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彩大神秀技法,繪畫效果逼真如油畫,行家道出訣竅所在
水彩畫出照片的效果,這是怎做到的?行家:靠的是功夫
很多人在沒有學畫前,都覺得油畫是效果最好的畫種,在真實性塑造上,細膩逼真,層次感豐富。
而水彩這種畫,很像少兒入門的畫種,確實,像上圖這不寫實的作品,過去我們很少能見到。因為水彩這種材質,畫出寫實的作品,十分困難。
隨著繪畫理論的完善,科技的進步,使得紙張和顏料很好的融合。也才有了上面這樣逆天的作品。
這幅作品出自一位90後的美女的之手,她叫做張犀照,名字很特別,顏值也很高。很難相信,一位這麼年輕漂亮的女孩,是如何完成這樣驚艷的作品。
其實相較於繪製人物,她更擅長畫葡萄。
比如這幅畫的普通,畫得栩栩如生,雖然我們能看出有許多繪畫的痕跡,但是她對光線的刻畫,以及體積的表達,遠遠超出了一般人對水彩的理解範圍。
曾經有一位老師說過,水彩畫的不僅僅是對顏色的理解,更重要的是,需要懂水,因為水彩裡面,控制顏色明度變化的,主要靠水。
但是水過多,會讓紙變皺,甚至脫膠。色彩多次疊色會有水痕感,顏色間又存在著乾濕變化。種種難題,都在限制的水彩向寫實靠攏。
這種工具天然的缺陷,但同時給了它另外一種使命,通常水彩的表達,都更加的肆意,比如上圖這種形式,根本沒有任何的邏輯,色彩和造型純拼接創作者的感受,而且這種色彩造型,已經很嚴謹了。
但是畫中男孩的手,依舊用顏色一概而過,背景的花朵只為了點綴而存在。
沒有任何的嚴謹性可言,大部分畫家對水彩的理解都是這個範疇。
但是張犀照卻另闢蹊徑,和寫實掐了起來,如果她不說上圖為水彩作品,很多人都會以為這是油畫。
無論是質感,還是造型,都看不出水彩畫的痕跡。但與油畫相比,它少了一份油膩感,也單薄了一份厚重感。
看起來特別清涼、乾脆。
這樣的作品是怎樣畫出來的呢?很多人都有這個疑問,我來為大家解釋一些,為什麼水彩也能如此真實。
首先是在水彩工具上,近些年的水彩工具都有較大程度的升級,首先是紙張上,水彩的卡紙表面有一層凝膠,使得紙張不容易被劃傷,有了更多的塑造空間。
第二是色彩,顏色上更加純凈,筆的分類也更加豐富。這些工具的升級,進一步降低了寫實繪畫的門檻。
在技法上,也有了很多經驗積累。像上圖這種寫實的作品,都是以濕畫法為主,只要畫面保持濕潤,顏色就可以很好的在紙張融合。
但濕的弊端就在於,掌握不好力度,很容易將紙弄傷,造成不可逆的後果。
所以想要畫成如此程度,在下筆前,早已確定了用色的濃淡,用水的多少,以及要疊色的層次。
一切都在精準的計算之下,才能畫出如此作品。
當然,這一切的一切,都要建立在準確的造型之上,造型也就是形體,如果形體畫不准,再精妙的顏色也浪費。
所以,這位作者,有著極強的造型能力,在水彩的控制力上,也爐火純青。如果把她的繪畫能力總結一下,就是:「功夫」二字。
這功夫指的是她在繪畫上耗費的時間和努力,唯有達到一定的量,才有這個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