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力學有多神奇:物理學轉變為哲學?

2020-05-17   酸甜就好

原標題:量子力學有多神奇:物理學轉變為哲學?

一些科幻作品,遭遇經典邏輯無法將故事繼續講下去的時候,就會借用量子理論,使得故事情節發展變得合情合理,又可以柳暗花明地進行下去。

有人做了一個非常精闢的總結:遇事不決,量子力學;解釋不通,穿越時空;腦洞不夠,平行宇宙。

物理與哲學,探索的都是世界的本源問題,人類歷史上最早期的物理學家,同時又是偉大的哲學家,並且幾乎所有的物理學大師到了晚年都會走向哲學思維。

01: 量子力學

這一切由雙縫實驗說起,在單色光源前放置一塊有著一定距離的雙縫的薄板,薄板另一邊放置一塊螢光屏,只要三塊板之間的距離適中,螢光屏上就會顯示出明暗相間的條紋,這就是光的干涉。

如果將光源換成機關槍發射子彈,則不會出現干涉情況,而若是用電子槍,則干涉條紋再度出現。無論是光子、電子,還是中子、質子,我們都能夠得到類似的干涉。

這些粒子在經典中是粒子,而在這裡卻表現為波,而且這種波並不是粒子之間的相互作用而導致的,實驗發現當入射的粒子是一個一個通過雙縫時,也會出現干涉現象。

這種波粒二象性不可避免地帶來爭論,粒子是怎麼通過雙縫的?當你在每個縫都設置粒子探測器以探知每個粒子是通過哪個縫時,你能得知粒子路徑,在螢幕上也得到唯一的螢光;

當你要觀察干涉現象時,那麼粒子是同時分開地進入雙縫,通過與自身的相消或者相長最後形成干涉!

哥本哈根學派認為:選擇觀察干涉現象,則電子是以分開的波函數進行的,即走雙路徑;如果選擇觀察電子路徑,則電子是以濃縮的粒子單一路逕行進的。

這樣的解釋,太違背我們的觀念了,歷史怎麼可能由目前的行為而決定呢?這太不可思議了。

愛因斯坦深受決定論和實在論影響,他認為物理世界是一個確定的狀態,客觀實在獨立於人的意識,而且隨時間有條不紊地行進,一切都滿足嚴格的因果關係。

和愛因斯坦站在同一陣營的薛丁格認為:在觀察之前,波函數是延展的,各種可能性同時存在,而直到發生觀察,波函數才坍縮,即唯一確定。

他認為世界是完全確定的,著名的薛丁格的貓就是來反駁嘲諷這種機率解釋的,故事是這樣的:在一個盒子中有一隻貓,一個毒氣瓶和放射性物質,一旦物質衰變則會打開毒氣瓶殺死這隻貓。

貓的死活與物質是否衰變有關,而物質原子衰變受波函數影響,而波函數滿足疊加原理,故在打開盒子觀察之前,原子處於衰變和不衰變的疊加態中,貓也就處於死和活的疊加態中。

貓究竟是死還是活?難道只有我看它一眼的時候,才能決定貓是死是活嗎?這不也太荒謬了!

再後來,愛因斯坦和兩位同事根據量子力學的基本原理提出了最為著名的EPR悖論,即量子糾纏,認為量子糾纏超越了相對論所限定的光速,能徹底反駁量子論。

思想實驗是這樣的:設想有一個量子系統由兩個自旋為1/2的粒子構成,每個粒子的自旋要麼向上要麼向下,總自旋為零。現在將兩個粒子放置在相隔遙遠的兩個地方,兩個粒子的自旋處於不確定的狀態,自旋向上或向下處於疊加狀態。

那麼測量了其中某一粒子的自旋,一旦知道其自旋向上(向下),那麼另外一個粒子的自旋必然向上(向下),這個過程無需時間,即刻發生,這明顯違背了相對論的光速限制,而且這種效果是到底什麼物理力作用的?

愛因斯坦認為,如果一個物理理論對物理實在的描述是完備的,那麼物理實在的每個要素都必須在其中有它的對應量,即完備性判據。

當我們不對體系進行任何干擾,卻能確定地預言某個物理量的值時,必定存在著一個物理實在的要素對應於這個物理量,即實在性判據。

但波爾認為這種糾纏是普遍的,並且是確切存在的,物理世界不是定域性的,它們之間有著「影響」。雖然量子力學與相對論所得到的結論都與觀察者有關,但相對論沒有扯上意識,它完全符合客觀實在性的要求。

直到後來約翰·貝爾提出了著名的貝爾不等式:假設我們的世界具有不由其觀察而產生的物理上的真實屬性,同時假設物體可以相互分離,使得在一個物體上發生的事情不能同時影響到其它物體,證明了相互關聯的可觀察量滿足一種約束條件。

自然界若遵循這個不等式,那麼愛因斯坦勝出,世界是局域性的,量子力學不完備,需要隱變量來完善。

1982年阿斯派克特通過孿生光子的偏振實驗,證明了貝爾不等式被違背,也就是說波爾是對的,但愛因斯坦和波爾早已仙逝,不知他們如果還在世,會不會有新的見解?

02: 心變了,命運也就變了

物質的本質是波粒,是有很多個微粒的組合,微粒不斷的解析,就是心念。

因此不管你現在過得是什麼樣的生活,是窮困潦倒,是障礙重重,是身無立錐之地,都沒有關係。

重要的是你的心念,只要你的心念改正了,那麼感召的都是正能量,假以時日,命運就會向好的方向轉變!

現代物理學有一個最偉大的發現,那就是:物質就是能量

這也是愛因斯坦對人類所作的最大貢獻,他向我們揭示,物質只是能量的一種形式。

這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是由能量所形成,不管是玉石、鐵礦、木頭、草木,你、我、他,包括我們的身體和心念情緒都是由能量所形成。

物理學家想找出物質的本質,當他們探索得愈深,就愈感到迷惑,他們簡直無法相信,在量子糾纏里說,一個粒子,可以存在於宇宙中的任何一個位置,當你看它的時候,它就定位在你的眼前。

物質是來自念頭,是來自我們的思想。

如果不是先有飛機的念頭,科技是無法創造出飛機的;如果不是先有寫這本書的念頭,這本書也不會呈現在你的眼前。

把一塊方糖放在瓦斯上燃燒,只會產生火光、熱和油膩的碳塊,可是如果把它吃進肚子,卻能創造出許多事物,為什麼?

是的,是因為思想,思想創造物質,書的寫作也是來自思想,也是來自一個念頭,至於對於你有什麼影響,也要看你的思想。

你生活所看到的一切都是來自思想,以及你思想所創造的結果。

我們的每個思想和意念都負荷著不可思議的能量,這些能量會透過各種形式實踐自己。

你的思想會創造出疾病,也能治好疾病;你的思想能讓你陷入痛苦,也能讓你離苦得樂。思想創造出善與惡、美與丑、成功與失敗、富有與貧窮、天堂與地獄……

我們是自己命運的創造者,我們外在所看到的一切,正是我們內心世界的呈現。

每一個思想,即使只是小小的念頭,也會變成一個東西,而每一樣東西在一開始的時候也只是一個想法,也只是來自一個小小的念頭。

生活是由小事所組成的,沒什麼大事,但小事累積起來就成了大事。

思想具有能量,語言是有聲的思想,所以語言具有很強振波。

美國思想家文學家埃默森曾經說過:用刀解剖關鍵性的字,它會流血。足見語言是有生命的,它具備了創造和毀損的能力。

我們雖看不見言辭,它們卻成為一種能量,充滿在房間、家庭、環境和我們心裡,身邊的言辭會滲透我們的生命。

言語看似簡單,但影響卻相當深遠,我們每個人都是魔法師,可以用言語對別人下咒,也可以用咒語幫助別人。

更重要的是,你所下的每個咒語最後都會回到你自己身上,因為咒語是發自於你,你就是整個振波的中心,不是嗎?

每個念頭就像一顆種籽一樣,在種籽裡面,你無法看到大樹,但只要你播下種籽,並持續澆水灌溉,種籽自然會把自己所需的東西,吸引到身邊來,而成長茁壯。

參考資料:

暗物質 鳥飛過天空:量子力學面對的哲學上的困難.

守正學堂 守正學堂:量子力學:心變了,命運也就改變了.

注: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