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五,我的洪五。
你不是我的祖籍,
卻是我的故鄉。
你是我靈魂的老家,
是開始也是歸宿,
是溫馨的回憶,
也是無邊的鄉愁。
洪五老家,是跟隨奶奶小腳的蹣跚,
洪五老家,是兒時木樁課桌條凳板。
洪五老家,是大溝水灣的鵝卵石,
洪五老家,是爬牆跳柵的大戲院。
洪五老家,是父親晚飯時的一壺老酒,
洪五老家,是母親攤煎餅飄散的炊煙。
洪五老家,是矸石山下撿煤的歲月,
洪五老家,是礦工子弟成長的搖籃。
洪五老家,是左鄰右舍的鹹菜陶罐。
洪五老家,是青磚紅瓦的平房小院。
洪五老家,是南北路上的露天電影,
洪五老家,是春節遊子歸來的拜年。
洪五老家,
是所有洪五人,
走過了萬水千山,
抹不去的眷念。
洪五老家,
是幾代洪五人,
流布在四面八方,
無法割捨的情緣。
——2019年10月11日,寫於去洪五老家的3路公交車上
聞悉洪五已進入拆遷程序,冒著秋雨我們幾個發小相約,回老家看看,也算是最後向即將消逝的洪五宿舍作個告別!乘上3路公交車,行進中幾十年前回家的感覺油然而生。
從淄川開車趕來的髮小
已經改為羅村鎮中心學校,我們的洪山礦校舊址。離別校園46年。先進學校看看。
2016年我們留影的最後一座教室,現今已蕩然無存。
在這熟悉的地盤、陌生的環境,留下我們的合影紀念。
當年全校的男子跳遠、女子跳遠、女子60、100米、800米的徑賽冠軍們,在塑膠跑道上找找當年的感覺。
這夥計跌倒式撞線,演砸了。
以下是洪五宿舍的主要通道上的商業街:
這個道業不知如何?
秋風蕭索下的老人
一分會的停車場
以下是各自在自己原來的家門口留影:
在離別48年的家門口留影。
我與發小前後房住,他家的門對著我家的窗戶,夏天我倆爬窗戶來回走動。
這夥計家的房子沒賣,是我們中唯一有洪五房產的,作為房東租給別人了。
2004年我母親搬到了張店,我家離開也15年了,我們一行中,我家是離開洪五宿舍時間最短的。
與妻子在家門口留影,我倆在院子裡留過很多影,唯獨沒在這院門外留過影。
以下是巧遇老鄰居的場景:
別了!我的老家!再走走看看:
前些年新蓋的樓房和舊房的對比
這是童年戲水的大溝大灣,水已經乾涸枯竭。
面對大溝,勾起童年的多少記憶。
合個影,再見了大溝!
改造後的街道煥然一新,這是文化街標識。
這是60年代洪五宿舍未改造前的原平房。(張宗生提供)
洪五,50年代有座木結構的大戲院,60年代新建了一座,都先後拆除。這是70年代中期建的俱樂部。
這是通往洪山礦一立井的路
舊街道
開始拆遷的舊房
在洪五的路邊店午餐
俺住了六十多年的「洪五」,咋就成了「紅五村」?
(曹會明圖文)
一個車站怎麼兩個站名(曹會明圖文)
(以下為趙守軍、紀尊勇今年9月拍攝的圖片)
未來的洪五新貌
文 / 西樓老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