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短視頻在媒體圈子裡異軍突起,快手、抖音也就成了電影宣傳的風水寶地。
前有《前任3》影院撕嗶倒水瓶,
後有《後來的我們》45°流翔淚不停。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看哭觀眾成了掏空錢包的驅動力,電影賣座的大命題。
儘管豆瓣青年們一直對小妞電影飽含惡意,一看到青春傷痕就仿如崔化鈉附體。
但誰都不能阻擋小視頻里,眼淚鼻涕混合物的致命引力。
必須承認,能看哭觀眾的電影中,不乏優秀的作品。
可殺姐最近確實看走了眼——
《銀河補習班》
雖說俞白眉和鄧超的合體,往往充滿毀滅性,但這部電影從題材上,已經高出小妞電影一大截。
橫跨30年的時代變遷,深沉厚重的父愛,以及在敏感時期公然挑戰應試教育的巨大野心。
在設定層面,《銀河補習班》絕對是國內現實題材難能可貴的誠意電影。
然而,在將近2個半小時的生命燃燒中,殺姐卻像98年洪水中的馬皓文(鄧超 飾)一樣:
全身心的涼了個徹底。
拋開教育方面的討論,它更像一本收割眼淚的生意經。
童年馬飛(馮澤昂 飾)在地球儀被小朋友打爆時,要哭。
因為這是爸爸馬皓文服刑前,送給他的最後一件禮物。
馬皓文出獄後,第一次與馬飛相見,要哭。
因為做父親的堅信,常年成績吊車尾的兒子,一定會出人頭地。
馬皓文在遭受前同事的責難白眼時,要哭。
因為這本就是一場冤假錯案。
父子倆98年在洪水中意外走失時,要哭。
因為那場災難,曾經牽動過無數人的心。
成年馬飛在父愛的引導下,修好太空飛行器時,更要哭。
你看,我們大中華偉大的航天事業,竟是靠一對苦難父子救的急!
在演員們幾乎沒掉過線的演技下,殺姐也曾偷偷的鼻頭一酸過。
但,教育的話題哪去了?
在《銀河補習班》里,假設淚點是雨女,那教育就是無瓜。
你會發現,片子裡一切淚點的由來,都是父愛。
當然,借教育題材抒發父愛,本身沒啥毛病。
而影片反派閆主任(李建義 飾),最後卻將矛盾又拉回了教育問題。
科幻、親情、時代、教育......
《銀河補習班》高度雜糅的電影類型,讓人看得面面相覷。
平時散場後立馬高談闊論的同伴,這回一路悶頭前行、默默不語。
我特意確認過自己和小夥伴們的腦袋瓜,真的都是嗡嗡的。
不過,就算類型雜也沒關係,在撤檔頻發的7月,至少我們有一部電影可以談談現實問題。
在把目光聚焦到教育時,殺姐尚有餘震的大腦,差點直接宕機。
《銀河補習班》真是把一招矇混過關,玩的風生水起。
簡單來說,孩子爸馬皓文和學年主任老閆,就是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的兩大陣營。
馬飛因為成績極差,還偷看武俠小說,被學校勒令退學。
馬皓文相信兒子的智商,還用一套《論語》嘴遁,向閆主任表明:
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學校只看成績的教育有問題。
誰料閆主任牙尖嘴利、百毒不侵,用一句「莫名其妙,荒謬絕倫」反彈一切攻擊。
這時,馬皓文卻突然承諾,自己能讓孩子立馬考到年級前十。
換句話說,就是:
你的規則里,我也能名正言順的打敗你。
故事發展到這,先不問素質教育為啥要主動讓步,兩種教育方法的對立起碼立起來了。
但馬皓文在戰勝閆主任的過程中,做了什麼呢?
曠課,逃學,領兒子四處旅行,還通過智商壓制,俘獲了班主任小高(王西 飾)的芳心。
在進行素質教育的過程中,馬皓文把方法教了,方向也指引了。
可父子倆在落實教育方法的過程中,沒有遇到任何跟教育有關的阻礙,馬飛就立馬學渣變學霸了。
而且馬皓文的這套理論,還有一個非常致命的缺陷——
他自始至終都沒有教孩子協作和互助。
在其他同學的眼裡,馬飛一定是個難以接近的瀟洒哥。
人家沒事就翹課,成績還能比你好。
如果真想討論教育方法的問題,常規思路應該是展現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的利弊,辯證的分析。
但俞白眉和鄧超兩位導演,顯然覺得這浪費筆墨。
要是拍同學關係,再深究教育方法的弊病,那還怎麼讓觀眾一直揮淚拍小視頻啊?
從《分手大師》開始,但凡俞白眉和鄧超合體,吃的就是當下最熱門的類型。
雖說電影口碑持續飄綠,但票房卻高的不行。
去年同為現實題材的《我不是藥神》,在暑期檔催淚無匹、神鬼難當,哥倆就馬上攢出了一部更想賺眼淚的《銀河補習班》。
在這部電影里,殺姐的確發現了倆人重歸內容的努力。
可惜真正催淚的好電影,並不是機關算盡的生意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