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的國產劇有多好?連它都敢播

2019-11-18     肉叔電影

10年前,有部電視劇在幾乎零宣傳的情況下播出。

迅速引發收視狂潮,坊間一時沸反盈天。

廣電總局電視劇管理司司長,卻在2009年度中國廣播電視協會電視製片委員會上痛批:

靠葷段子、官場、性等話題來炒作。

即便在今天,也仍然有很多人批評該劇三觀不正。

當初電視劇有35集,而現在你只能在網上看到33集的版本。(肉叔也不知道為啥)

距離當年的大討論已經有10年了,10年後,再靜下心來想想,特別不是滋味:

這10年,是國產劇倒退的10年——

蝸居

海藻坐在宋思明的車上,宋思明的手蓋了上來。

那麼晚了,宋思明要把她帶到哪裡?做什麼?

她不知道。也許知道。

不管發生什麼,她都會接受。

黑夜中的車,像是黑夜中的陰謀一樣悄悄溜進郊區的一棟別墅。

宋思明壓過來的時候,海藻聞到的是他身上濃濃的酒氣,她定定地看著宋思明。

像是要讓死人瞑目一樣。

宋思明的手在她的眼前慢慢抹下,順著滑開海藻的衣衫。

閉上眼後,就沒什麼好堅持的了,那些衝撞不太需要她迎合。

海藻回到家馬上衝進洗漱間,擰開水龍頭,關上門,靠在門後,像被抽了骨骼似的癱在地上。

男朋友小貝急忙到門口,咚咚咚敲門:

海藻,海藻

你怎麼了,剛給你打電話,你關機了

怎麼回事啊?

能說什麼呢?海藻只能說手機沒電了。

她本來只想像姐姐一樣,找個老老實實愛自己的男朋友,一起攢錢買房,在大城市紮根,成不成功再說吧,有點小幸福就夠了。

噢對了,明年,轉過年去她就要跟小貝結婚了。

這個夢啊,就像從花灑里衝下來,又在地磚上流進地漏的水一樣,就那麼流走了——

剛剛抹上她眼睛的宋思明有家有室,自己當時不能說是心甘情願,但也是半推半就。

她本來只想幫姐姐而已。

姐兒倆是小城姑娘,4年前海藻考上江州的大學,投奔姐姐海萍。海萍一直是她的依靠,她的榜樣。

剛剛大學畢業的時候,她只能和姐姐、姐夫一起擠在十來平米的小屋,她打地鋪,姐姐兩夫妻睡床上,中間一道帘子隔開。

日子不算好,可姐姐一心想在江洲紮根,她和姐夫省吃儉用就為了買一套房。兩個人為了湊齊房子首付,平常連菜都不買,一禮拜7天,5天是清水麵條。

——就這還湊不夠首付呢。

兩口子只能求朋友,求家人,求同事,東拉西湊毛票兒都硬摳出來才湊夠首付。

你猜怎麼著?

簽合同那天,海萍才知道,丈夫借了高利貸。

怎麼還?這都天天吃清水麵條了還能從哪摳錢,麵條都不吃了光喝清水?

消息壓垮了海萍,她跟海藻哭,要離婚。

海藻想幫姐姐一把,可心有餘力不足——

她和小貝這倆小情侶,別說6萬了,多一毛都沒有。

(肉叔插句話,你看看10年前這房價,6萬現在看像不像笑話。)

她找到了宋思明,江州市委書記的秘書。

好像就沒有他解決不了的問題:

海藻不想陪客戶應酬,是他把自己帶走;她沒了手機,宋思明又送她一個;姐姐要2萬,宋思明二話不說又墊上。

海藻不是傻子,他知道宋思明的意思。但她沒辦法。

海藻哭喪著臉去宋思明辦公室,他一看到海藻這樣就知道有事,連忙把海藻讓進辦公室。

海藻說:

我需要一筆錢,很大一筆錢

宋思明扯了兩張紙讓她擦眼淚,又給她倒了一杯茶。他說:

錢,我願意借

但我要知道你出了什麼事

讓我幫助你

溫言軟語地安慰,讓海藻提著的心終於慢慢放下,手就這麼進了宋思明的手裡:

相信我,這個世界上沒什麼問題是不能夠商量的

很多人在說起《蝸居》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也是說的最多的詞是現實——

那種活生生把人逼得尊嚴盡失卻又無可奈何的無力感。

海萍從一個滿懷希望在大城市紮根的名牌大學畢業生,變成了一個斤斤計較的婦女。家庭生活在買房的壓力下完全變形。

海萍為了照顧妹妹,把剛畢業的海藻接到她出租房。三個人擠在十幾平米的地兒,不好受。

深夜,蘇淳想和海萍一起做運動,都得偷偷摸摸,海萍生怕給海藻知道,讓他忍忍。

在房子的重壓下,兩人的面目都變得扭曲。生活的苦水也統統被擠壓出來。

蘇淳想抽個煙還得偷偷地跑出去,因為海萍嫌他抽煙費錢。

一天晚上,他一不小心說漏了嘴,把散步說成散煙。海萍一聽,就來翻他的口袋,果然搜出一包煙。

看到這海萍氣就不打一處來,她抓起那包煙,打開窗戶就丟了出去,大罵著:

你還抽啊,我說過多少回了

在海萍眼裡,一包煙幾塊錢,就這麼抽沒了。還不如省下來買房。幾塊錢聽起來很寒酸,可蚊子腿也是肉,能省一塊是一塊。

為了省這點錢,海萍一個禮拜沒買菜。吃啥呢?

清湯掛麵+榨菜。

蘇淳抗議,連著吃了那麼多天,看到就想吐,他罕見地發了一次火。

海萍只能說好話,等周末海藻來就買菜。現在大晚上的,也沒地方買菜了,冰箱裡那是一直空空如也。

過著苦日子,可他們也在憧憬著一個美好的未來,只是底層美好的生活願景在現實的壓力下不得不被打斷。

一個細節,買房之前,海萍在小出租房裡暢想有了大房子以後的美好生活:

這裡釘個漂亮的雜物袋;電視機要放在流線型的電視機櫃里;廚房要買一套美國康明的餐具;然後貼一整面牆……

她說到激動的時候一張開手就碰到房門,痛得馬上縮回手。幻想還沒徹底展開,就被現實狠狠地乾了一下。

最無奈的是,每次他們的努力非但毫無用處,還把自己拖入更加困難的境地。

海萍為了省錢,買了一輛自行車。她算盤打得好:

每天騎七站路,省下轉車的一塊五,一個月就是33,6個月車錢就賺回來了,往後就是賺

而且以後新房裝修買材料,買家具也可以騎車去看。

可現實呢?

車沒騎幾天,就被偷走了。又搭進去100多,還和蘇淳大吵一架。

海萍為了賺外快,下班以後教人中文。可公司主管有事沒事就要加班,不管你做沒做完事,反正就是得在公司。

一邊是免費加班,一邊是一個小時1百多的課時費,正常人都知道怎麼選。她雖然沒加班,但工作都能按時完成。

可主管就不樂意了,抓著這點事把她整得沒了工作。

《蝸居》的現實,不是猛擊,而是慢錘,就像王小波說的:生活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

《蝸居》的痛,不是吞噬,而是蠶食,尊嚴、道德、未來,被一種叫「無奈」的小臭蟲,從撕咬出一個血點來,到被蠶食得連渣都不剩。

這也是現實最猙獰的地方。

它不是一下子殺死你,而是把你困在一個牢籠,然後慢慢壓縮,讓你的面目慢慢扭曲變形,最後連自己都憎惡。

肉叔一點都不覺得《蝸居》的轟動,是因為「官場、性、葷段子」,更因為它是現實的鏡子,冰涼卻真實得反應著彼時的環境——

它有光鮮亮麗,當然也就有藏污納垢。

現在的國劇,或者縮小一點攻擊範圍,現在的當代題材國產劇呢?

那些光鮮亮麗依然保存了下來。

可那些污垢,不見了。

就比如《蝸居》的主創們現在的作品吧。

導演滕華濤,以後多做監製,少有的幾部下場執導的作品是《失戀33天》《裸婚時代》《時尚女編輯》。

就不說《上海堡壘》這種雙腳離地的玄幻愛情片了,哪怕是唯一跟現實還貼點邊的《裸婚時代》,也失去了《蝸居》的那種鋒利——

男女主雖然自己也沒買房,不過到底可以住在父母家,現實還有一丁點眉目,但已經溫柔不少。

海清,坐實「國民媳婦」美譽。

《媳婦的美好時代》(2009)《後廚》(2012)《抹布女也有春天》(2013)《小別離》(2016)《小歡喜》(2019)。

喏,所謂「媳婦」,不就是家長里短嘛,撐死了對現實寥做調侃。

前年上海電影節。

馮小剛、徐崢、寧浩、陸川四位導演有個對談,幾位話說得都特別狠,被媒體稱為「點名放炮」,陸川有幾句話肉叔一直保存著:

突然一瞬間中國任何一個戲消滅了老年人、消滅了中年人、消滅了所有長得不好看的人,中國全變成了一批長得特別漂亮、特別像的孩子們。

中國任何一個戲,消滅了所有長得不好看的,全變得特別漂亮。

就是漂亮。

不是甜寵劇,就是披著職業皮的戀愛劇。主人公們一個個跟生在異次元似的雙腳離地。

楊穎老師在《我的真朋友》里演一個房產中介。

中介,工作就是賣房子唄,賣得多賺得多,一個賣不出去,吃喝都沒著落吧?

然而你看楊老師的角色——

一整個月,一單沒開,號稱自己「窮死了」,別人找她借幾十塊錢都掏不出來。

結果你看她化著那精緻的小妝就算了,還租了這麼一房子:

超豪華精裝修,還特麼有獨立廚房,生活水平可一點沒下降誒。

就沖這個亂花錢的水平,您窮那叫活該好麼……

這是破罐子破摔的,有點企圖的,也放棄了,那種現實的粗瀝感。

《小歡喜》。方圓一家,兩人失業,一個待產,父母被騙,還有兩個在讀高中的孩子。任何一件對一般家庭都得扒層皮下來的事情,夠慢錘了吧?

沒有。

編劇讓他們賣了房有了現金流,又讓方圓不光開專車,還有配音的外快。

嘿你猜怎麼的?明明破產了怎麼感覺生活還變得更好了。

《小歡喜》當然是部優秀的國產劇,但正因為優秀,所以我們對它要求才更高對不。

發現沒。

《蝸居》的10年後,國產劇別的沒學會,就學會了一個叫「美化現實」的濾鏡——

濾鏡里的人,無論再怎麼受困,生活也比絕大多數普通人都過得好。

而且是絕大多數普通人熬白了頭都過不上的那種好。

換句話說。

當美化現實的濾鏡一開,國產劇消滅的不是「長得不好看的」,而是消滅了焦慮——

普通人真正關心的、和現實生活息息相關的東西。

我們現在的國劇題材是甜劇、玄幻劇、所謂的「創業劇」。無論披著什麼樣的皮,最後都逃不過在裡面注入甜甜的愛情。

在國劇里,再也看不到普通人一眼。

而無論是什麼題材的電視劇,都不再連通底層現實。

甜劇清一色讓主角的家世好,免得為了麵包拋棄愛情。

《親愛的,熱愛的》里,是霸道總裁和學霸邊談戀愛邊實現夢想;《我不能戀愛的女友》里,男主是才華橫溢的節目製作人,百萬跑車隨便開的那種。

他們光鮮亮麗,仙氣十足,唯獨少了點「人味兒」。

稍微貼近點現實的創業劇也看不見主人公的現實困境。

《在遠方》,初中畢業的姚遠創業路不說四平八穩,也是順風順水。缺錢從來沒讓他真的困苦過,最困難的創業初期那三年,被「三年後」的字幕一筆帶過。

現在看國劇最大的感觸,除了劇情無聊,就是我和主角生活的不是同一個世界。為什麼大家都說國劇假,無論什麼劇最後都會變成愛情劇?

因為沒有觸及現實的勇氣,只能用虛無的情感搪塞。

哎等下,肉叔剛有點激動,我平息一下緩著說哈:

肉叔當然不是覺得「甜劇」有罪,現實已經夠讓人垂頭喪氣了,憑啥還不讓人看看甜劇、維護一個精緻的泡泡美夢~

脫離現實的劇的存在,合情合理合法,啥問題都沒有。

但,問題是——

我們的小螢屏上,觸及現實的劇徹底滅絕,只剩下脫離現實的劇。

別說這不可怕,大家都有自己的分辨能力,不會當真的。

不會當真的?

當所有人都這麼說時,有人會當真的。

肉叔今天之所以跟讓人踩了尾巴似的寫這些,是因為前兩天看《奇遇人生》,有個情景讓肉叔後怕——

問起夢想,貧困山區的小女孩這麼說:

看電視里上大學的人很自由,然後找一份工作,不用加班,可以好好陪家人。把全家都接來住在一起。

你看,有人被騙了。

在她未來真的到達未來時,這個從這麼小就被灌輸了一個美妙的粉紅泡泡夢的女孩,發現泡泡破了——

沒有什麼輕鬆的工作,反倒可能有很多996。

沒有什麼輕鬆買到房子,反倒可能有很多澆了水的竹筍一樣的房價。

沒有什麼一個月不開單,還能在溫暖的大房子裡伸開腿腳地吃大餐,反倒可能有很多吃著清湯麵條收到房東最後通牒的簡訊。

是,有分辨能力的人知道,你看她說出這話來時,阿雅和大鵬的反應吧,多讓人難受:

兩人面對孩子純真的幻想,苦澀僵硬地保持尷尬笑容,不知道是打破它還是維護它才好。

如果她看的,不僅僅是甜寵劇,還有《蝸居》呢?

她不會覺得這是個笑話——

海藻局促不安地問宋思明:

您從來沒有為錢的事情煩惱過嗎?

那可是6萬啊!

編輯:熊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PNEBhG4BMH2_cNUgV8c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