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給大家安利了不少網飛出品的紀錄片,有的打破固有偏見,正經科普了冷知識;有的用高科技手段探索自然,帶我們領略生物的另一面;還有的回顧歷史,完整復盤令世人震驚的罪案。
比如今天聊的這部紀錄片,就給我們講述了一起駭人聽聞的案件,打開前真的需要鼓起勇氣——《蓋布瑞案:消逝的小生命》。
片名中的人名蓋布瑞(Gabriel),指的是一個名叫加布里埃爾·費爾南德斯的8歲小男孩。
在家人眼中,他是個討人喜歡的孩子,性格溫和開朗,從不給大人們找麻煩。同學們也都覺得他待人真誠友好,是個值得交的朋友。
然而,2013年5月24日,加布里埃爾的生命在洛杉磯兒童醫院戛然終止,死因並非疾病和意外,而是被媽媽和她的男友活活虐待致死。
據醫院急診室醫生講述,加布里埃爾被送到醫院時幾乎遍體鱗傷:頭部顱骨骨折、頸部燙傷、面部布滿傷口和淤青,腳踝處有捆綁勒痕,體內有多顆子彈,皮膚有多處香煙燙痕,腳底有被拖拽過的痕跡……
這裡就不給大家看照片了,因為光是這個傷情示意圖就足夠觸目驚心。
因為傷情嚴重,加布里埃爾在被送去醫院的兩天後不幸去世。
8歲男童的死亡,引起了《洛杉磯時報》記者的注意,他們根據收集到的各路資料,發表了一篇有關加布里埃爾之死的文章,在當地迅速引發軒然大波。
人們紛紛走上街頭,為這個孩子的死亡發聲,要求政府為他討回公道。
這個事件的矛頭,首要對準的便是加布里埃爾的媽媽珀爾及其男友伊紹羅。
當晚他倆發現加布里埃爾沒了呼吸,都打過911,但對於傷情原因卻遮遮掩掩,一個說兒子是「從浴缸里跌倒」,一個說他是「跟兄弟打架」。
但經過屍檢和警方取證,兩人的說辭在法庭上被直接推翻。
法醫發現,加布里埃爾生前雙側肋骨骨折,骨折處癒合程度新舊不一,意味著他曾先後多次遭遇暴力擊打,且沒有及時得到治療,每一次呼吸都要忍受骨折帶來的疼痛。
不僅如此,法醫還發現加布里埃爾的胸腺嚴重萎縮,意味著他生前處於極端情緒和生理應激反應之下,時間長達數個月,同時還有鈍力造成的顱內出血。
最令人震驚的是,加布里埃爾的胃裡不僅沒有食物,還出現了可疑的灰色顆粒,之後被證實,那些顆粒是他家裡的貓砂。
也就是說,這個小男孩的死亡並非一朝致命,而是經歷了長達數月的非人待遇。
除了毆打和禁食,他每天都會被綁住手腳、蒙住眼、堵住嘴,鎖進一個狹小的柜子中,在黑暗中惶惶度日……
看到這裡,「慘無人道」已經不足以形容罪犯的暴行。
案件開庭時,法警也事先告知旁聽群眾,如果過程中感覺自己情緒失控,一定要立刻離席進行自我調整。
唯一令人欣慰的是,這起虐童案的兇手最終得到了法律的制裁。
伊紹羅因犯一級謀殺罪,被判處死刑,加布里埃爾的媽媽因主動認罪,被判終身監禁,不得假釋。
在宣布判決結果前,負責審理的法官破例進行了點評——
「我們不能說被告們的行為如同牲畜,因為牲畜都知道如何關愛自己的後代。我作為法官本不該進行點評,但我真心希望你們(被告)半夜醒來會飽受良心的折磨,儘管你們可能不會有這種感覺。」
在美國涉及兒童虐待的案件中,加布里埃爾案是少有的兇手被判死刑的一例,同時也暴露出相關機構的種種弊端。
實際上,加布里埃爾的死亡,本可以輕易避免。
當地設有兒童與家庭服務部(DCFS),這個機構的主要職責之一,就是保護兒童的安全。
他們設有熱線電話,一旦接到舉報,就會派出社工進行上門調查,流程包括問詢監護人、查看家中的水、電、氣和食物儲備情況,並且重點觀察兒童的健康狀況。
這個實地調查流程的最終目的,就是儘可能通過確鑿的證據,判定兒童的人身安全。
然而在加布里埃爾的案件中,DCFS的監督職責可謂全線失守。
最初發現加布里埃爾遭遇家暴的是他的老師,在果斷打了舉報電話後,老師得到了一個社工的回覆,說會去孩子家裡調查。
但這個社工是個毫無經驗的新手,對於「家長把孩子打出血」的舉報,她竟然只是做了簡單的記錄,連加布里埃爾本人都沒見到,就終止了調查。
而這次登門調查,讓加布里埃爾遭到媽媽的一頓毒打。老師再次見到他時,發現臉上帶著更嚴重的新傷,還謊稱自己是摔傷。
因為在他內心已經認定,一旦向老師說了實話,自己就會被打得更狠……
除了社工之外,嚴重失職的還有當地警察。
幾個月里,警察曾多次接到報警電話並前往查看。
但每次他們都輕信伊紹羅的說辭,認定加布里埃爾生性調皮、應該被打,甚至幫著伊紹羅嚇唬他——如果再調皮,就會被抓進監獄。
想像一下,一個8歲的小男孩,遍體鱗傷之際看到警察到來,得到的不是保護而是恐嚇,內心會是多麼絕望。
可以說,正是因為這些機構的不作為,加布里埃爾在絕境中越陷越深,最終在痛苦中離開了人世。
更讓人心疼的是,這個名叫Gabriel(大天使)的男孩有一顆單純的天使心,即便生前遍體鱗傷,還依舊執著地希望得到媽媽的愛,會擠出笑容給媽媽製作母親節賀卡……
這個案件中,雖然兇手最終得到了嚴懲,但受到傷害的,遠遠不止加布里埃爾一人。
在庭審過程中,加布里埃爾的祖父在法庭上落淚,後悔自己明明知道他在媽媽那裡過得不開心,卻沒有做出實質性的行動和爭取。
而目睹他被毆打致死的哥哥和姐姐,也因為這件事產生了心理陰影,需要接受疏導。
每當這類案件發生後,普通民眾在憤怒之餘,更多的是希望案件能夠催促相關法律儘快跟上。
比如1994年,7歲女孩梅根綁架姦殺案,催生出「梅根法案」,建立了統一的性犯罪資料庫;
2008年,趙斗順強姦幼女案(素媛案原型),促成了韓國修訂未成年人保護法,並推動了將性侵未成年人的罪犯處以「化學閹割」的立法進程。
而今天說的加布里埃爾案件也不例外——案件發生後,眾多兒童福利機構官員成立了「藍帶委員會」,致力於糾正系統內部弊端,推動制定更完善的兒童保護議案。
但僅僅依靠法律,並不能從根源上阻止悲劇發生。
「藍帶委員會」的各項議案還沒來得及通過,洛杉磯就又發生了一起兒童遭遇虐待致死案,案情與加布里埃爾的遭遇,竟出人意料地雷同。
小男孩安東尼被媽媽及其男友虐待長達6年,期間有人多次舉報,但都被兒童與家庭服務部忽視。
在影片拍攝期間,劇組多次嘗試與這個部門取得聯繫,但最終還是沒能順利採訪到相關人員。
這兩個令人痛心的案件,所反映的其實是同一個現象——當法律和制度出現漏洞時,總有人想方設法去掩蓋,而不是解決問題。
一旦這種思維固化,就會有更多無辜的兒童受到傷害,而那些提出問題的「吹哨人」,也會在無奈中對政府職能部門漸漸失望。
同時,這類虐童案件也在提醒我們每個人,生活中真的有惡魔存在,他們冠冕堂皇地尋找各種藉口,將自己人生的失敗失意發泄在無辜的他人甚至是自己孩子身上。
還有一種邪惡叫「無視」,當人們發現了問題卻因為各種藉口選擇沉默時,也是在助長罪惡。
最後我想說的是,作為普通人,我們如果發現身邊有孩子遭受傷害,千萬不要選擇沉默,也不要因為「這是別人的家事」而產生顧慮。因為你的一次挺身而出,很可能就從惡魔手裡救回一個天使。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4Az6rnABgx9BqZZIJMw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