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玉門關,半部河西史:高度濃縮邊關情結的8首邊塞詩

2019-06-19     聊史補丁

文/王玉(玉與君說)

玉門關,它不只是屹立在西北蒼涼戈壁上的一座關隘,更成就了所有中國人千百年來揮之不去的邊關情結。

01

或許任何一種文學載體也沒有像唐詩一樣千百年來一直占據著中國人精神的制高點。

在浩如煙海的唐詩中,李白杜甫雙峰橫絕,其餘眾人峰巒疊嶂,詩人們撐起了大唐風雅的半壁江山。其中邊塞詩,作為一種特殊的題材,它獨有的蒼茫與豪邁,令人百讀不厭。

邊塞詩,大都描述的是戰火的硝煙、戍邊的艱辛,字字烽火,句句蒼涼,而走入詩人筆端最多的地方,或許是非玉門關莫屬了。

這個地名,在一定意義上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名字,它更代表著一種悲壯、一種意象、一段歷史、一座豐碑。玉門關,雖孤獨地屹立於青海長雲之間,但它卻成就了所有中國人揮不去的邊關情結,牢牢地烙印在了我們民族的心頭。

秦時明月、漢時關隘,陽關折柳、輪台送君,這特殊的意象,孤寂一如那塞外的羌笛,悠悠千年揮之不去。

02

王維那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是一副蒼茫孤獨的畫卷,定格成了西北邊塞詩歌的豐碑。

邊塞詩中,王維的確堪當大家。他在唐詩里已風采了千年,作為詩人,王維或許是最為順達的,不僅詩畫雙絕,更兼仕途風流,據說李白對他也只有羨慕的份。


人說才子風流,這句話用在王維身上或許是最恰當不過的了,據史書記載,年輕的王維風流倜儻,俊朗飄逸,不僅詩寫得好,對音樂和繪畫還有著獨特的造詣,這樣的風流才子,就連唐玄宗妹妹玉真公主對王維也是愛慕有加。

所以從王維的詩歌中是看不到悲憤與控訴的,更多的是抒發大自然的山河壯麗。他遊刃有餘地游弋於盛唐的天空,中年以後,王維遠離了仕途,學莊信道,並留下了不少錦繡詩篇令人稱道。

王維與玉門關的淵源始於唐開元二十五年,當時的河西節度使崔希逸大勝吐蕃,王維以監察御史的身份出使塞上,犒勞軍士。玉門的孤寒、征戰的艱苦、戍邊的孤獨、思鄉的惆悵,讓詩人感觸頓生,從而創作出了一系列以軍旅題材為主的邊塞詩歌。

王維沒有統兵打仗,但他卻用一支筆鑄就了無數人的邊關情結,不得不承認,後世人對西部的嚮往其實都逃不過他的那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03

其實,除了王維,漢唐以來很多邊塞詩人,也為玉門關寫下了數不盡流傳千古的名篇,這些詩歌在一定意義上,賦予了玉門關,這座西部荒涼戈壁灘上的關隘奪目的光輝。

在邊塞詩人高適的筆下,玉門關是塞上聞笛的鄉關之思,這羈旅鄉思吹遍了關山:

《玉門關聞笛》

雪凈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

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


大詩人李白,更是一生都在渴望著報國從軍,他時常把自己看作談笑間揮退三軍的謝安,不過詩人天生的氣質,使他不具備領兵統帥的才能,也只能在自己的詩歌里揮灑馳騁疆場的豪邁。

《關山月》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不得不說,李白的確是詩詞妙手,他筆下的玉門關一掃陰霾與蒼涼,展現出另一番雄偉壯闊的邊塞風光。

我們許多人都是在兒時的誦讀中通過一位名叫王之渙的詩人認識的玉門關:

《涼州詞》

黃河遠上白雲間,孤城遙望玉門關。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從此,這座塞外的雄關在代代相傳的朗朗書聲里被永遠刻在了我們的心頭。

04

據史書記載,玉門關始置於漢武帝時期,因西域輸入玉石時取道於此而得名玉門關,它與陽關都是當時重要的屯兵之地,也是重要的商旅往來的要道。一匹又一匹的駱駝從玉門出發,又向玉門歸來。胡天飛雪,大漠飛歌,那是怎樣的一段歷史?

有人說,一座玉門關,半部河西史。

對於遠征的將士而言,玉門,不僅是一道地理意義上關隘,更是他們心靈的故鄉。

玉門關外,戰爭從未停歇,古來征戰幾人回?回望玉門,遠征的將士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家鄉,因此東漢駐守西域十三年的都護班超在垂暮之年曾上書皇帝:「不敢望到酒泉郡,但願生入玉門關。」

戰爭從來都是悲壯殘酷的,馳騁疆場又有幾人有霍去病「應募玉門關外去,請纓生系左賢王。」的威風凜凜,大多數的人都是戰死沙場,有去無回。

這裡曾經羌笛聲聲朔風寒,這裡曾經金戈鐵馬掩黃沙,更多的時候,是漫漫的征戰與血雨腥風。玉門關的歷史是用血肉寫成的,這部歷史唯一的主題便是戰爭。一將功成萬骨枯,多少風沙掩白骨。

就連玉門關上空的明月都是孤寒的,不是因為它地處塞上,而是由於那一頁頁刀光劍影的歷史,一行行充滿血淚的記載。

05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遙想當年,遠離中原戍邊的將士們,駐紮於此,在西風烈烈,黃沙撲面里,浴血殺敵,馳騁疆場,他們用青春、生命與熱血鑄就了玉門關的雄偉與堅固。「酒泉西望玉門關,千山萬漬皆白草。」玉門苦戰經年不休,將士死傷不可計數。

玉門關,它不只是屹立在西北蒼涼戈壁上的一座關隘,更成就了所有中國人千百年來揮之不去的邊關情結。

胡笳羌笛今安在?掩上枯黃的史書,送走邊關的明月,一個個大時代淹沒在了歲月的風塵里,一幕幕血染黃沙的征戰定格成了遙遠的絕響。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POisEGwBmyVoG_1Zv_u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