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為什麼你總是給我惹事情?家長的這幾種「軟暴力」最傷孩子

2020-05-24     小爸爸育兒

原標題:媽媽:為什麼你總是給我惹事情?家長的這幾種「軟暴力」最傷孩子

導語

不自信是一種常見的心理障礙。一個人不自信的性格形成一般都是兒童時期的影響,而且很多時候是和父母不恰當的教育息息相關的!

姜文,應該算是「人生贏家」的,有很多的頭銜:金雞、百花雙料影帝,著名導演兼演員,台灣金馬獎最佳導演等等。但是,我記得在一次訪談中他說自己是一個很不自信的人。我不自信跟我的母親有很大關係。

姜文講了一個跟母親的一個小故事,說的是姜文考上了中戲了,特別的高興、激動!很想跟自己的媽媽分享,於是他興沖沖的跑到母親身邊,給母親通知單看。姜文心理暗自激動說:「這你該高興了吧!」

但是,母親只看了一眼,就扔到了一邊。淡淡的說了一句:「你那一盆衣服沒洗呢!」

姜文後來回憶說:「我不知道怎麼能讓她看見我做的事高興……」

雖然這個故事很短,但我們可以看出當時的姜文特別的失落,恐怕一輩子都無法忘記!

軟暴力,區別於肢體暴力造成的傷害,主要是心靈創傷,很難治癒,這種傷痛是沉重而永久的,甚至不易被察覺,但是嚴重影響孩子的成長和生活,一旦累計到一定的程度,有可能會引起抑鬱。

現在的很多父母都摒棄了「體罰」的育兒理念,開始向「溝通」看齊。有很多家長說自己在家教育孩子一般都是以說教為主,懲戒為輔,但為什麼結果還是不盡人意??這可能父母在溝通過程中,無意識地用了「軟暴力」對付孩子。

各位爸爸媽媽們好好的想想自己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有沒有在語言上給孩子以暴擊呢,比如:「你怎麼笨的像豬一樣」、「你再不聽話就不要你了讓乞丐把你抓走」、這麼簡單的問題都不會」、「你沒有腦子嗎?」……

看似父母「為你好」的話語,其實很容易讓孩子喪失自信。在中國的家庭教育當中,這些話出現的頻率特別高。孩子在小時候,是通過父母、親人、老師等最親近的人的評價來找到自己的正確定位。

父母這幾種「軟暴力」最傷孩子

1、) 不尊重孩子的父母

在平常的家庭教育中,我們很多父母不尊重孩子的行為真的很多。比如,當著別人的面批評孩子,揭孩子的短,還有就是強迫孩子做他不願意做的事,等等。這在平常中很常見,只是家長沒有意識到,這些都屬於「軟暴力」。

前幾天在等電梯的時候,有一位媽媽當著孩子的面一直在他閨蜜面前抱怨自己的孩子怎麼膽小,在家裡就是老虎,出門就是老鼠;

還說自己的孩子特別愛哭,動不動就哭,煩都煩死了……

其實他不知道,這位媽媽在吐槽的時候,我發現孩子已經低著頭在抽泣了。吐槽完這位媽媽才發現自己的孩子在哭,我記得特別清楚,她說了這樣一句話:「哭什麼哭,我又沒有打你。」

小爸爸想說你雖然沒有打孩子,可是,你當眾把孩子的「糗事」說出來,可能已經傷了孩子的自尊,以後會讓他更害怕與人交往了。

我們父母千萬別以為孩子還小,不懂得什麼是尊重。事實每個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尊重,特別是你的小孩他更渴望得到父母的尊重。所以建議家長平常儘可能地照顧孩子的面子,尊重孩子,接受自己的孩子有不同意見。

2、)打擊孩子自信心,不認可孩子的父母

很多孩子自卑,沒有自信心基本都是父母造成的,姜文也不例外。 無論孩子怎麼努力,就是不認可。就像姜文很無奈說的一句話:「我不知道怎麼才能讓母親高興。」甚至很多父母一邊盯著孩子的短板不放,一邊教育孩子要「謙虛」。

這樣的孩子基本就一個結果:「缺點」沒有得到改善,還更多。「優點」基本被磨滅了。

千萬不要替孩子「謙虛」,你的「謙虛」本身就是一種打擊。

打擊式教育是一根刺,會深深的扎在孩子的心上,可能隨著時間的過去,傷口也會慢慢癒合,但那根刺會永遠存在。其實讓孩子快樂的東西很簡單,父母讚賞的目光就是其中一種,我平常經常跟我家寶寶一起玩耍,我特別能明白孩子是非常渴望得到父母的讚賞。你的一個讚賞目光,能讓孩子克服困難,重新站立起來。

平常父母的不肯定或者打擊式教育是出於好意,但一直這樣下去孩子也會愚鈍了!並且這樣的家庭教育環境下,孩子即便再優秀,也是一個自卑者,他不會得到真正的快樂

3、)易發脾氣、愛訓孩子的父母

對於一件小事情就愛發發脾氣、愛訓孩子的父母,對孩子來說,是最大的災難。

因為他們還年紀小,很難辨清是非,如果總是被責罰,會讓孩子對自己產生嚴重的誤解:覺得我不行,我沒有別的小朋友優秀等等!

如果有這種想法的小孩,我們父母想一想,孩子以後還能鼓起勇氣去挑戰新的目標嗎?這種自卑、不自信以及憂慮會時時刻刻伴隨孩子一輩子,甚至有時候還會摧毀孩子。

前段時間,大家很熟悉的上海十七歲男孩兒與同學在學校發生口角,在回家的路上被母親訓斥一路,最終選擇用跳橋來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走的毫不猶豫。我們不經要想一想是孩子心理太脆弱?還是我們的家庭教育一直不當?我個人是贊同第二項的,不能說孩子承受能力太差,而是父母的評價在孩子的心目中分量很重

本來孩子就在學校受了委屈,他是希望可以得到家裡人的安慰,可不想卻只得到了一句:為什麼你總是給我惹事情?

擠壓久了總是會爆發的,而能夠壓垮孩子的從來都不是別人,而是我們父母。

小爸爸結語

既然我們很多父母摒棄了「體罰」,選擇了「溝通」,那不如坐下來,好好講。

常說,愛之深,責之切,但底線我們父母一定要守好,不然就適得其反了!

【今日互動】平常教育孩子,你是不是無意之間用了「軟暴力」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OUhNRHIBd4Bm1__YM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