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首張手繪「非遺」地圖出爐!市民可免費領取

2019-12-18     江西晨報


南昌首張「非遺」手繪地圖,把南昌各縣區市級以上126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以卡通的形式呈現給

西山萬壽宮廟會、瓷板畫、上坂關公燈、滕王閣傳說、南昌瓦罐煨湯製作技藝……昨日,記者從南昌市文化館獲悉,該館特邀一批青年畫家,歷時四個月,共同創作設計了這幅兼具實用性和趣味性的「南昌非物質文化遺產手繪地圖」。同時,南昌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保護中心編印了首張「非遺」手繪地圖,把南昌各縣區市級以上126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以卡通的形式呈現給市民。並參考各項目特點,設計獨特的手繪地圖標識,讓廣大市民了解本土非物質文化遺產。記者還了解到,從12月20日起,市民可前往南昌市文化館免費領取。

英雄城南昌,是紅色的,也是古色的。兩千多年前,大將灌嬰在此築城,從此「昌大南疆」的願景,一直在贛水畔縈繞迴響。千百年來,勤勞勇敢的南昌人民,用自己的樂觀豁達,適應著這片土地;用自己的聰明才智改造著這片土地;用自己的歌聲話語,點綴著這片土地。由此,也形成了獨具贛地特色的各種民俗事象。

南昌市文化館副館長黃薇娜表示,在歷史長河的沖刷下,許多民俗活動已經離我們遠去,但也有不少活動延續了下來,成為了當代人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些南昌地區的珍貴文化遺產,不僅對打造具有濃厚南昌歷史積澱的非遺旅遊新亮點意義重大,同時,也喚回人們對老南昌文化的記憶。

同時,這張「非遺」手繪地圖設計師之一、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李建表示,「我一直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有著濃厚的興趣,這次有機會真正走近非物質文化遺產,切身感受它的獨特魅力,我感覺很榮幸也很自豪。」通過這次創作,李建感受到了南昌的非遺項目豐富的人文內涵。「非遺項目的涵蓋面很廣,創作時要將其轉換為圖案視覺符號,還是需要很多方法的。希望這次能通過畫筆,將南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呈現給更多的人。整個創作過程一波三折,歷時近4個月,但能為家鄉的文化推廣做一點事情,我覺得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南昌市民胡女士也告訴記者,南昌首張「非遺」手繪地圖的出爐,提升了南昌市民對非遺保護傳承的認知和重視。「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以往只能在一些特別的節日才能看見。如今,它們全部濃縮在一幅畫中,可以一覽無遺,這種感覺非常棒。」

來源:江西晨報 記者 徐文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Oa2YF28BMH2_cNUg-3p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