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許小年:不提供高性價比產品 做零售可能失敗

2020-03-06     聯商網

網際網路的大規模商業應用是從零售開始的。萬物互聯的供給側一旦對接已然高度網際網路化的需求端,網際網路是否重寫了經濟規律?網際網路又是否改變了商業的本質?零售業的發展又會遇到什麼樣的難點?AI、大數據等技術又是否會成為未來行業發展的風口?

中歐終身榮譽教授許小年近日出版了著作《商業的本質和網際網路》,網易研究局採訪了許小年教授。

經濟學家許小年

核心看點:

1、新零售和舊零售都是零售。新零售無非是使用了一些新的工具,它並不是一個新的零售行業,並沒有產生新的商業規律。不管在零售行業中使用網際網路、大數據,或者其他技術,它依然是零售業,依然服從零售業的本質和規律。

2、我堅決反對風口。做企業不是找風口,做企業是為了給客戶創造價值。為客戶創造了價值,企業才能賺到錢。所以做企業要回歸商業本質,回歸常識。

3、理解零售業的本質圍繞兩大維度,第一,為客戶提供高性價比的產品,第二,為客戶提供豐富的購物體驗。

4、做研發、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實際上是為了提高進入壁壘,在市場上創造一定的不可替代性,創造不可替代性的目的是為了獲得定價權。

5、企業想要完成數字化的轉型就要進行認知和思維上的轉變,學習新的技術,思考自己的痛點問題。以下為採訪精編:

網易研究局:你怎麼看待一些新零售初創企業的失敗?另外,有業內人士認為,「無人零售」還僅僅停留在技術應用層面,沒有回歸零售的本質。你認同這個觀點嗎?

許小年:新零售和舊零售都是零售。新零售無非是使用了一些新的工具,它並不是一個新的零售行業,並沒有產生新的商業規律。不管在零售行業中使用網際網路、大數據,或者其他技術,它依然是零售業,依然服從零售業的本質和規律。

因此,想做零售業的年輕人,首先要理解零售業,在理解零售業的基礎之上,思考如何運用新技術提高零售業的效率。如果不理解零售業,那麼失敗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不幸的是,一些創業者以為技術可以改變一切,他們熱衷於這樣那樣的新理論,例如曾經風靡一時的「長尾理論」,結果在市場上走了彎路,栽了跟頭。

理解零售業的本質圍繞兩大維度,第一,為客戶提供高性價比的產品,第二,為客戶提供豐富的購物體驗。如果不理解這兩個維度,做零售業就很有可能失敗。新舊零售的本質都是這兩個維度,當然不止這兩個方面,但是這兩個維度是最基本的。特別是在中國的環境中,為客戶提供高性價比的產品和商品尤為重要。

第一條是最重要的。新零售也好,舊零售也罷,不管用什麼手段,最終還是要落到高性價比的產品上。否則,做零售業就可能失敗。如果一個零售平台單純追求月活用戶數、日活用戶數,追求規模的擴張速度,而忽略了零售業的本質是為客戶提供高性價比產品,那失敗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零售行業要回到產品、回到客戶體驗,離開這兩條都有可能失敗。如果不聚焦這兩條去談規模、談速度,那麼失敗的可能性非常大。因為它偏離了零售業的本質。零售業的本質不是規模,不是速度。規模和速度是本質所決定的表象。只要有了高性價比的產品,規模自然就有了,速度自然就上去了,靠補貼是沒有用的。

網易研究局:你覺得零售業未來發展的難點在哪裡?

許小年:因為零售業是一個進入壁壘比較低的行業,也就是門檻比較低的行業,對於零售商來說,零售業未來發展的難點在於做護城河、做城牆。所以,零售業的零售商面臨的一個難題是什麼呢?就是零售商們很難決定價格。

零售行業是一個紅海市場。因為進入壁壘低,誰都能進來。開一個街邊小店,幾十萬就可以開了,進入壁壘很低,又沒有什麼技術含量。因此,在價格上,零售商很少有定價權。

那零售商最大的挑戰是什麼?在價格由市場決定的情況下,零售商品在市場上一般不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一些零售商品不像蘋果手機,大家曾經都抱怨蘋果手機的定價太高了。但是目前市場上就蘋果一家這種款式。五六個月以後,華為、三星他們才會推出相似功能的手機。因此今天想要這一款產品,你必須接受蘋果手機的價格,這是因為蘋果手機目前在市場上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

所以,做研發、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實際上是為了提高進入壁壘,在市場上創造一定的不可替代性,創造不可替代性的目的是為了獲得定價權。對於零售行業的普通商品,零售商沒有定價權。去超市買豬肉,但凡給貴5毛錢,顧客就走了。這是因為零售行業的普通商品沒有辦法區分自己、互相區分。零售業的大部分商品,都是可以或者很容易被替代的,因此零售商沒有定價權。

沒有定價權,零售商最大的挑戰是什麼?那就是如何降低和控制零售業各項操作環節中的成本。零售業大致可以分解為三個環節:採購、分撿配送、交貨。例如在採購環節,對零售商來說,要降低成本就要想方設法地提高採購批量,形成規模效益。規模效益取決於成本結構。企業的總成本由固定成本和可變成本組成。固定成本的比重越大,規模效益越好。對於零售商來說,採購批量越大,獲得的進價越低,成本越低,毛利率越高。

網易研究局:你覺得未來機器人代替人工是一件好事還是一件壞事?

許小年:我不認為AI技術會很快地進入到各行業,並取代大量的人工。去年我禁止學生談AI,今年我禁止學生談區塊鏈。為什麼?因為我不懂,而且我99%的學生都不懂。 AI是以數字化為基礎的,但是目前數字化都沒做到,AI就無從談起。我在我的課堂上就只探討商業的本質。我希望大家在創業時,不要追逐市場熱點。企業的存在是為了給客戶創造價值。思考商業的本質,也就是思考如何為客戶創造價值。不為客戶創造價值,企業就沒有價值,就不可能賺錢。企業賺的錢是客戶對它創造的價值的認可,這是常識。

網易研究局:所以你也不覺得像AI、區塊鏈這種技術是未來發展的方向或者是風口嗎?

許小年:我不敢說,但是我堅決反對風口。做企業不是找風口,做企業是為了給客戶創造價值。為客戶創造了價值,企業才能賺到錢。所以做企業要回歸商業本質,回歸常識。沒有價值創造,錢從哪裡來?

在什麼情況下要用到AI?當企業實現數字化以後,企業的每一台工具機每天都在產生大量的數據,每一個人每天產生大量的數據,企業的物流、企業的資金流等巨量數據達到海量、天量級。這時,傳統的數據處理方法已經沒有辦法來解決問題了,才用AI。AI和大數據是分不開的。沒有數據,AI無從談起。例如AlphaGo,不是它的程序設計師非常聰明,把世界圍棋冠軍打敗了。AlphaGo把世界圍棋冠軍打敗了,是因為AlphaGo讀取了天量的數據,讀取了幾萬張、幾十萬張的棋譜,最後通過大數據分析總結出下棋的策略。

所以它是站在幾千個、幾萬個圍棋高手的肩膀上,通過大數據的分析,才找到了打敗世界圍棋冠軍李世石的方法。面對的是幾千個世界高手,李世石怎麼可能打得過?AlphaGo並不聰明,但是AlphaGo高效率,它可以高效地處理數據。有大量數據,AlphaGo才能夠獲得一些智慧,才能從高手的下棋的策略中總結分析出一套戰法。沒有大數據,AlphaGo什麼都不是。

網易研究局:你覺得未來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難度在哪?

許小年:傳統思維是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的一個比較大的束縛。對於企業來說,最好的方法還是學習。通過學習國際上和國內的一些數字化轉型成功案例,來思考自己企業的問題。其實數字化的原理是很簡單的,但是人一旦形成一種習慣思維之後,就很難跳出自己的思維定式。

我看到一些企業簡單的數字化轉型模式,它在工廠所有的零件貼一個二維碼,每個零件用掃描槍掃描,然後加工螢幕上顯示出這個零件的加工工藝。加工後再把這個零件丟到一個貼有二維碼的箱子裡。這麼簡單的數字化,它實現了對零件質量保障的跟蹤,工具機利用率的統計優化以及零件物料的調配。

另外,還幫助企業節省了成本,提高了人員的效率,提高了客戶體驗度。客戶加工的東西全程都可以追溯。因此企業想要完成數字化的轉型就要進行認知和思維上的一個轉變,學習新的技術,思考自己的痛點問題。

*未經本人審定

(來源:網易研究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OQObuHAB3uTiws8KP0j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