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隨著黃巾起義的爆發,社會陷入動盪,而諸侯們則趁機紛紛擁兵自重。
在亂世當中,土地、人口、金錢這些資源是諸侯們最看重的,但卻有一個軍閥願意拿出大量錢糧救濟百姓,甚至免除自己境內百姓的賦稅徭役,他便是篤信佛教的下邳國相笮融。如果只看上面的描述,或許人們會以為笮融是一個宅心仁厚、性格慈悲的佛教徒,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
儘管有過布施酒食給百姓、免除轄地居民的善舉,但笮融完全稱不上是一個好人。呂布驍勇善戰,但因為反覆無常,兩次弒主被人們視為小人,其實和笮融相比,他都要顯得純真善良不少,可見後者到底是有多麼可恨。在漢末舞台上,笮融就是這樣一個複雜而矛盾的人物,儘管他卑劣無比,但時至今日卻依然被徐州一帶的人供奉和紀念著。
笮融是東漢末年丹楊人士,丹楊兵以剽悍兇殘聞名當時,而笮融作為其中一員自然也不例外。在族群的影響之下,笮融成長得殘暴而兇悍,內心冷酷而貪婪。然而,和同族人不同的是,笮融還在機緣巧合之下信了佛教,並且一心要讓當時在中原地帶還不是很興盛的佛教開枝散葉,擁有更多虔誠的信徒。
後來,笮融率領同鄉數百個願意追隨自己的人前往徐州投奔州牧陶謙,當時的陶謙手下正缺少靠譜的武將,見笮融前來投奔,於是非常高興,當即委派他負責將廣陵、下邳、彭城三郡的糧草運輸到郯縣。結果,笮融剛剛上任就瞧准了陶謙年老好欺負,於是把這三郡的物資都運到了下邳城裡,將其據為己有。
平白無故得到了一大批物資,笮融乾的第一件大事卻並不是像其他軍閥一樣拿來招兵買馬、擴張隊伍,或者花天酒地、縱情享樂,而是"大起浮屠寺。上累金盤,下為重樓,又堂閣周回,可容三千許人,作黃金塗像,衣以錦彩。"用一筆不義之財來修建佛寺佛塔、用黃金裝飾佛像,還給其穿上彩衣,笮融的一系列舉動實在讓人感到前後矛盾,人們常說"借花獻佛",而笮融卻是"搶花獻佛"。
總之,笮融靠著奪來的物資在下邳城中廣修佛寺,廣傳佛法,鼓勵人們信仰佛教。為了吸引更多人加入信佛的隊伍當中,笮融還想了一個"連環計"。
首先,他借農曆四月八日的佛祖誕辰舉辦聲勢浩大的"浴佛會",並安排人在集會的道路兩旁設宴,讓百姓們能夠免費地享用飯食。在許多人吃不上飯被活活餓死的時代,笮融的舉動吸引了大批外來人口,也為佛教普渡眾生的觀念打了很好的廣告,這讓一部分人當即決定追隨他崇信佛教。
對於那些被吸引來卻沒有直接入教的人,笮融使出了殺手鐧,那就是宣布在自己轄地內,只要信佛就可以免除徭役賦稅。有了這一巨大福利,越來越多的人成為了佛教徒,而笮融的這一制度也被後世統治者所採納,自他之後,僧人便不必向朝廷上繳賦稅,也不會被徵發服役。不過,當越來越多的人因為逃避賦稅選擇出家後,蒙受了巨大損失的統治者們也會發怒,這就有了歷史上幾次著名的滅佛運動。
然而,正如我們在文章開頭所說的,為佛教的發展與傳播立下如此大功的笮融並非一個善人。隨著曹操東征徐州,害怕被其剿滅的笮融率領自己治下的善男信女們南逃到了廣陵。廣陵太守趙昱對笮融十分友好親切,但笮融卻因為垂涎廣陵的繁華和殷實而大開殺戒,不但對趙昱恩將仇報將其殺死,還縱兵把廣陵郡劫掠一空。
大賺了一筆後,笮融繼續南下,拜訪了駐守秣陵的薛禮,並與其共同奉劉繇為盟主。結果,薛禮對笮融盛情款待,笮融卻趁著酒宴將其殺害,並且將他的餘部收入了麾下。殺害薛禮後,笮融隱瞞此事,並繼續在表面上為劉繇效力。結果,在劉繇派出朱皓與其一同討伐劉表時,他又將朱皓也殘忍殺害。
這次,劉繇得知了細情,當即派兵攻打笮融,並成功將其誅殺,以告慰趙昱、薛禮、朱皓等人的在天之靈。如今,徐州古寺"竹林寺"中有一處樓閣喚作"弘道閣",其實就是後人為紀念推動了佛教發展的笮融而建。人們供奉笮融,是對其客觀貢獻進行認可,而他也確實作為中國佛教的早期傳播者立下了一定的功勞,對此,我們是要予以肯定的。
當然,對於笮融的劣跡,我們也要加以批判,他恩將仇報、見利忘義的各種舉動,實在堪稱小人中的小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PeIwtXMBeElxlkkay9L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