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造了兩款重型坦克,技術非常先進,幾十年後才普及到汽車上

2021-03-18   大國爭霸

原標題:德國造了兩款重型坦克,技術非常先進,幾十年後才普及到汽車上

它不是普通坦克,而是超級坦克,這款坦克11米高39米長,差不多有4層樓高,它的設計靈感來源於希特勒,希特勒深信大就是好,特別痴迷於大型坦克和巨炮。一戰時他是一名下士,親眼目睹了重炮的威力,一戰是機槍的戰爭,也是火炮的戰爭,一戰中火炮變得越來越大,殺傷力讓人感到恐懼,但是坦克的出現,讓人們更加害怕了。一戰失敗後,德國被禁止製造坦克,見證了靜態線性戰爭的恐怖,希特勒所以更加渴望,戰爭中擁有機動性,於是坦克被賦予了眾望,他批准德國科學家秘密研發坦克。

1935年初,柏林以南50公里處庫莫斯多夫試驗場,德國第一輛坦克問世。希特勒來參觀一號坦克的表演,聽到時速能達到39公里,是一戰眾最快坦克的8倍,他非常高興,但是一號坦克只有6英尺高,5.8噸重能乘坐兩人,僅搭配一枚機槍,很快認識到不適應現代戰爭。1934年到1939年,德國研發了體積更大的坦克,從2號到4號坦克,體積和主炮都變大了四號坦克已經重達20噸了,於是德國開始量產。

1939年9月,這些坦克殺進了波蘭,揭開了二戰的序幕。坦克空前的速度和威力,創造了一個新名詞:閃電戰,二戰的坦克已經不僅僅只是坦克了,它能與空軍、炮兵和步兵通信協調,相當於一個小指揮所,這不是單純的武器較量,而是體系的較量,閃電戰這種快速打法,讓周邊許多國家不適應,波蘭、比利時、法國等先後淪陷。米歇爾·威特曼也從戰爭中成長,成為了一名優秀的坦克指揮官,所向披靡的德國陸軍,已經征服了歐洲大片土地,於是德國的野心對準了蘇聯。巴巴羅薩行動開始前,德軍集結了3600輛坦克和3百萬大軍,整個德軍都認為,蘇聯會土崩瓦解,因為納粹早期的宣傳中,蘇聯就是一個土鱉國家,蘇聯紅軍是一群鄉下農夫。

1941年6月22日,德國入侵蘇聯行動開始,開戰僅幾個小時德軍就發現,蘇聯擁有一款性能更強的坦克T-34,它不但體積更大速度更快,而且火力更強,主炮比德軍坦克大很多。德軍發現只有,88毫米高射炮才可以擊穿T-34,於是希特勒要求造虎式坦克,必須配置88毫米主炮。他找到了德國汽車設計師,66歲的費迪南德·保時捷,他最為熟悉的作品是大眾甲殼蟲,此前他從未設計過坦克,希特勒很欣賞保時捷,因為他是技術天才,他設計的保時捷跑車,成為了德國工業實力的代表。保時捷接受邀請開始設計,虎式坦克龐大且複雜,有超過2000多個零件,最大的難題在於,主炮射擊後要往後縮,所以炮塔必須造得更大,導致整個坦克得依比例放大,為了搭載88毫米主炮,虎式坦克比四號坦克大兩倍,重量高達60噸,德國另一家工程巨頭公司亨舍爾,站出來要和他比拼,雙方將各自設計一輛原型車,勝者將獲得一筆大訂單,亨舍爾走的是傳統的設計方案,保時捷採用的是柴油電力混合引擎,用柴油引擎分別驅動,兩邊履帶上的電動馬達,這樣就節省了變速器等零件,能省出巨大空間,這種大膽前衛的設計理念,90年代才出現在量產汽車上。

1942年4月20日,德國東部狼穴,兩款虎式坦克開始展示,保時捷設計的坦克因為電路問題起火了,亨舍爾的坦克完成了全部測試,訂單屬於亨舍爾公司虎式坦克開始量產,配備了詳細的操作說明,比如如何確定坦克對路面是否過重,就是讓士兵下來再背一名士兵,如果單腳站立陷進去了,那麼虎式坦克就不能從這裡過,否則要陷進去,體積比T-34大了一倍,能在戰場上打贏它嗎?大家都拭目以待。1943年7月5日,庫爾斯克會戰開始打響,史上最大規模的坦克戰役打響,威特曼帶領虎式坦克猛衝,15分鐘就摧毀了13輛坦克,虎式坦克群獲得了巨大成功,殲敵效果非常理想,但是蘇聯的T-34坦克數量太多了。虎式坦克需要手工打造產量低而且頻繁出問題,對於維修的要求還很高,所以為了不被繳獲戰場損失的虎式坦克,有一半是自己人被迫炸毀。T-34坦克已經開始流水線製造,數量大問題少維修保養更簡單,所以持久戰的優勢明顯,虎式坦克損失250多輛後,望著數不盡的T-34坦克群,希特勒下令停止了進攻,這次坦克會戰成為德軍的轉折點。從此德軍在東線戰場,再也沒有能力發起進攻了,全部改為被動防守。

虎式坦克的首次成功,讓希特勒堅信大就是好,於是決定真正打造一款超級坦克,克虜伯鋼鐵公司為此設計了一款,重達一千噸的坦克,這款坦克高11米有四層樓那麼高,長度達39米,總裝備部長看後認為不合適,商量後決定不建造原型,希特勒不死心再次找上保時捷,保時捷了解了需求開始設計,這款坦克被命名為鼠式坦克,第一次的設計圖希特勒不滿意,於是開始親自動手設計,規定了主炮的尺寸和裝甲的厚度。保時捷再重新設計這款坦克的重量達到了188噸,保時捷公司開始製造這款坦克,鼠式坦克能成為奇蹟嗎?

保時捷依然使用了柴油電力混合引擎,這次大獲成功,讓坦克能以時速15-20公里前進,而且內部設計得很巧妙,就像一般的汽車,所以只要會駕駛汽車的人,都能開動這輛坦克,這是一個偉大的進步,不過它卻不是一輛合格的坦克,雖然擁有足夠的火力和防禦,但是沒有任何一座橋樑能承受它的重量。所以它必須渡河,為此專門打造了水下通氣管,過河前關閉所有通氣口,然後將它和另一輛鼠式坦克相連,因為柴油機水下無法工作,得依靠後面一輛坦克提供電力,過河後再幫助沒過河一輛過河,它的油耗也非常驚人,每前進30米就要消耗1升柴油,當時德軍已經缺乏燃料了,就在高層產生分歧決定是否量產時,盟軍諾曼第登陸成功,一周就推進到了內陸深處,虎式坦克再次出擊。1944年6月13日,威特曼等王牌指揮官偷襲了盟軍坦克隊伍,15分鐘摧毀了13輛英國坦克以及相同數量的其它車輛,這是二戰最具毀滅性的單獨襲擊,威特曼再次名聲大振,但也無法挽救頹勢的德國。

1944年8月8日,王牌指揮官威特曼,被一輛螢火蟲坦克擊中徹底化為了灰燼,盟軍和蘇聯紅軍逼近德國,鼠式坦克造了兩輛就停了,德國已經輸了,造它出來只是想讓德國人相信戰爭還沒有輸。1945年3月,蘇聯紅軍發現了停在原地的兩輛鼠式坦克,測試後得出結論這根本不實用,從此再也沒有國家造這種大型坦克了。

希特勒是科技迷,二戰中他主導德國科學家,研發了許多新概念武器和超級工程,比如V2火箭、噴氣式飛機、鼠式坦克和大西洋壁壘等。他強調越大越好,結果德國坦克走上了誤區,二戰虎式坦克僅生產了1300多輛,蘇聯T-34則生產了4.5萬輛,美國則生產了5萬輛謝爾曼坦克,為了能摧毀虎式坦克,其中兩千輛加裝了特大號主炮,取名謝爾曼螢火蟲。它仍舊採用謝爾曼的成熟體系,不需要新的零件支持,僅僅換了一款主炮而已,虎式坦克被謝爾曼頻繁擊穿告訴了德國一個道理,坦克越大越好不現實,美國憑藉量產的中型坦克,稍加改良就能打敗虎式坦克,既減輕了後勤壓力,還能提高產量,用數量彌補質量的不足,畢竟工業戰爭打到最後,拼的就是後勤和持久,所以德國輸得不冤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