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了黃河邊的農家樂,鄭州人還能去哪兒玩?(上)

2019-09-18     好食記

我們可以一路向北。

那裡有石碾,麥垛,曬穀場。

有戲台、茶樓、小池塘。

幾百年的老院子,屋檐下窗欞邊,木雕的花朵繁複如錦。

青石條的老街上,琳琅滿目的棗糕、石子饃、雞蛋灌油條、蘸水面、酸辣粉兒……煙火氣和香氣勾住了你的眼。

不過三四十分鐘的距離,你卻像回到了夢裡家園。

01

這個地方叫同盟古鎮袁家村。


沒錯,就是師出陝西咸陽那個一年接待800多萬人次、被稱為「中國最佳旅遊項目」的袁家村。不同的是,它紮根黃河之北,揣著中原大地的文化內核。

9月28日,同盟古鎮袁家村就要試營業了。

河南袁家村的具體位置,在黃河北的同盟古鎮,平原新區和獲嘉交界的地方。市內開車到古鎮,也就三四十分鐘的時間。

8月中旬的一天,早上九點,我們一行人在中州大道東風路口集合,一路向北,不到十點就到了。

遠遠看去,一大片高低錯落氣象萬千的老宅,這就是同盟古鎮袁家村了。

兩個負責人在門口接上了我們。

整個團隊兩年多的時間,在這裡摸爬滾打、風吹日曬。村裡的一草一木,甚至每一塊磚瓦、每一扇門窗,他們都能說出來歷。

負責人介紹說,袁家村之所以選擇在黃河北的同盟古鎮,是有原因的。

同盟古鎮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相傳周武王伐紂,八百諸侯在此地會盟。捧土誓天,遂有了當地的同盟山。

同盟古鎮所在的亢村鎮府莊村,就是現在同盟古鎮袁家村的具體位置。

府莊村原來叫雙井村。據說明代村裡出了個丁駙馬。一年中秋佳節回鄉省親,公主不幸身亡。

皇帝大怒,派一個小王爺前來捉拿。但小王爺到這裡了解到實情,有感於其中原委,謊稱駙馬潛逃,自己也一直在追殺。

小王爺後來在此地隱居,住宅以京城四合院的格式,經二緯五,動靜參差,五行相生。

雙井村遂改為王府莊,解放後更名為府莊村。

同盟古鎮袁家村在這裡紮下項目,古建築和老院子也大都沿用了小王府的建築形制,中路建築高大,兩邊的翼樓稍低於上房。四院圍合,雕梁畫壁,動靜分明。

「我們聯手袁家村打造的這個有場景、有煙火的古鎮,就是要把厚重的歷史,變成具體可感的生活方式,變成一個活態的中原文化發生地。」

02

活態的中原文化,一定是厚重而不沉重的。

就如同我們面前的這個山門。磚門結構,飛檐斗拱。負責人說,這座明清古牌坊的門樓,已經有三百年歷史了。「每一塊木頭都是從民間收來,又一塊塊兒整體打包運到同盟古鎮,重新組裝而成的。」

還比如我們腳下的石條小路,就來自山區的老村子。

路旁的大樹,是翻山越嶺從山裡一棵棵挑出來的。

「為了保證生態的完整,我們移樹的時候,甚至連樹上的鳥窩都一塊兒保留,挪過來了。」

沿著老青石條的小路往前走。左手是個小池塘,蒲草浮萍間,隱約可見幾朵粉色的荷花。

右手是層層的梯田。低處綠蓬蓬的是紅薯,中間嘟嘟嚕嚕的是芝麻。高處的向日葵,一片一片黃燦燦的,跟小太陽一樣。

梯田的下面,是個曬穀場,場院裡幾個圓圓的麥秸垛。瞬間讓人想起小時候,在姥姥家的場院裡跟小夥伴捉迷藏,最後在麥秸垛里睡著了的糗事。

這,分明就是只有在夢裡才能重逢的故園老家啊。

03

走過那條開滿格桑花的小路,眼前突然出現一座高大的古建築。

這座木質為主的老房子,就是明代李氏古宅100%的復原。

明代人口大遷徙,從山西洪洞縣遷徙的李氏家族,並沒有向北「走西口」,而是南下中原,行至河南獲嘉縣落戶。

整體拆分打包,又重新安裝的李氏古宅,現在是同盟古鎮的農副產品中央倉。

在這裡他們推著小車、挑著擔子,把河南和江南的糧食運往北部邊鎮,發跡後,在古鎮造了一座山西風格的家族豪宅。

高大的古屋裡,貨架上、籮筐里,是袁家村自己現榨的小磨油、菜籽油,現磨的麵粉、豆腐、辣子,以及現打的粉條和現釀的白酒、香醋……

「每天早上商戶統一領取原材料,使用完再隨時增補,到了晚上,所有已經使用過的半成品都要回收到中央倉,確保出街的食品都是現做現賣,新鮮不隔夜。」

跨過老屋的高門檻,眼前豁然開朗,一條石板的長街蜿蜒向北。路兩邊是各種各樣的店鋪,人聲鼎沸,煙火十足。

榨油坊的木錘嗵嗵作響。酒坊醋坊的香味,隔老遠就鑽進了鼻孔。辣子坊的紅辣椒密密麻麻從屋頂垂到牆上,石磨盤裡流淌得紅錦一般。

豆腐坊的豆腐熱騰騰白嫩嫩地出鍋了,那豆香氣引誘得人口水頓生,恨不能抓起來吃一塊才能過癮。

同盟古鎮袁家村的這條美食街,前半部分是辣子、油、醋、酒、麵粉和粉條、豆腐、腐竹、酸奶、醬菜10個作坊。

作坊前頭是銷售加老式工藝體驗,後院是標準化的生產工廠。

這樣現做現賣的方式,首先是保證了食材的新鮮安全,建立了可以溯源的誠信經營體系。

「米麵糧油等主要食材,都是基地加工,每日按需發放。其他青菜肉蛋,也都有穩定的基地和可靠的供應商,是可以安全溯源的。」

也是想讓更多人了解,在沒有機器之前,麵粉、油、粉條、豆腐、以及酒和醋,這些中國人生活里少不了的東西,都是怎麼做出來的。

「我們就是想用這種原汁原味的樸素做法,讓現代的都市人重新品嘗到心心念念的老家味道。讓更多的人了解農耕文明社會裡,我們老祖宗的生存哲學和文化精髓。」

在老街上走一走,還會有哪些驚喜呢?下篇精彩繼續……



私藏美食小清單

長按圖右橘色小太陽

一鍵提取67位達人私藏美食小清單



文 | 素素 編 | 李聰

圖 | 劉小胖、蔣明、Tina

這是食記君為您分享的第1086期匠心內容

本公眾號發布內容均屬原創,版權屬於河南觀素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歡迎轉發朋友圈,歡迎提供美食線索。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P8f3Q20BJleJMoPM5lT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