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三十而已》從開播到現在,賺足了觀眾眼球。
其實,不如說多數人從中找到了共鳴,三十歲的我,也在生活中迷茫,不知所措。
「大城市容不下肉身,小城市放不下靈魂」,動輒幾萬、十幾萬一平的一線城市,真的很難容下小小的身軀。咖啡廳里只有速溶咖啡的小城市,或許連喝慣了手磨咖啡的蘇大強都無法滿足。
劇中的王漫妮在上海漂泊了八年,仍然沒有能力買房,還要面臨隨時要漲房租的房東,不與他人合租已是居住的最好狀態。大城市的人最怕什麼?失業!沒有收入不能支付房費,是擊退漂泊一族的致命傷。
像她一樣回到家鄉嗎?習慣了大城市徹夜燈火通明的喧鬧,就忍受不了小城市晚7點街上無人的冷清。大城市中的自己被淹沒在人群中,回到家鄉被過分關注的反差,有些喘不過氣。
看到網絡上有一張孤獨等級表,從一個人逛超市,到一個人吃火鍋,等級最高的是一個人做手術。對於在大城市中打拚的人來說,也算是常態,多數時候還是要靠自己。父母所在的老家,只能是退路。
一二線城市的房價與工資不成正比,以今年為例,本就面臨就業難的大學生,今年更是難上加難。應屆生畢業後拿到幾萬塊的月薪已經讓人很開心,相比較北上廣深幾萬,十幾萬的均價來說,買房也很費力,更別說那些幾千塊月薪的年輕人。
這幾天華為「天才少年」計劃中,最高一檔年薪的博士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專業的張霽,起薪是201萬元,另一個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的博士生姚婷,年薪為156萬。這兩個百萬年薪級別的畢業生,讓大家羨慕不已,對房有執念的中國人,開始為他們買房操心,覺得這樣的年薪買房不要太容易,一年可以在一個二線城市買兩居。
而年薪156萬的博士姚婷在回答記者關於年薪如何使用時說:第一個想到的是可以讓家人生活得更好一點。但說到具體使用,姚婷有些無奈地表示:「156萬放在房價都要10萬一平的深圳市來說,感覺也很難做些什麼。」
百萬年薪的人在買房問題上也直呼很難,那對拿著普通薪資的畢業生來說更是難上加難。所以,中央一直強調穩樓市,房住不炒的長效機制,也為解決剛需人群的住房問題。
曾有數據顯示,我國育齡婦女人數出現下降,2018年降至3.5億,預計到2030年將降至3.0億。到時候,20-35歲生育高峰期婦女將減少41%,後續出生人口可能出現大幅下滑,預計2030年將降至1100多萬、較2018年減少26%。未來,單身人口將不斷增加,人口也會下降。
未來十年,房地產不會迎來過大波動,今年受疫情影響下,房價有所下降,人們期盼已久的事情終於到來,但以後房價不會一直低迷。有人說,房子是生活的底氣,後退的體面。對於本身居住功能來講,不要賦予它過多的屬性,也不要用年齡衡量自己,三十而已,也不必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