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改版後首次復盤,運營研究社內部寫作方法曝光

2019-09-16     跟小賢學運營

什麼樣的文章開頭能吸引到用戶?

我的文章有多少用戶能堅持讀完?

什麼類型的內容更受用戶的歡迎?

作為一個公眾號編輯,每天都要經受著如此的靈魂的拷問。

前段日子,微信公眾後台做出的重大改版,簡直幫了我們大忙。更新後的公眾號可以監測到每篇文章的完整閱讀率。也就是說,你們是否喜歡運營研究社文章,都可以通過數據反饋給我們。

文章完讀率53%·點擊可查看清晰大圖 根據數據分析結果,我們還總結出了讓用戶看完整篇文章的小技巧,並對套路編輯部的內容寫作 SOP 做了升級。接下來,套路編輯部又要給大家掏家底啦,冒死把我們剛完善的內部寫作方法分享出來,希望這篇不要被老闆看到。



如何寫出有吸引力的開頭?

完讀率這一指標,指的就是單篇文章的閱讀完成情況。

公眾號官方完成率統計方式,是將每篇文章都細分為 20 等分,每 5% 為一個節點,你可以詳細看到每個節點的狀態,包括具體的跳出人數和仍讀人數,以及相應的比例。

完成率統計方式:文章篇幅每5%做為一個統計節點

所以,通過完讀率,我們可以很直觀地看到在開頭部分有多少人退出了,用數據來衡量開頭是不是吸引人。

按照我們套路編輯部的文章篇幅,開頭一般處在文章 5% — 10% 的位置,我扒出了最近的 18 篇文章在 5% 節點上的跳出比例,跟大家一起分析分析。

開頭5%處跳出比例從高到低排序

1)開頭就跳出的文章都犯了什麼「錯」?

跟平台屬性不符

果不其然,跳出率最高的一篇當屬《美團總裁張川:做了8年平台,我總結了「淘寶」、「滴滴」們邁過的5道坎》。

這篇文章的開頭有點讀報告的意思,上來就是:

交易平台為什麼比信息平台價值大?商品平台為什麼領先於生活服務平台?

......

文章開頭

許多小夥伴都還沒搞清楚「交易平台」、「信息平台」、「商品平台」分別指什麼,文章就開始說平台的商業邏輯了。

畢竟,這篇是來自美團總裁張川的採訪,是基於操盤手的視角講背後商業邏輯的,閱讀的門檻也比較高,多數人在看公眾號時很難去讀一些晦澀的文章。

跟標題預期不相符

《騰訊、頭條悄悄做的產品,希望你永遠用不上》這篇文章的開頭跳出率也出奇的高。

這篇文章的打開率在 5.3% ,算是相對可以的,得益於標題「騰訊、頭條悄悄做的產品,希望你永遠用不上」,標題有大廠背書,又引起用戶好奇。

點進來後看到了和預期不相符的信息:「全球每年約有 550 萬兒童被販賣,市場估值每年超過 120 億美元」,發現文章是講「大廠找人產品」的,於是,14% 的小夥伴在這時候就選擇跳出了。

開頭5%處用戶跳出比例

2)什麼樣的開頭,能吸引用戶讀下去?

好的開頭,就跟坐滑滑梯一樣,讀者順著我們的思路就走下去了。

多數情況下,這樣的開頭能夠承接標題的好奇,把它延續下去;又能吸引住讀者,搞笑幽默,拉近跟讀者的距離,同時故事性又比較強。

問題式

比如我們近期表現最好的《憑「雜耍」抖音圈粉700萬+,這位「女俠」有多野?》這篇,大家順著標題的「女俠」進來,開頭就看到玲爺快准狠地用兵乓球來擰上瓶蓋。

我們交代玲爺的背景「粉絲數750w,55個視頻獲贊7866w」後,提出問題:「這個韶關女孩到底有什麼魔力?她為什麼能火?背後又有哪些故事?」

這樣的問題能夠讓讀者去思考,引發讀者好奇心,然後讀者會帶著問題在文章尋找答案。

再比如《換臉軟體ZAO深夜刷屏,背後是色情灰產的狂歡》的這篇文章,當天正好是個小熱點,大家都在寫 ZAO 能不能成功,而我們在轉載的引導中提出問題:

ZAO 用我們的肖像去做什麼?ZAO背後到底藏著怎樣的灰色產業?

通過開頭中背後灰產的引導,避免跟其他公眾號同質化,也牽動了讀者的好奇心,帶著他們去深挖。 所以,「問題式」不失為寫開頭的一個好方法。

表達觀點式

近期我們追的熱點「蘋果發布會」表現也不錯,開頭我們引用了網上的一些吐槽「浴霸攝像頭」、「桂林西瓜霜 logo」,畫風比較輕鬆幽默。

然後表達觀點:蘋果除了攝像頭還有套路啊,庫克努力賣蘋果的樣子,像極了當年的老羅......

蘋果發布會文章開頭5%

觀點犀利,又在開頭告訴大家:我們這篇講的是發布會套路,才不是什麼科技測評呢!這種不一樣的角度,能極大地調動起用戶閱讀的興趣。

嘮嗑式

在講正文前,作者還可以先講講自己最近的狀況,或者說一下以前做過的事情,拉近跟讀者的距離,讓讀者更能認同作者寫的東西。

比如說《上海計程車差點「要了我的命」!》這篇文章,我們以第一人稱的視角,講述從武漢回來,在上海虹橋機場打車的個人經歷。

打車的經歷大家都有,就像跟朋友嘮嗑一樣,跟你說說這周末我居然遇到這種司機!嘮嗑式的開頭非常容易拉近跟讀者的距離,讓讀者有種「沒錯!我也遇到過」的認同感,順帶還提升了一下文章的互動量。


什麼樣的文章用戶有耐心讀完?

一首歌需要有好聽的旋律,高潮迭起節奏,才能吸引你一直聽下去。寫文章也是一樣,好的內容可以讓用戶沉浸其中無法自拔,想退出去都難。

我們對文章的完整閱讀率做了一個排序,發現了完讀率高的文章都有 3 個特點,深入分析後,我們還總結出了 3 種最受用戶歡迎的文章結構。

1)完讀率高的文章有什麼特點?

字數少

根據數據分析結果顯示,我們發現完讀率和字數存在著明顯的正相關關係,簡單來說就是,字數越多的文章,用戶越難讀到最後。

所以,在微信公眾號環境下,文章篇幅不宜過長,3000 字左右最佳,字數再多就給用戶造成壓力了。

故事性強

完讀率排名靠前的文章,一般來說故事性都比較強,比如《上海計程車差點「要了我的命」!》以及《憑「雜耍」抖音圈粉700萬+,這位「女俠」有多野?》。

這兩篇分別講述了個人經歷和抖音網紅博主背後的故事,閱讀起來很輕鬆。

實用性強

乾貨足,實用性強的文章,完讀率排名也都比較靠前。比如剖析 Costco 會員策略以及分析蘋果發布會營銷套路的這兩篇文章,用戶讀下來會有很強的獲得感,自然不捨得跳出來。

2)在讀到哪個地方用戶最容易跳出去?

根據完讀率的數據顯示,我們還發現用戶在文章的 20%~30% 左右的地方很容易跳出去,深入分析後,我們找到了讓用戶讀不下去的主要原因。

進入主題節奏太慢

比如《比炒鞋還燒錢的盲盒,如何讓人「中毒」1年花70萬?》這篇文章就犯了囉囉嗦嗦、進入主題節奏慢的錯誤。根據數據顯示,用戶讀到 25% 的地方,跳出比例高達 7 %。

這篇文章的主題是為什麼大家會對盲盒上癮,炒盲盒有多賺錢,而這部分講得是盲盒系列產品之一 Molly 的發展歷程,篇幅過長,進入主題太慢,難怪用戶都沒耐心繼續看了。

文章內容 25% 處

所以,文章內容儘量快速進入節奏,不能太繞太囉嗦,尤其要注重文章內容 20%~30% 的內容寫作。

內容過於均勻,沒有重點

比如《深扒整容界「小紅書」,平台亂象背後有哪些行業內幕?》這篇文章中間部分跳出率比較高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內容過於均勻,沒有重點。

從沙雕廣告,到平台套路,再到行業幕後的灰產,乾貨內容不夠深度,平台內幕挖得也不夠,用戶看文章的時候沒有什麼獲得感,自然也不願意讀完了。

3)什麼樣的文章結構,更能引人入勝?

通過對完讀率的分析,我們從常用的 10 多個文章框架中,選出了 3 類引人入勝的文章結構。

是什麼+怎麼做

適用於乾貨類、熱點類文章。

這種是比較常規、好操作的文章框架,我們很多完讀率高的文章都是這樣的結構。我們在追熱點、寫乾貨文章的時候比較常用。

舉個例子,在寫 Costco 會員運營策略這篇文章,我們在開頭闡述熱點事件,第一部分主要講 Costco 會員是什麼?會員策略是怎樣的,第二部分主要講如何運營會員(怎麼做),這樣一來,用戶的獲得感大大增強。

在這基礎上,還可以延伸出更加分的文章結構,比如在寫完「是什麼」的時候適當分析下現象背後的原因,可以進一步降低用戶的理解門檻。

於是在原框架基礎上,我們延伸了兩種不同的框架,「是什麼為什麼如何應對」,以及「是什麼為什麼觀點」,這兩種框架同樣適用於乾貨類和熱點類文章。

現象+觀點+分析+總結

適用於熱點類、商業分析類文章。

以《快手網紅:東北經濟「新支柱」?》這篇文章為例。文章首先描述一個現象:很多帶貨力超強的網紅都是東北籍的。然後發表觀點:很多人通過直播、短視頻帶來了當地的經濟增長;

進一步分析為什麼快手上東北的網紅這麼多,當然啦,這種分析不能停留在表面,而是要追根溯源,比如這篇就是從東北的歷史和文化上做深入研究,最後做出總結。

這樣一來幫助用戶透過現象看本質,能夠更客觀地看待東北以及東北網紅。讀者們在增加談資的同時,能更加理性地看待問題。 同樣,我們在「現象+觀點+分析+總結」的文章框架基礎上,延伸出了兩種框架:「現象深扒幕後解決方案」,以及「現象觀點解決方案」,這兩種框架同樣適用於商業分析類和熱點類文章。

故事+乾貨+雞血+雞湯

適用於個人成長/人物故事類。

不管是復盤自己的成長,還是寫人物大佬的故事,用這種結構會讓文章的可讀性增強。

比如在定《從險被辭退到明星員工,我逼自己養成了這4個習慣》這篇文章的框架的時候,我們就會思考,怎樣的文章結構會讓用戶讀完感覺學到了,被激勵到了,並且印象深刻。

所以就嘗試第一部分講述辛酸故事經歷,第二部分分享快速成長的方法,接下來會給用戶打雞血,激勵用戶行動起來,最後來一句雞湯讓用戶印象深刻並轉發。

如果不是文章篇幅過長,相信完讀率還會更高。


什麼類型的文章更受歡迎?

如果說以上你都做到了,這篇文章內容上一般不會差啦。但也會有出現一些摸不著頭腦完讀率特別低的情況,可能就是選題的失誤,你寫了篇用戶壓根就不關心的文章。

選題不對,文章白費。

從完讀率來看,近期文章表現最好的是《上海計程車差點「要了我的命」!》,它是非常生活化、故事性的選題,人人都有打車的經歷,嘮嗑式的開頭,好友對話式的寫作方式,一半人都是有耐心讀到底的。

這樣的選題門檻低,文章內容是任何年齡段和用戶圈層都可以看得懂的。

包括「抖音玲爺」、「東北快手網紅」這些選題,都是屬於輕鬆詼諧,又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這種選題會比較接地氣,讀者很輕鬆就能看下去。

選題還可以去蹭名人、追熱點,比如說「Costco」、「蘋果發布會」、「換臉ZAO」,都是在當下熱點出來的時候迅速追上的,這樣的文章的數據一般不會差。

而跟我們生活相對遠一些的,許多用戶就不會不關心了,走馬觀花看個大概吧。

畢竟,現在自媒體號實在太多了,想抓住讀者注意力,在我們這花幾分鐘時間實在不容易。

像「網絡清道夫」、「明星『下海』當網紅」、「大廠公益」這類文章,讀者很容易覺得關聯度不大,我知道你在說這個事就行了,沒有看完的興趣。

從關聯度來說,我們平台的定位是「運營幹貨」,上運營社,找組織,學知識,商業分析類的文章就不太符合我們平台的定性。

所以,《美團總裁張川:做了8年平台,我總結了「淘寶」、「滴滴」們邁過的5道坎》那篇文章在我們平台完讀率不高,但是在其他平台上表現很好,而且這篇文章仔細讀下來確實很有深度,分享量也高。



結語

閱讀完成率是對你寫作能力水平的量化評估,你需要選題、標題、開頭、內文都需要環環相扣去吸引讀者讀完。

這也意味著公眾號編輯們將面臨更大的工作挑戰,如果用一句話來總結的話,則是——

開頭難,過程難,結尾更難。

今天我們結合圖文數據分析,給出了運營研究社內部寫作的方法復盤,相信對你克服寫作困難會有幫助。但是,想讓用戶看完內容,產生「寫得真好!分享出去」的想法,又是另外一回事兒了。

· 知 · 識 · 日 · 歷 ·

36小時銷量破5000!《知識日曆2020》精選 366 個網際網路和生活的好問題,回答覆蓋經濟學、心理學、營銷學等 9 大專業領域。實力與顏值並存的日曆,讓你每日一撕,漲點知識!快來掃描海報二維碼購買吧~

什麼樣的文章能讓你認真讀完?

歡迎留言和我們分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PbSJOW0BJleJMoPMvI2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