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計誰都沒有想到,開播時口碑爆表的《我是餘歡水》,竟然因為最後一集中綁匪的突兀台詞「求拳得拳」,評分一路跌到7.4。
有趣的是,最近有部新開播的美劇,女主的「反女權行為」可比《我是餘歡水》里的綁匪厲害多了。
但這部劇不僅沒有遭到差評抵制,反而獲得了豆瓣9.1的超高評分——《美國夫人》。
很多人一開始關注到這部劇,是因為演員陣容強大。
不僅有「大魔王」凱特·布萊切特坐鎮主演,還有不少重量明星加盟。
其中,凱特·布萊切特飾演的女主菲利絲·施拉夫利,是一名共和黨保守派人士,也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最活躍的社會活動家之一。
她一生堅持右翼立場,反對女權主義、同性婚姻和墮胎合法化。
但在起初,她並沒有投身相關活動,而是更關心核限制協定、國土安全等議題。
只可惜,因為女性的身份,她連續兩年在議員競選中失敗。
為了能夠脫穎而出,她決定另闢蹊徑,從當時正被火熱討論的《平等權利修正案》和風頭正盛的女權運動入手。
《平等權利修正案》,簡稱ERA(Equal Rights Amendment),早在1921年就在美國國會中被提出過。
後來因被認為「會改變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扭曲傳統家庭價值」等理由,而遭到擱置。
直到1971年,隨著第二波女權主義興起,ERA才被再次提出,並於1972年在參議院獲得通過。
整個法案,其實一句話就能概括:不得以性別為理由否認或剝奪法律規定的平等權利。
以現在的眼光來看,這是天經地義的,沒有任何討論的必要。
但在當時,很多女人卻並不這麼認為——
菲利絲正是抓住了她們的心理,成立了一個STOP ERA的社會活動組織,並在全國建立分部,影響越來越大。
按照美國憲法規定,ERA在參眾兩院通過後,還需在四分之三以上的州議會通過才行。
起初,在女權主義者們的努力下,事情進行得非常順利——到1973年底時,已有30個州通過,距離目標只剩下8個。
哪知道,在菲利絲領導的反ERA運動和其他因素影響下,局面開始發生逆轉。
在隨後的幾年裡,ERA總共只得到了5個州批准,1977年後更是再也沒有一個州通過,使得ERA最終以3州之差而夭折。
聽起來不可思議,但這就是真實的歷史。
事實上,哪怕是到了今天,劇中人物反對女權的理由、對反女權進行辯護的邏輯,在我們周圍也十分常見。
首先,將男女平等,曲解為抹殺男女之間的差異。
菲利絲就曾經聲稱,一旦ERA通過,男女會共用衛生間,女性會像男性一樣被徵兵。
其次,一些女性感覺「自身存在的價值」會被女權抹殺。
劇中的家庭婦女們之所以會支持菲利絲,就是源於激進女權對家庭和婚姻的否定。
她們奉行「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擔心ERA會讓自己在照顧家庭的同時外出工作,背負雙重負擔。
正是這些問題的存在,讓菲利絲敏銳地找到了家庭婦女的軟肋。
她通過共情和煽動性言論,把她們拉攏過來,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反女權力量。
最終,依靠創造性的思維、超高的情商和八面玲瓏的政治能力,菲利絲成功讓不少人轉向她的陣營,並對美國女權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不難看出,有別於大多女權題材的影視作品,本劇破天荒地將主角放在了反女權的代表人物身上。
那麼回到開頭的問題,既然《美國夫人》的劇情看起來如此「三觀不正」,為什麼它沒有「求拳得拳」呢?
這是因為,儘管本劇主角是一位反女權人士,但它的本質是用「反女權」的成功,來對女權運動失敗做出深刻反思。
我們可以看到,劇中的菲利絲哪怕身為反女權運動急先鋒,在生活中也無時無刻不遭受著男權的傾軋。
她有著從政的理想,但在家裡依然要扮演好主婦的角色。
丈夫會在她表示不想的時候,仍然強行與她發生關係;表面上支持她的工作,內心卻從不覺得她能成功。
在工作中,明明大家職位平等,但男議員們卻把她晾在一邊,讓她做筆記,仿佛女人只適合做秘書的工作。
更有甚者,對她進行勾肩搭背的騷擾。
綜合來看,菲利絲本身就是男女不平等的受害者。
但她作為一名政客,仍然選擇了利用「反女權」來達到事業成功,不論立場如何,這本身也是女性力量的一種彰顯。
令人惋惜的是,從她領導的反女權運動以來,到80年代反墮胎運動的高峰,再到特朗普上台後美國的急速右轉……儘管2020年批准ERA的州已達到了38個,但結果如何仍未可知。
作為本劇的主演兼製片人,布蘭切特曾在採訪中表示:去回溯一個歷史時刻的唯一原因,是找出我們是如何走到今天這一步的。
而我越看越覺得,本劇對國內女權話題的討論也同樣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劇中表現,一些女權人士在推崇女性獨立時,產生了傲慢的歧視,把家庭主婦批判為愚蠢而不自知的奴隸——你如果做全職媽媽,就是愚蠢,不明事理。
這讓主婦們深感屈辱,開始敵視女權運動,加入了女主的反女權陣營。
微博上,類似的言論也不少見,結婚的女性被他們稱作「婚女、賠錢貨、上門驢子……」
我想不明白,一句「碰瓷女權」的台詞就會讓你們義憤填膺,怎麼轉過頭來貶低起女性來比誰都狠呢?
難道在你們的眼裡,想結婚或者結了婚的女人就不是女人了?
上世紀七十年代,美國的女權主義者因為歧視全職主婦而導致女權運動的失敗;今天,你們打擊面更廣,歧視所有結婚的女性。這是幾十年前就被證明的錯誤,你們怎麼還會犯呢?
劇中還有這樣一個情節,當女權運動者在街頭高喊口號時,女主卻帶著家庭主婦給男人們發麵包,麵包上還寫著「持家者送給養家者」這樣的標語。
對於本來持中立態度的男性選民來說,一邊是群情激奮的女權運動者,一邊是溫柔的主婦和美味的麵包,換作是你,會支持誰呢?
這就讓我想到開頭提到的「餘歡水台詞事件」,「女權主義者」們集體給那部劇打一星還不夠,而是把惱怒繼續發泄到團隊、演員的身上,說胡歌等人是「男權狗」。
請問,一個持中立的態度的胡歌粉絲,看到這樣的言論之後,會支持你們的這種「女權運動」嗎?
之前我真沒想到,這種四處樹敵的言論,居然隨處可見。
有明言自己「搞女權就是要全方位打壓男人」的;
有謾罵「男人最惡毒,中國男人長得丑」的;
還有狂開地圖炮的;
這些所謂的「女權主義者」,你們想過沒有,你們每一句這樣的言論,都是在把中立態度的人推向你們的對立面?
任何歷史進步,都是靠一代代人持續的探索與犧牲換取來的。平權之路任重而道遠,它既需要全人類的共同努力,也考驗著全人類的集體智慧。
但是恕我直言,從上面那幾條言論里,我真的看不到你們的智慧。
男女之間,沒有不可調和的矛盾,你們再怎麼挑撥也是徒勞;想結婚、結了婚的女性,一樣可以獨立自信,你們再怎麼污名也只能顯出你們的狹隘。
最後,女權不是你們那麼搞的,求你們別給女權招黑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PSBwx3EBiuFnsJQVFHX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