核設計,擁有更強的安全特性和低時延等特點, 重塑了終端設備可信安全;生態共享,是通過統一 IDE 支撐一次開發,多端部署, 實現了跨終端生態共享。
華為雲 DevCloud+AppGallery Connect 加速構建鴻蒙生態,得應用者得未來。2016 年,華為公司正式以公有雲服務的方式向業界開放了華為的研發能力,推出了一站 式 DevOps 平台華為雲 DevCloud。如今 DevCloud 已服務了 33 個城市和 100+所高 校,近 20 萬開發者選擇了華為雲 DevCloud 作為工作平台,有 30 多萬個軟體項目 運行在華為雲 DevCloud 上。AppGallery Connect 是通過華為雲 DevCloud 為開發者 提供一站式軟體 DevOps 開發服務,不僅具備敏捷管理、持續交付、自動測試等能 力,還支持自動部署華為雲、一鍵發布終端應用市場等功能。
鴻蒙最大的價值來自於鴻蒙系統上會有多少應用。華為手機終端銷量從 2010 年到 2018 年翻了 68 倍,達到了 2.06 億台,2019 年業務也持續增長,2019 年 H1 手機出 貨量達 1.18 億台,同比增長 24%,PC 設備同比增長 300%,可穿戴設備同比增長 200%。目前已有超過 260 個品牌、3000 萬+的客戶和 1.4 億+的 loT 設備。HiAI 開 放平台有超過 2500 個合作夥伴、240+的運算元數、33 個能力引擎 API 以及 5000+的 原子化服務,截至 2019 年 7 月,面向全球終端用戶提供應用服務的華為應用市場 覆蓋超過 170 個國家或地區,月活用戶數達 3.7 億,同比增 95%;累計應用下載達 3500 億,同比增 94%;接入 HMS Core 的應用達 4.3 萬,同比增長 115%;華為終 端雲服務全球註冊開發者增長至 91 萬,同比增幅為 102%,已部署 15 個全球數據中心,服務於 170+的國家和地區。華為消費者業務雲服務總裁張平安在 HDC 上介 紹,華為終端雲服務的所有雲存儲、雲主機等雲服務都來自華為雲,涉及用戶數量 達 3.5 億。
2012 年華為開發物聯網作業系統 LiteOS,預計未來 LiteOS 將逐步融入鴻蒙操作系 統,增強鴻蒙生態的多終端開發能力。LiteOS 是華為針對物聯網領域推出的輕量級 物聯網作業系統,廣泛應用於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車聯網、LPWA 等領域。目 前已經聚合了 50+ MCU 和解決方案合作夥伴,客戶涵蓋抄表、停車、路燈、環保、 共享單車、物流等眾多行業,加速物聯網產業發展和行業數字化轉型。
2.2.4. 核心產品-存儲:國內市占率 22%,Gartner通用存儲陣列領導者
歷經 18 年,華為存儲中國市占率 22%,排名第一,全球第五。2002 年,華為開始 進行存儲技術的研究和布局,之後陸續在美國矽谷建立技術研發中心,在俄羅斯建 立存儲算法研究中心,在成都、深圳、北京構築能力交付中心。2011 年,宣布正式 進入企業 IT 市場。2012-2017 年,華為在全快閃記憶體、混合快閃記憶體、雲存儲、超融合基礎 設施和數據管理方面持續發力,相繼推出 OceanStor 18000 系列高端存儲、OceanStor 18800F 全快閃記憶體高端存儲系統、OceanStor V3 融合存儲、OceanStor OS 作業系統、 OceanStor 18000 V3 高端存儲、數據服務平台 OceanStor DJ、全融合雲存儲 FusionStorage 6.0 以及全快閃記憶體 OceanStor Dorado V3 等產品。2017 年,發布業界首個 支持企業關鍵業務上雲的專屬企業存儲服務(DESS),第三方機構 ESG 實驗室發布 華為 OceanStor Dorado 評測報告,顯示 OceanStor Dorado 完美承載關鍵核心業務。
2018 年,IDC 數據顯示華為存儲在中國市占率達 22%,排名第一位。目前,華為存 儲產品已服務於全球 150 多個國家的超過 8000 家客戶,位列 Gartner 通用存儲陣列 魔力四象限的領導者。
華為在企業級存儲方面布局了四大產品線:全快閃記憶體陣列、混合快閃記憶體陣列、雲存儲、 數據管理。在存儲技術方面,華為結合自研多核處理器實現高端智能存儲,滿足大 型企業核心業務數據存儲的要求,同時,基於超融合架構構建 IT 基礎設施平台。從 收入上看,2019Q1 華為在全球企業級存儲系統收入達 2.84 億美元,同比增長 14.59%,占全球市場份額 2.1%。
2019 年上半年,華為存儲位列中國存儲市場份額第一,以及中國全快閃記憶體、高端存儲、 中端存儲市場份額第一。企業級外部存儲是指提供應用於企業用戶的存儲產品和存 儲系統構建方案,通常說的企業級外部存儲即存儲市場。IDC 數據顯示,2019 年上 半年,中國企業級外部存儲市場同比增長 11.3%,達到 15.1 億美元;市場出貨量達 到 66519 台,總體容量達到 6024.0PB。其中,華為憑藉 OceanStor V5 產品占有率達 到 21.1%,排名第一,同比增長 35.5%。同時,在存儲細分市場,華為同樣保持領 導者地位:在全快閃記憶體領域,華為全快閃記憶體以 33.4%的份額位居第一,引領中國存儲市 場向全快閃記憶體全面轉型;在混合存儲領域,華為高端存儲和中端存儲均占據市場份額 第一位臵。
Gartner 通用存儲陣列魔力四象限報告連續 3 年將華為列為領導者。Gartner 最新公 布了 2018 年通用存儲陣列魔力四象限報告,華為連續三年被定義為領導者。報告 顯示華為存儲在 2017 年基準上實現大幅提升,其戰略完整性和執行能力進一步提 升,形成了企業存儲、雲存儲等廣泛的產品布局,並通過存儲即服務(Storage as a Service, STaaS)解決方案把邊緣、企業數據中心和雲上數據進行邏輯整合和智能管 理,在業界率先打造無縫跨雲的體驗,旨在為企業用戶提供雲上雲下體驗一致的存 儲資源服務和智能數據運維管理,從而幫助企業數據中心向雲平滑演進。
2.2.5. 核心產品-資料庫:高斯 GaussDB,業內首個支持 ARM的企業級資料庫
深耕資料庫領域近 20 年,態度堅定不移。資料庫是軟體行業皇冠上的明珠,也是 軟體行業中的重工業,需要長期紮實的投入。根據華為智能數據與存儲領域副總裁 王偉民在金蝶雲大會上的演講,華為自 2001 年開始投入資料庫研發,前後經歷了 內部自用孵化結算(2001-2011)、聯創產品化階段(2011-2019)和產業化階段(2019-), 目前,華為 GaussDB已廣泛應用於金融、平安城市、運營商、電商、能源、電力等 企業客戶,在全球 60 個國家級地區,服務 1500 多個客戶,擁有 500 多家商業合作 夥伴,其中在金融領域,已應用於中國工商銀行、招商銀行、民生銀行、中原銀行、 上交所、深交所、中國太保等 20 多家企業客戶。
2019 年 8 月 16 日,華為召開華為 GaussDB 資料庫落地實施分享研討會,來自 25 家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的 80 多位嘉賓出席了交流。華為公司智能數據 平台 CTO 武新表示,目前華為匯聚了分布在全球七大區域的近 900 位資料庫頂尖 專家和人才持續投入,打造中國出品的世界級資料庫 GaussDB。華為 GaussDB首席 架構師黃海燕表示:「華為戰略投入 GaussDB資料庫超過 10 年。華為已經完整構築 了資料庫遷移能力、產品能力、數倉運維能力。」
GaussDB 是業內首個支持 ARM 的企業級資料庫,重新定義資料庫架構,採用 ARM-Powered 超並行技術後,性能提升 48%,目前主要有兩種資料庫產品:
GaussDB 分布式 OLTP 資料庫是事務型資料庫,對標 Oracle 資料庫,在招商銀行 的項目中替換了 Oracle 資料庫,實現管理數據容量提升十倍,AZ 被故障恢復速度 提升 30 倍,招商銀行科技部總經理周天虹表示,GaussDB 業界首創 Switch Turbo 技術,AZ 內 RTO<1 秒,滿足金融場景下資料庫高可用訴求。
GaussDB 分布式 OLAP 資料庫是分析型資料庫,對標 Teradata 資料庫,在工商銀 行的項目中實現了替換。早在 2015 年,華為公司就與工商銀行一起聯合創新,在 數據領域緊密合作,歷經 10 余次版本投產,實現了由傳統的一體機模式轉型為開 放可擴展的分布式架構,目前工行已經使用華為 GaussDB資料庫對頂級資料庫廠商 的完全替代,建設了國內金融行業最大的數據倉庫,單集群突破 240 節點,幫助核 心業務性能提升 30%,和 FusionInsight 無縫對接打造融合大數據平台。
華為在資料庫領域的定位:上不碰應用,下不碰數據。華為強調通過軟硬協同釋放 更大的算力,尤其是資料庫。GaussDB資料庫已於 2019 年 5 月上線,華為宣布開 源 GaussDB OLTP 單機版資料庫,開源版本的名稱為 openGauss 並將於 2020 年 6 月全面上線,可覆蓋企業 70%以上的資料庫業務場景。此外,華為宣布 69 款基於 鯤鵬的雲服務和 43 款基於 騰的雲服務正式上線。
2.2.6. 核心產品-融合雲計算解決方案 FusionCloud
華為雲 FusionCloud私有雲解決方案在中國市場取得多項第一。根據 IDC、Gartner、 GlobalData 等報告,2017 年,華為雲政務雲解決方案、華為雲 FusionInsight 大數據 解決方案和華為雲 FusionAccess 桌面雲解決方案在中國市場均取得第一,華為雲 FusionSphere 虛擬化解決方案在中國廠商中排名第一、FusionInsight 進入 Gartner 大 數據 DMSA魔力四象限,而華為雲 NFVI 解決方案被 GlobalData 評為全球 NFVI 解 決方案綜合實力領導者。FusionCloud目前服務於全球 142 個國家和地區超過 3500 家客戶,覆蓋政府及公共事業、運營商、能源、金融等多個行業
FusionCloud 系列解決方案包括 FusionSphere 雲作業系統、ManageOne 雲數據中心 管理解決方案、FusionInsight 企業級大數據平台、FusionStage PaaS 解決方案和 FusionAccess 桌面雲解決方案等五大產品及解決方案。
其中,FusionSphere 雲作業系統是華為公司面向多行業客戶推出的雲作業系統產 品,定位於開放、企業級、漸進式的雲平台。FusionSphere 系統專門為雲設計和優 化,提供虛擬化功能和資源池管理、豐富的雲基礎服務組件和工具、開放的 API 接 口等,並提供多資源池管理、輕量級運營、基礎設施性能可視化等能力。
FusionSphere 三大應用場景:伺服器虛擬化、融合資源池和雲服務平台。根據華為 官網,華為已經在在全球部署了超過 200 萬台虛擬機,建設了超過 420 個雲數據中心,服務 108 個國家和地區的 1000+客戶,覆蓋政府及公共事業、電信、能源、金 融、交通、醫療、教育、媒資、製造等行業。如 2016 年,華為為江西省打造省市 兩級的政務雲,實現了雲資源共享集中,CPU 利用率提升 40%,業務部署效率提升 30%以上。
ManageOne 是雲數據中心管理平台,為企業提供統一運營、運維管理解決方案。 ManageOne 提供雲數據中心管理解決方案,支持異構雲資源池統一管理,解決了傳 統數據中心的分散獨立引起的管理效率低、資源服務化發放管理難問題。典型案例 包括拉美 AM、瑞士 Sunrise、莫三比克國家數據中心、尚比亞國家數據中心、肯尼 亞政務網、東風汽車、鳳凰衛視、新華社、中電華通、中移動南方基地、上海移動、 浙江移動、四川聯通等。
FusionStage PaaS 解決方案是新一代的軟體開發、集成、管理和運維的 PaaS 平台, 提供企業應用基於分布式架構雲化能力,支撐企業產品和服務雲化改造與創新,構 建 Cloud-Native 雲原生應用,適用於金融、政務、電信等眾多行業。應用場景包括 容器管理平台、應用管理平台。
FusionInsight 是華為企業級大數據存儲、查詢、分析的統一平台,主要幫助企業快 速構建海量數據信息處理系統,通過對巨量信息數據實時與非實時的分析挖掘,發 現全新價值點和企業商機。FusionInsight 由五個子產品 FusionInsight HD(分布式數 據處理系統)、FusionInsight Stream(企業級實時數據處理系統)、FusionInsight Miner (企業級數據分析平台)、FusionInsight Farmer(企業級大數據應用容器)、 FusionInsight MPPDB( 企業級 MPP 關係型 資料庫 )和一個 操作運 維繫統 FusionInsight Manager 構成。其中,FusionInsight HD 是一個融合的大數據平台,主 要用於解決 Hadoop 平台的離線處理場景,包含了開放社區的主要軟體及其生態圈 中的主流組件,本質上是一個分布式數據處理系統,對外提供大容量的數據存儲、 分析查詢和實時流式數據處理分析能力。
FusionAccess 桌面雲是基於華為雲平台的一種虛擬桌面應用。通過在雲平台上部署 桌面雲軟體,終端用戶可通過瘦客戶端或者其他任何與網絡相連的設備來訪問跨平 台應用程式及整個桌面。FusionAccess 桌面雲解決方案涵蓋雲終端、雲硬體、雲軟 件、網絡與安全、諮詢與集成設計服務,為客戶提供端到端的雲辦公解決方案。目 前已服務全球 110 多個國家、3000 多家企業,130 萬+終端用戶,廣泛應用於教育、 金融、政府、大企業、電信、能源、媒資等各行業。
2.2.7. 生態夥伴聚焦領域
根據華為官網發布的鯤鵬計算產業合作共贏體系圖(圖 8), 華為定位基礎架構層, 聚焦於處理器和華為雲,而在作業系統(Euler OS 已開源)、中間件、AI 框架、應 用等方面,華為將全部開放給合作夥伴,而在整機、部件和資料庫領域華為和合作 夥伴共同參與,如:
系統集成領域,華為主要和太極股份、東華軟體、中國軟體國際、神州信息、中科 軟、北明軟體等合作;
整機領域,華為主要和神州數碼、東華軟體、山西百信、同方股份、寶德計算機、 拓維信息等合作;
作業系統領域,華為主要和統信軟體(誠邁科技)、麒麟軟體(中國軟體)等合作;
中間件領域,華為主要和東方通、寶蘭德、普元信息、金蝶天燕、中創股份合作;
辦公領域,華為與金山辦公展開合作。
2.3. 市場空間廣闊,預計 2023 年鯤鵬架構的伺服器和 PC 市場空間近 2000 億元
2019 年 x86 伺服器周期性調整,預計 2023 年市場規模將達到 292.85 億美元。根據 IDC 數據,2017 年和 2018 年,x86 伺服器的出貨量分別約為 260 萬台和 310 萬台, 2019Q1-2019Q3,x86 伺服器的出貨量分別為 66.3 萬台、71.5 萬台和 86.2 萬台,同 比下滑 0.7%、14.6%和 4.2%。預計 2020 年開始市場將逐步恢復並迎來新一輪增長, 預計 2023 年市場規模將達到292.85 億美元,2020-2023 年復合增長率將達到 11.9%。
假設 2019Q4,中國伺服器出貨量和 18Q4 持平,則 2019 年中國伺服器出貨量預計 為 314 萬台,假設 2019-2020 年伺服器出貨量的復合增速為 8%,則預計 2023 年, 中國伺服器數量將達到 427 萬台,假設華為鯤鵬架構的伺服器占比為 50%左右(大 約 200 萬台),則結合《鯤鵬計算產業發展白皮書》預測數據,細分市場空間分別 為:
中國 PC 年出貨量約 5000 萬台,筆記本占比約 1/2,預計 2023 年華為鯤鵬架構的 PC 占到 1/4。根據 IDC 數據,2018 年中國電腦出貨量約 5200 萬台,2018 年 12 月 27 日,IDC 中國預測 2019 年中國 PC 市場銷售量為 5060 萬台,同比下滑 2.7%,參 考 2014-2017 年,中國 PC 出貨量水平,商用市場 PC 約占 60%,消費市場 PC 約占 40%。來自 GFK 的中國筆記本品牌市占率數據顯示,華為+榮耀筆記本市占率迅速 上升,2019 年 5 月,其市占率分別是 8.6%和 5.3%,合計占比達到 13.9%。
保守估計整體 PC 的單價為 4000 元。根據 IDC 統計的全球PC 出貨量數據,聯想是 全球第一大 PC 廠商,2019 年,聯想出貨 6476.7 萬台 PC,其市占率為 24.4%,參 考聯想 PCSD 業務收入以及 IDC 統計的聯想 PC 出貨量數據,2018Q3-2019Q3,聯 想每季度的 PC 單價大約是 4100-4500 元,我們保守估計整體 PC 的單價為 4000 元。
我們預計中國整體 PC 出貨量基本保持穩定,維持在每年 5000 萬台的規模,預計 2023 年,華為 PC 的市占率達到 25%,按照單價 4000 元計算,則華為 PC的市場規 模將達到 500 億元。若考慮到華為開放鯤鵬 PC 主板,結合生態合作夥伴的 PC 整 機,我們認為整體華為鯤鵬架構 PC的市占率將達到 40%,對應約 800 億元的市場 空間。
我們測算 2023 年鯤鵬產業鏈整體的市場規模將超 5000 億元。我們認為到 2023 年, 華為鯤鵬 CPU架構伺服器和電腦硬體市場空間約 1761 億元(其中鯤鵬 PC硬體市 場空間約 800 億元,鯤鵬伺服器硬體市場空間約 961 億元),考慮到系統集成及配 套軟體,我們假設硬體占總體配套的 IT 支出的三分之一,則 2023 年總體鯤鵬計算 產業鏈規模 5283 億元,成為帶動中國IT 產業發展的重要火車頭。
3.1. 信息產業成為全球力量交鋒的重心
3.1.1. Wintel 體系主導的全球 IT產業格局,中國 IT信息核心技術處於缺位
目前,全球 IT信息產業是以 x86 的 Intel 底層 CPU晶片與微軟的 Windows 操作系 統為底層骨幹的 Wintel 體系主導的全球化一體化的 IT產業格局。核心晶片 CPU, 以及基礎軟體,作業系統、資料庫、中間件等,包括計算設備的大型機、小型機、 高端伺服器、高端存儲,占據了整體 IT 投資的最重要部分,享受高額的凈利潤率, 同時圍繞他們產生了一整套的產業生態。這些核心領域全部是高度壟斷,甚至是只 有一家公司獨大,如CPU領域的Intel市占率90.41% (2018年,AMD份額為9.59%), 微軟市占率 88.17%(2018 年,Linux 份額 1.55%),大型機小型機領域的 IBM,數 據庫領域的 Oracle(2015 年,市占率 43.9%),存儲領域的 EMC 市占率達 30%(戴 爾合併後成為戴爾易安信)等。GPU 領域(包括集顯和獨顯),根據 JPR 於 2018 年 9 月發布的 2018Q2 全球 GPU市場格局數據,Intel 市占率為 66.6%,英偉達占比 18.4%,AMD 占比 14.9%。
在巨頭以外的世界,大部分由開源市場構成,包括 ARM 架構晶片對 Intel 在移動端 發起的挑戰,Unix 和 Linux 以及安卓對微軟的挑戰,Hbase(Apache 軟體基金會開 發)、Redis(Redis 之父 Salvatore Sanfilippo 開發)、MySQL(Oracle 開發)、MongoDB (MongoDB公司開發)等開源資料庫對 Oracle 的挑戰。
核心技術缺位導致中國 IT信息產業生態處於殘缺發展狀況。在中國的 IT 產業圖譜 中,欠缺了一個完整的 IT 架構中那些最核心最具價值量的環節,如 CPU、操作系 統、資料庫,以及高端的大型機、小型機和高端存儲等,這些核心環節長期由海外 巨頭占據,並圍繞他們衍生出一批服務和生態公司。因此,雖然中國軟體和計算機行業每年都在高速發展,行業增速長期維持在 GDP 增速的 2-3 倍,但由於欠缺這一 最具價值量的產業鏈環節,始終沒有足夠規模和競爭力的國內軟體行業龍頭崛起, 反而是網際網路和通訊服務領域的阿里和華為實現了萬億企業之路,進而開始填補中 國軟體行業的這一未來。
華為的鯤鵬、 騰晶片,鴻蒙、歐拉作業系統,GauseDB系列資料庫和阿里雲的飛 天雲計算底層架構、Oceanbase 資料庫,有潛力逐步奠定未來中國 IT 計算領域的 核心底層基礎設施。
由於多數公司都是在圍繞幾個核心的海外巨頭做文章,所以大部分公司只能做應用 和集成,其商業模式體現為項目制,受人員、訂單、服務限制很大,規模效應不顯 著,甚至邊際成本遞增,這是導致軟體行業公司成長難度大的最主要問題。而中國 軟體行業或可複製網際網路行業的發展道路,走出一條屬於中國 IT 信息產業生態的道 路,我們正在看到這個機會到來!
3.1.2. 中美經濟差距減小和全球信任體系崩潰導致全球重新思考打破現有 IT 產業 格局
美國 GDP全球占比下降,中美經濟體量相對差值在減小。美國GDP全球占比從1986 年的 30.31%下降至 2018 年的 23.88%,而中國 GDP 全球占比由 1986 年的 1.99%上升至 2018 年的 15.86%,中美經濟力量差距在縮小。
稜鏡門事件揭露了信息產業已開發國家濫用信息技術霸權對其他國家的肆意侵害。2013 年,美國前中央情報局(CIA)雇員斯諾登向媒體披露美國國家安全局 NSA 和聯邦調查局 FBI 自 2007 年起啟動了一個代號為「稜鏡」的秘密監控項目,其通過直 接進入包括微軟、雅虎、谷歌、蘋果等在內的 9 家國際 IT 巨頭的中心伺服器進行挖 掘數據、收集情報等工作。
具有國家背景的網絡攻擊開始顯示威力,IT產業的危險就是國計民生的危險。2010 年 6 月,「震網」病毒被檢測出來,是世界首個專門定向攻擊真實世界中基礎設施的 「蠕蟲」病毒,伊朗 60%的個人電腦,超過 3 萬個網絡受到感染,「震網」病毒給 伊朗布希爾核電站造成嚴重影響,導致了放射性物質泄漏。2015 年 12 月,烏克蘭電 網遭受攻擊黑客攻擊,致使約 60 座變電站癱瘓,140 萬名居民家中停電。2017 年 5 月爆發的「WannaCry」勒索病毒,席捲近 150 個國家,教育、交通、醫療、能源網 絡成為重災區,「WannaCry」勒索病毒由不法分子利用 NSA(National Security Agency,美國國家安全局)泄露的危險漏洞「EternalBlue」(永恆之藍)進行傳播。 2019 年 3 月,委內瑞拉遭遇網絡攻擊,形成波及全國的大範圍停電。這些事件充分 顯示了網絡安全漏洞已然成為有組織且具國家背景支持的黑客組織進行網絡攻擊 的戰略武器庫,攻擊帶有政治目的和戰略性,一旦攻擊成功將對一國經濟、重要工 業與國防基礎設施、民眾基本生活等造成嚴重破壞。
3.2. 中國基礎軟硬體由無到有,漸入佳境
基礎 IT軟硬體 30年艱苦奮鬥的成果開始兌現,雲計算時代是實現變道超車的機遇
2000 年以前的核高基研發保住了中國基礎 IT產業的命脈和火種。1986 年,863 計 劃啟動,中國開始布局發展晶片等底層基礎技術;1999 年,李德磊與倪光南院士共 同發展 CPU晶片;2001 年發布方舟 1 號晶片產品;2006 年,國務院發布《國家中 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 年)》包括 16 個重大科技專項,核高基(核 心電子器件、高端通用晶片及基礎軟體產品)項目啟動,並將 863 成果導入產業, 創新可信上升為國家戰略。這一階段中我國國產化晶片、基礎軟體、作業系統和應 用軟體從無到有,核心電子器件與國外差距由 15 年以上縮短到 5 年。由於缺少配 套的生態體系,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較大,但艱難保住了中國 IT 產業自主發展的火 苗,保留了純國產信息基礎設施持續獨立發展的基礎,成為後續技術力量和人才輸 出的核心土壤。
2013 年去 IOE試點的成功,初步驗證了信息產業國產化的可行性。2013 年 1 月, 浪潮推出浪潮天梭 K1 系統,打破美日壟斷,使我國成為全球第三個掌握新一代主 機技術的國家。2013 年,銀監會發文要求銀行業到 2019 年計算機系統至少 75%使 用「安全技術」。2014 年,郵儲銀行完成核心去 IOE(IBM 大型機、Oracle 資料庫、 EMC 存儲)。我國在小型機和高端伺服器領域取得重點突破,核心晶片和基礎軟體 在政府辦公和金融行業得到初步應用。但由於底層核心技術落後,晶片、作業系統、 基礎軟體應用能力不足,產品勉強可用,但使用體驗一般。去 IOE 過程中,浪潮信 息得到充分收益,2012 年-2015 年期間,其收入和扣非凈利潤均保持快速增長,去 IOE 應該是浪潮信息逐步得到市場和客戶認可的第一個關鍵要素。
2014 年以來以半導體產業大基金為代表採用資本驅動路徑,推動中國半導體和晶片 產業加速發展。2014 年 9 月,由財政部牽頭的國家半導體產業大基金成立,一期募 資 1387.2 億,主要支持核心國產 CPU、作業系統和基礎軟體等技術突破,並豐富產 業生態。之後,2015 年,飛騰發布首款 ARM 架構 CPU(FT1500A),龍芯發布新 一代 MIPS 架構 CPU—龍芯 3A2000;2017 年,兆芯推出新一代 KX-5000(x86 架 構 CPU); 2018 年,中科海光推出禪定 CPU產品(x86 架構);中標麒麟、天津麒 麟和深之度也隨之發布新一代作業系統;景嘉微的 GPU 以及長江存儲的存儲產品 也出現相應更新和疊代。我國基礎 IT 產品從能用到好用,核心 CPU、作業系統 OS、 GPU和存儲等陸續取得突破,雖然與全球主流廠商仍存差距,但有能力滿足核心客 戶的使用需求。
雲計算是實現變道超車的一次偉大機遇。傳統 IT 架構時代,中國信息產業起步晚 了近 30 年,雖然近 5 年來進入加速追趕階段,但這種代際的技術差距,在原有賽 道的追趕是相當困難的。可幸的是隨著雲計算、區塊鏈以及開源技術的興起,全球 IT 基礎設施迎來底層架構重建的機遇。相比傳統 IT 架構時代,雲計算時代中國的 IT 產業雖然也是追趕者,但阿里雲、騰訊雲、華為雲等廠商和配套企業,已經陸續 進入全球前四等較前列位臵,技術差距明顯縮窄,帶來國產底層基礎 IT 產品的適用 機會。
3.3. 華為由市場化角度切入,驅動中國基礎軟硬體行業進入發展新階段
由於我國核心產業供應鏈環節的缺位,導致我國企業頻頻受美國技術霸權的欺壓。 美國商務部於 2016 年-2019 年期間對中興和華為兩家通信巨頭進行了打壓,致使兩 家企業海外業務損失慘重,中興頻遭巨額罰款,它讓我們認識到,核心技術領域產 業供應鏈的缺失,我們的信息產業危如累卵。
美國加強 2019 年 5 月 15 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將把華為及其子公司列入出口管制 的「實體名單」,之後美國商務部陸續 5 次給華為及其合作夥伴延長臨時許可,最 近一次在 2020 年 3 月 10 日,美國商務部將對華為的臨時許可延期至 2020 年 5 月 15 日。2020 年 2 月 13 日,美國司法部對華為及其分公司提出公訴,指其涉嫌密謀 敲詐及盜竊商業機密。此外,2020 年 2 月 17 日,據路透社報道,兩位知情人士透 露,特朗普政府正在考慮修改美國的規定,允許其阻止台積電等公司向華為技術公 司供應晶片。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美國商務部曾提出將長臂管轄法(即如果能證明 某項產品或服務中,其來自美國的原產技術未達 25%,就可以不受「實體清單」的 制裁限制)門檻由 25%降到 10%。
我們認為鯤鵬產業供應鏈風險處於可控範圍。2019 年 12 月 25 日,《台灣英文新聞》 曾報道台積電 7nm 晶片僅包含約 9%的美國技術,因此可以繼續向華為供貨;而 14nm 晶片中的美國技術占比超過了 10%,可能受到影響。鯤鵬產業生態的算力基 礎是鯤鵬和 騰兩大晶片,其中,鯤鵬 920 晶片和定位高效計算的 騰 910 晶片均 採用 7nm 工藝製程,預計將不會受美國制裁的影響;只有定位於終端低功耗 AI 場 景的 騰 310 採用台積電 12nm 工藝製程,可能會受到影響。我們認為鯤鵬產業供 應鏈風險基本可控,主要由於:其一,中芯國際有望補足華為供應鏈空缺。2019 年 10 月,中芯國際宣布公司自行研發的 14nm 製程晶片實現量產,並將於 2021 年正 式出貨。2020 年 3 月,中芯國際聯席 CEO 梁孟松表示,14nm(包含改進型的 12nm 工藝)月產能將在今年 3 月達到 4K,7 月達到 9K,12 月達到 15K。除 14nm 及改進 型的 12nm 工藝之外,中芯國際的 N+1、N+2 代工藝也會陸續在今年底開始試產, 相當於台積電 7nm 低功耗、7nm 高性能工藝級別。其二,華為提前備貨應對供應鏈 威脅。華為 2018 年年報中提到,「2018 年公司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同時,增加存貨」, 截至 2018 年底,公司的存貨達到 965.45 億元,同比增長 33.44%,其中原材料 354.48 億元,同比大幅增長 86.52%。
華為核心產品體系完備,從市場化角度推進創新替換。相比過去以國家力量做創新 替換的中國電子、中國電科、航天科工等國企信息產業集團,華為以市場化的力量, 首先從通信和消費電子兩個完全市場化激烈競爭的市場突圍,開闢了晶片、操作系 統、資料庫和存儲等最核心產品體系,並深度融合到 ARM 等開源生態架構。
鯤鵬計算產業帶來鲶魚效應,全面激活中國 IT 信息產業。鲶魚效應是指鲶魚在攪 動小魚生存環境的同時,也激活了小魚的求生能力,我們認為華為就像一條鲶魚, 而不是一隻鯨魚,不會吃掉所有產業鏈玩家,而是憑藉市場化競爭讓所有產業鏈玩 家都會做的更好,我們認為其本質是對整個中國 IT 信息產業的一次全面激活。我們 預計未來華為將聚焦於產業鏈的核心環節,包括晶片、作業系統、資料庫、存儲等 主賽道,而其他細分領域將以培育產業生態為主,打造一個龐大的產業生態圈。
3.4. 鯤鵬系列晶片不僅替代,更要超越
3.4.1. ARM、RISC-V架構屬於綠色計算,效率優勢顯著
底層指令集架構是晶片研發的基礎。目前全球指令集架構,可以分成複雜指令集 (CISC)和精簡指令集(RISC),RISC 的指令系統相對簡單,只要求硬體執行很有 限且最常用的那部分指令,大部分複雜的操作由簡單指令合成,CISC 通常設臵更 為複雜的新指令。
x86 是複雜指令集的代表,ARM是精簡指令集的代表。x86 是複雜指令集的代表, 在伺服器和 PC 領域占據主要市場地位,在性能、穩定性以及軟體生態等方面有優 勢,代表晶片廠商是 Intel 和 AMD。ARM 是精簡指令集的代表,具有壟斷地位,在 效率、開放程度和移動性方面占據優勢,廣泛應用於可攜式裝臵、電腦外設等電子 產品中。而在移動設備領域,ARM 架構有著壓倒性的市場和技術優勢:據 ARM 公 司 2019 年第一季度的財報顯示,ARM 約占 90%的移動和 IoT 市場,發貨量為 1500 億。此外,在商業模式上,ARM 公司通過授權方式(包括架構授權、內核授權和 使用授權)構建開放的 ARM 架構生態體系,滿足不同市場定製處理器的需求。隨 著華為、亞馬遜、高通開始介入計算領域,特別華為鯤鵬920晶片和亞馬遜的Graviton 晶片,在低功耗的基礎上,整體計算能力並不弱於 x86。
此外,IBM 的 Power 架構也是 RISC 架構,最早出現於 1980 年,且其高性能計算能 力強大,在大型機、小型機和高度伺服器中,性能甚至高於 x86 架構晶片,且具有 結構簡單和高效率的特點,證明了 RISC 架構晶片處理高性能計算是完全具備條件 的。2019 年 8 月,IBM 宣布開源 Power 指令集架構,同時 OpenPOWER 基金會加 入了 Linux 基金會運營,全力擁抱開源。
ARM架構性價比優勢明顯,綠色計算,效率更佳。以亞馬遜的 Graviton 晶片為例, 2018 年 11 月,亞馬遜推出 Graviton 晶片,採用台積電 16nm 工藝,16 核心,主頻 達到 2.3GHz,亞馬遜聲稱該晶片在運行特定工作負載時成本比英特爾公司或 AMD 公司的晶片最多要低 45%。2019 年 12 月,亞馬遜發布第二代自主設計伺服器晶片 「Graviton2」,採用 7nm 工藝,64 核心,亞馬遜宣布其性能是第一代的最多7 倍, 內存訪問速度則是最多 5 倍,和配備 Intel 至強鉑金(最高 3.1GHz)的第五代實例 進行對比,Graviton2 在單核心性能方面領先,如 SPECjvm 2008 領先 43%(估計)、 SPEC CPU 2017 整數領先 44%(估計)、SPEC CPU 2017 浮點領先 24%(估計)、 HTTPS 負載均衡領先 24%、內存緩存領先 43%(同時延遲更低)等。
RISC-V作為後來者,相比於 ARM,其優勢在於開放和後發技術。RISC-V是基於 精簡指令集建立的開放指令集架構(ISA),由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 David A. Patterson 教授提出,具有完全開源、架構簡單、易於移植、模塊化設計等優點,由 矽谷相關公司於 2015 年發起並成立的 RISC-V 基金會統一維護。相比於 ARM, RISC-V 的優勢在於開放和後發技術。企業完全自由免費使用,同時也容許企業添 加自有指令集拓展而不必開放共享以實現差異化發展,在處理器領域是徹底的第一 次,此外,RISC-V作為後發技術能夠總結前人的經驗教訓。但 RISC-V發展時間較 短,相關的編譯器、開發工具和軟體開發環境(IDE)以及其他生態要素還在發展 過程中。
RISC-V 是精簡指令集的長期未來,短期物聯網和邊緣計算領域較容易落地。根據 Semico Research 預測,到 2025 年,RISC-V CPU 內核市場消費量將達到 624 億個, 涵蓋計算機、消費者,通訊、運輸和工業市場在內的細分市場,其中工業領域將成 為最大的細分市場,占總體銷量的 26.76%。總體來看,RISC-V正在迅速成為被主 流採用的架構,將逐步實現開源軟體和晶片設計在 CPU 市場的轉變。由於生態構建 需要時間以及 RISC-V 擁有精簡、低功耗、模塊化、可擴展等技術優勢以及成本優 勢,適合對生態依賴較小的場景,短期來看,RISC-V 在物聯網和邊緣計算領域較 容易落地。
RISC-V得到廣泛支持,我國成立 CRVIC 聯盟和 CRVA 聯盟推動生態構建。2017 年,印度政府表示將大力資助基於 RISC-V 的處理器項目,使 RISC-V 成為印度的 事實國家指令集;2018 年 7 月,上海成為國內第一個將 RISC-V列入政府扶持對象 的城市。此外,2018 年 10 月 17 日,中國 RISC-V產業聯盟(China RISC-V Industry Consortium,簡稱 CRVIC)在上海張江正式成立,芯原微電子擔任聯盟首任理事長 單位,君正、晶心、芯來、致象爾微擔任副理事長單位,截止 2019 年底,聯盟已 有 130 余家會員單位。 2018 年 11 月 8 日,中國開放指令生態(RISC-V)聯盟(China RISC-V Alliance,簡稱 CRVA)成立,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 研究員倪光南任理事長,阿里-中天微、百度、北京大學、長虹集團、清華大學、騰 訊、中芯國際、紫光展銳等為副理事長單位,旨在以 RISC-V 指令集為抓手,聯合學術及產業界推動開源開放指令晶片及生態的健康發展。
RISC-V基金會總部遷至瑞士,尋求技術中立。2019 年 11 月 26 日,據路透社報道, 出於對潛在貿易限制的擔憂,RISC-V基金會計劃將其總部遷至瑞士,RISC-V基金 會執行長卡利斯塔〃雷德蒙德稱,基金會的全球合作沒有受到任何限制,但成 員們「擔心可能的地緣政治破壞」。RISC-V採用「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開放共享協議,在法律上不受美國出口管制。中國 RISC-V產 業聯盟秘書長滕嶺接受採訪時表示,「RISC-V基金會總部留在美國的唯一風險,是 極端情況下可能影響會員資格,影響使用商標和參加會議等,對企業並沒有實質影 響。」
3.4.2. 聯合構建綠色計算生態聯盟,促進鯤鵬開源軟體生態發展
綠色計算產業聯盟匯聚全球產業鏈優勢,構築綠色計算生態。2016 年 4 月 15 日, ARM、戴爾、HPE、華為、貴州華芯通、聯想、中軟、H3C、飛騰、阿里巴巴、百 度等多家國內領先廠商、國內高校及科研機構共同發起組建綠色計算產業聯盟。聯 盟 聯盟的業務范 圍包括,1)輸出綠色計算技術架構;2)促進行業企業用戶、軟體廠商、設備廠商、 晶片廠商等達成一致意見,完善技術體系和框架,形成聯盟標準;3)研發綠色計 算設備和軟體產品,構建產業生態;4)開展綠色計算符合性測試與驗證;5)開展 綠色計算市場推廣;6)綠色計算人才培養等。中國電子、聯想、Ampere、安謀科 技等 55 家企業和機構已加入綠色產業聯盟。
華為是綠色計算產業聯盟創始人和白金會員之一。綠色產業聯盟的成員分為白金會 員、黃金會員、白銀會員、普通會員(學術類)、普通會員(用戶類),其中白金會 員包括 Ampere、安謀科技、華為、聯想、中國電子。華為作為白金會員,有權指派 一名理事,該理事可參加本聯盟理事會白金會員級別的服務的技術支持、認證測試 和市場推廣。目前,華為多位高管在綠色產業聯盟兼職重要崗位,王學民任副理事 長,廖月明任副秘書長,康巍任智慧財產權組組長、樊玉珂任邊緣計算基礎設施產業 推進工作組主席。
華為表示將通過和 Linaro 及綠色計算產業聯盟合作,聯合構建綠色計算生態聯盟, 促進鯤鵬開源軟體生態發展。Linaro 由 ARM、飛思卡爾、IBM、Samsung、ST-Ericsson 及德州儀器 (TI)等半導體廠商於 2010 年聯合成立,主要的目標在於開發不同半導 體公司系統單晶片(SoC)平台的共通軟體。綠色計算產業聯盟由包括技術提供者、 生產商、系統集成商和企業用戶等產業鏈各方組成的以 ARM 計算晶片等開放技術 為基礎,為最終企業用戶提供更易使用和管理的綠色節能產品。
4.1. 華為長期研發支撐力量:華為 2012實驗室
「2012 實驗室」是華為的總研究組織,根據媒體報道,該名稱來源於任正非觀看 《2012》电影後,認為未來信息爆炸會像數字洪水一樣,華為需要構造自己的「諾亞 方舟」。2012 實驗室並不是一個實驗室的代名詞,它由數十個實驗室組成,而且早 於 2012 年成立。2012 實驗室的主要研究的方向有新一代通信、雲計算、音頻視頻 分析、數據挖掘、機器學習等,主要面向的是未來 5-10 年的科技發展方向。
「2012 實驗室」的二級部門包括:中央研究院、中央軟體院、海思半導體、研發能 力中心和中央硬體院,其中中央研究院偏重於基礎性研究,包括諾亞方舟、香農等 實驗室,中央軟體院主要研發軟體產品,包括高斯、歐拉、羅素等實驗室。 「2012 實驗室」旗下有很多以世界知名科學家或數學家命名的神秘實驗室,包括香農實驗 室、高斯實驗室、謝爾德實驗室、歐拉實驗室、圖靈實驗室等。
此外, 「2012 實驗室」在歐洲、印度、美國、俄羅斯、加拿大、日本等地設立海外 研究所,歐洲研究所在全球的研究所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是華為兩大數學中心 之一,擁有 5G 研究的重量級團隊。任正非曾總結說,華為在歐洲的成功得益於算 法,華為的優勢在於數學邏輯,不在物理。俄羅斯和法國研究所的核心研究方向就 是數學,因為這兩國的數學實力分別在全球排名第一和第二。
4.1.1. 中央研究院:偏基礎性研究,包括諾亞方舟、香農等實驗室
諾亞方舟實驗室:人機互動,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推薦和搜索,決策與推 理等。諾亞方舟實驗室的研究方向包括人機互動,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推 薦和搜索,決策與推理等,底層是 AI 理論。諾亞方舟實驗室設立於香港科學園, 實驗室主任由香港當地大學教授出任,並聘用了全球各地區科研人員從事基礎研究 工作。它由以下五大部門組成:自然語言處理和信息檢索部門、大規模數據挖掘和 機器學習部門、社交媒體和移動智能部門、人機互動系統部門和機器學習理論部門。
香農實驗室:大數據處理軟體及硬體系統構架等。香農是美國數學家、資訊理論的創始人,提出了信息熵的概念,為資訊理論和數字通信奠定了基礎。香農實驗室對基於 大數據的高通量計算 HTC 的研究投入較早,已在大數據處理硬體和軟體系統架構、 作業系統、新型編程方式和商務應用基準程序等方面都形成了深厚的技術積累,為 公司 ICT 產業智能化發展趨勢儲備認知相關關鍵技術、算法,並為相關產品提供智 能服務和智能特性,在信息存儲、分布式計算、軟體定義等方向緊跟業界前沿研究。
4.1.2. 中央軟體院:主要研發軟體產品,包括高斯、歐拉、羅素等實驗室
高斯實驗室:打造業界領先的資料庫管理系統。高斯是德國著名數學家、物理學家、 天文學家,他發現了質數分布定理和最小二乘法,成功得到高斯鐘形曲線,其函數 被命名為標準正態分布(或高斯分布)。華為於 2019 年 5 月 15 日面向全球發布人 工智能原生(AI-Native)資料庫 GaussDB,首次將人工智慧技術融入分布式資料庫 的全生命周期,並能夠通過異構計算框架充分發揮 X86、ARM、GPU、NPU 多種 算力優勢,實現性能業界第一。2019 年 9 月,華為在全聯接大會上宣布 GaussDB 開源,將於 2020 年 6 月正式上線。
謝爾德實驗室:網絡安全、終端安全、雲虛擬化安全、密碼算法。科學家羅伯特·克 勞寧謝爾德引領了寶石測試和檢測之路,發現 592 nm 吸收譜線可用於鑑別經過輻 照處理的黃色鑽石,使分光儀成為寶石鑑定領域的寶貴工具。謝爾德實驗室專注於 網絡安全、終端安全、雲虛擬化安全、密碼算法研究,其中一項研究是物聯網安全 新機制,致力於提升智能家居與車聯網的安全性,代表研究員有華為謝爾德實驗室 主任鮑豐、專家李鐵岩與王貴林。
歐拉實驗室:自由作業系統。歐拉是瑞士數學家、自然科學家,是 18 世紀數學界 最傑出的人物之一,著有《無窮分析引論》、《微分學原理》、《積分學原理》等作品, 常見以其命名的重要常數、公式和定理。歐拉實驗室先後研究出適用於伺服器的歐 拉作業系統和適用於終端的鴻蒙作業系統,其中,華為從 2012 年開始規劃自有操 作系統,備用名為「鴻蒙」。
圖靈實驗室:嵌入式處理器內核構架。圖靈是英國數學家、邏輯學家,被稱為計算 機科學之父、人工智慧之父,由他提出的圖靈機模型為現代計算機的邏輯工作方式 奠定了基礎。圖靈實驗室主要負責嵌入式處理器內核架構研發,推測這個實驗室是 基於現已授權的 ARM 架構再研發的部門。ARM 目前的架構分成 3 個系列(M 系列、 R 系列、A系列)。M 系列是商用,功耗低、價格低;R 系列是為軍事基地設計的, 對特殊情況要有快速反應;A系列是給商業級,性能強,價格高。
4.1.3. 海思半導體:全球半導體廠商第 21 名,國內第一
全球半導體廠商第 21 名,國內第一。海思半導體是華為的全資子公司,成立於 2004 年 10 月,前身是創建於 1991 年的華為集成電路設計中心,總部位於中國深圳,目 前擁有 7000 多名員工。目前主要代表晶片產品有:麒麟晶片、鯤鵬晶片、 騰芯 片、巴龍晶片等。此外,海思半導體的 GPU 團隊名稱是笛卡爾 GPU 部門,主要做 移動 GPU,負責華為移動終端關鍵技術準備和布局,交付 GPU晶片解決方案。2019 年 1 月,Gartner 發布 2018 年全球半導體廠商 25 強榜單,2018 年全年,海思半導 體營收增長35%,實現522億元,登錄榜單第21名,營收超過了 Microchip,Skyworks,Rohm 和 Xilinx 等美日傳統半導體公司。2019 年 5 月 17 日,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 發布了 2018 年中國集成電路各產業環節的十強公司,海思半導體位列第一。
目前何庭波女士任海思總裁、2012 實驗室總裁。何庭波女士出生於 1969 年,畢業 於北京郵電大學,碩士。1996 年加入華為,歷任晶片業務總工程師、海思研發管理 部部長、2012 實驗室副總裁等,現任海思總裁、2012 實驗室總裁。
4.2. Cloud&AI 升至華為第四大 BG,華為雲躋身中國公有雲 Top5 廠商
Cloud&AI 升至華為第四大 BG,從幕後走到台前。 2020 年初,華為將 Cloud&AI BU 升至華為第四大 BG,華為此前有運營商 BG、企業 BG、消費者 BG 三大 BG,每個 BG 下又分很多個 BU(Business Unit); 雲 BU 成立於 2017 年,並在同年升為一級 部門,與 3 大 BG 平級,但此前雲 BU 不負責銷售,具體的銷售分布在運營商 BG 和企業 BG。華為目標是將華為雲做成全球五朵雲之一,華為在《鯤鵬計算產業發 展白皮書》中表示「雲服務是新計算產業最重要的市場和變現方式,大數據和 AI 等新型服務興起是雲服務市場最重要的發展動力和創新機遇,成本和體驗是雲服務 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本次 Cloud&AI 升至華為第四大 BG,體現出華為堅定「Cloud Only」戰略的決心。
任命侯金龍擔任 Cloud&AI BG 總裁,彭中陽任企業 BG 總裁,原企業 BG 總裁閻 力大調任 B 類國家管理部總裁。侯金龍生於 1970 年,上海交大計算機專業畢業, 1996 年加入華為,先後擔任華為無線業務產品銷售總監、產品營銷工程部總裁,是 華為無線業務快速發展的關鍵人物之一。2017 年底,侯金龍接管 IT 產品線整體業 務,負責私有雲、混合雲、大數據、計算、存儲等產品領域。
華為雲躋身中國公有雲 Top5 廠商,成為鯤鵬計算產業生態夥伴發展的「黑土地」。 根據 IDC 數據,2019Q1,華為雲營收增長超過 300%,華為雲 PaaS 市場份額增速 接近 700%,在 Top5 廠商增速排名第一,首次躋身 Top5。以 IaaS+PaaS 整體市場份 額維度,華為雲市場份額為 5.2%,排名第五;單以 IaaS 維度測算,華為也排在第 五 , 市場 份額 為 5.2%。 2019 年 上半 年, 中國 公有 雲 服務 整體 市場 規 模 (IaaS/PaaS/SaaS)達到 54.2 億美元,其中 IaaS 市場增速穩健,同比增長 72.2%, PaaS 市場增速有所回落,同比增長 92.6%,其中華為雲也均保持第五名的排名。《鯤 鵬計算產業發展白皮書》中預測,到 2023 年,全球公有雲服務市場空間 1409.9 億 美元,5 年復合增長率 31.4%,中國公有雲 IaaS 市場空間 295.7 億美元,5 年復合增 長率 44.8%。華為雲作為鯤鵬計算產業「一雲、兩翼、雙引擎」布局中的「一雲」 , 將提供安全可靠的混合雲解決方案,成為生態夥伴發展的「黑土地」 。
4.3. 華為沃土平台持續構建產業生態,鯤鵬計算產業聯盟陸續落地
4.3.1. 從華為中國生態大會命名看華為生態價值觀
華為中國生態大會迎來第十年,從渠道、合作夥伴、生態夥伴,到新生態時代。2019 年 11 月,華為決定將於 2020 年 2 月 13 日-2 月 14 日舉行華為中國生態大會 2020, 後因新冠疫情延遲。自從 2011 年舉行首次大會以來,大會的名字每三年進行一次更 迭,反映華為價值觀的變遷:
2011 年-2013 年,以「渠道大會」命名,以「被集成」為標誌,華為希望藉助渠道 夥伴把產品銷售給更多用戶;
2014 年-2016 年,以「合作夥伴大會」命名,華為通過與夥伴的資源共享、能力互 通和利益分享,形成了持續突破、規模突破;
2017 年-2019 年,以「生態夥伴大會」命名,建立「平台+生態」的基本合作框架, 實現生態的繁榮發展;
2020 年,以「生態大會」命名,探索以「眾籌」為特徵的生態合作新模式,夥伴們 通過「思想眾籌、資源眾籌、能力眾籌」成為大會的共同主辦方,並將「眾籌」理 念引入整個生態。
4.3.2. 投資 15 億美金髮展沃土計劃 2.0,力爭通過 5 年時間發展 100 萬開發者
投資 15 億美金髮展沃土計劃 2.0,沃土平台打造數字世界的底座。「沃土計劃」是 華為面向開發者的使能計劃,目標為加速以 Kunpeng 處理器為底座的開發者生態能 力建設,通過雲服務為開發者提供學習、認證、開發和支持的全方位服務。華為沃 土數字平台以云為基礎,使能客戶實現業務協同與敏捷創新,是業內唯一規模商用 的數字融合平台。2015 年,華為在第一屆開發者大會上發布了「 」,計劃 5 年投資 10 億美金,重點投資在開放能力、平台工具、培訓賦能、成果孵化、創新 基金等五個方面。2019 年, 華為全聯接大會上表示,過去四年「 沃土計劃」 130 14000 ISV 正式發布沃土計劃 2.0, 宣布未來 5 年將投資 15 億美金,和個人開發者、企業共同參與計算產業的生態發 展。華為沃土計劃 2.0 將從 (基於鯤鵬+ 騰,打造開源開放的計算產業生態)、賦能、聯盟、社區、激勵 5 大基礎方面進行升級。
聯合合作夥伴共建沃土平台能力。華為在數字身份管理領域、數據領域、GIS/BIM 領域、AI 領域和行業領域攜手合作夥伴,如中國電信、中軟國際等 31 家企業,共 建沃土平台能力,已在公共安全、智慧城市、智慧園區、智慧交通等領域落地。目 前,沃土數字平台已經有 50+戰略團隊,1000+解決方案,9 個集成驗證中心,228 家全球 5000 強企業選擇攜手華為數字化轉型,扶持開發者合作夥伴達到 10 億+規 模。
華為力爭通過 5 年時間發展 100 萬開發者。開發者是鯤鵬計算產業發展壯大最重要 的力量,鯤鵬計算產業為開發者提供了高校鯤鵬/ 騰培訓課程、華為鯤鵬應用認證、 openEular 和鯤鵬社區,以社區生態的模式發展開發者。
開設鯤鵬/ 騰培訓課程,培養鯤鵬人才生態。2019 年 9 月 19 日,華為面向中國高 校發布了「鯤鵬高校人才計劃」,華為通過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首批投入 一千萬元軟硬體資源,目標是在三年內覆蓋 150 所高校,聯合培養 10 萬學生,使 能百萬高校 AI 開發者。據不完全統計,華為已經和吉林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蘭 州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藏大學、青海大學、安徽財經大學、重慶郵電大學等數 十所高校簽署合作協議。此外,華為雲學院還發布了華為鯤鵬培訓系列課程,為開發 者社區提供線下培訓課程、雲端實驗室和認證服務。
發布華為鯤鵬應用認證。2019 年 9 月 20 日,在上海舉辦的華為全聯接大會上,華 為正式發布了基於鯤鵬和 騰兩大計算平台的智能計算認證和鯤鵬應用開發者認 證。華為鯤鵬應用開發者認證定位於培養能夠使用鯤鵬計算平台,完成應用從 X86 向鯤鵬平台的遷移以及基於鯤鵬平台進行應用開發部署的專業人才。華為鯤鵬應用 開發者認證分三個級別:鯤鵬應用開發工程師、鯤鵬應用開發高級工程師和鯤鵬應 用開發專家。
打造 openEuler開源社區,構建跨平台、統一和開源的作業系統,建立鯤鵬計算產 業生態可長期發展的基礎。openEuler 通過社區合作,構建支持多處理器架構、統一 和開放的作業系統,openEuler 會員有華為、普華基礎軟體、深度科技、銀河麒麟和 中標軟體等國內典型的國產作業系統廠商。openEuler 開源社區以 Linux kernal、GNU 等為上游社區,定期同步上游社區創新成果,並針對 Kunpeng 處理器進行深度優化, 提供完整 OS 開發環境和上下游生態驗證環境。社區定期發布穩定的 openEuler LTS (長期支持版本),提供對應的社區支持,使能 OS 廠家基於 openEuler LTS 進一步 開發商業發行版,同時支持網際網路等用戶基於 openEuler LTS 自行定製 OS。
打造鯤鵬社區,力爭通過 5 年時間發展 100 萬開發者。鯤鵬社區為合作夥伴和開發 者提供學習和交流的平台,包括鯤鵬軟體棧(提供常用軟體、遷移和部署智能)、 鯤鵬學院(在線培訓、專業認證、雲端實驗等),鯤鵬論壇(聚集各領域人才,提 供實踐案例、技術資訊、交流分享及相關學習工具),鯤鵬合作夥伴計劃。華為表 示將鯤鵬社區打造成計算產業的主流社區,力爭通過 5 年時間,發展 100 萬開發者。
4.3.3. 鯤鵬計算產業聯盟陸續在全國落地
鯤鵬計算產業聯盟陸續在全國落地。2019 年以來,鯤鵬計算產業峰會在多省召開並 成立相關鯤鵬產業生態聯盟。據不完全統計,截至 2020 年 2 月 20 日,鯤鵬計算產 業生態已經在北京、上海、天津、重慶 4 個直轄市,吉林、山東、山西、陝西、甘 肅、浙江、江蘇、河南、安徽、湖北、湖南、福建、四川、海南、廣西共 15 個省 落地。此外,2019 年 9 月,廣東深圳市政府與華為簽署了聯合打造深圳鯤鵬產業生 態基地戰略合作協議。
我們按照核心產品、鯤鵬整機與行業渠道推廣以及其他重要產品的分類標準,梳理 出華為鯤鵬產業鏈的核心夥伴:
5.1. 核心產品(作業系統、中間件、BIOS、辦公軟體)領域的核心夥伴
5.1.1. 作業系統領域:誠邁科技、中國軟體,最核心的基礎軟硬體是最稀缺資源
5.1.1.1. 誠邁科技:積極打造作業系統生態,與華為互利互惠
5.1.1.2. 中國軟體:長期看好麒麟 OS、達夢資料庫與集成業務
5.1.2. 中間件領域:東方通、寶蘭德、普元信息
5.1.2.1. 東方通:中國中間件開拓者和領導者,「創新+華為」雙輪驅動
5.1.2.2. 寶蘭德:應用伺服器完成鯤鵬兼容認證,由電信向政府及金融橫向拓展
5.1.2.3. 普元信息:出席鯤鵬計算產業峰會並獲得華為鯤鵬合作夥伴技術認證
5.1.3. Bios 領域-卓易信息:國內領跑國際並跑,創新浪潮助 BIOS 龍頭加速成長
5.1.4. 辦公軟體領域-金山辦公:遠程辦公興起充分驗證在線化和雲化商業模式
5.2. 鯤鵬整機與行業渠道推廣領域的核心夥伴
5.2.1. 東華軟體:攜手華為鯤鵬,「鵬宵」伺服器首發
5.2.2. 神州數碼:鯤鵬展翅神碼騰飛,全力聚焦「大華為」
5.2.3. ,聯合華為打造產業生態
5.2.4. 中國軟體國際:華為雲同舟共濟夥伴,新業務轉型進行時
5.2.5. 常山北明:全資子公司北明軟體攜手華為公築鯤鵬生態
5.2.6. 神州信息:共同推動金融行業數字化,多領域方案級合作優勢互補
5.2.7. 宇信科技:聯手打造安全可控金融生態,共同服務金融業行業客戶
5.2.8. 長亮科技:多年合作建立良好基礎,多角度推動金融信息化
5.2.9. 其他合作夥伴:同方股份、拓維信息
5.3. 其他重要產品領域的核心夥伴
5.3.1. 用友網絡:以應用為核心構建生態,與華為共融共生
……
詳情參見報告原文。
隨著信息產業成為全球力量交鋒的重心,以國產化核心晶片與基礎軟體為代表的核 心底層技術不斷得到更多重視,華為驅動行業由政策引導向市場化引導發展,帶來 中國 IT 計算行業的顛覆式變革,填補中國基礎軟硬體領域的空白。我們堅定看好華 為鯤鵬計算產業生態的同時,對其中的重點賽道進行了梳理並作出重點推薦。
堅定看好核心產品領域內的核心夥伴,重點推薦金山辦公、誠邁科技、東方通和卓 易信息。中國 IT 產業此前最大的難點和弊病在於基礎軟硬體核心領域,如 CPU、 作業系統、中間件、資料庫等領域,長期由國際巨頭 Intel、微軟、Oracle、IBM 等 壟斷,因此處於產業價值鏈較低層級,主要以應用軟體和系統集成服務為核心,商 業模式以項目制、人力外包等為核心,邊際成本改善較低,規模效應不足。而操作 系統、中間件、BIOS、辦公軟體作為基礎軟體,具備產品型的商業模式,預計各領域需求擴張將帶來營收規模的迅速擴大,邊際成本隨之遞減帶來強規模效應,凈利 潤率有更高的提升空間。整體來看,作業系統、中間件、BIOS、辦公軟體這些核心 產品領域,其市場空間、盈利空間與卡位價值最大,重點推薦金山辦公、誠邁科技、 東方通和卓易信息。
其次,我們堅定看好華為鯤鵬 ARM伺服器產業鏈,重點推薦東華軟體和神州數碼。 華為鯤鵬 ARM 伺服器產業鏈是對中國現有 IT 底層運算架構的顛覆式創新,隨著整 個產業鏈布局的深入,我們預計華為鯤鵬 ARM 架構伺服器占中國整體伺服器的比 例將迅速提升,挑戰目前 x86 伺服器近乎壟斷的行業地位。華為會定位為跟高端的 晶片與核心技術層級,而由擁有 B端行業渠道與產業技術積累的核心公司實現整機 替代和超越,這也符合華為在 2019 全連接大會上表達的「華為會逐步退出 Taishan 伺服器生產」的產業規劃。在鯤鵬整機與行業渠道推廣領域,我們重點推薦東華軟 件和神州數碼。
……
(報告來源:東北證券)
獲取報告請登陸未來智庫www.vzkoo.com。
立即登錄請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