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4月3日
記述人:佛山二醫馳援武漢醫療隊隊員、腫瘤血液科馬慶輝醫生
40個日日夜夜轉瞬即逝,回到佛山已有近10天,武漢之行的一幕幕仍時時在眼前浮現。在隔離觀察期間,有一些感觸,為了紀念,也為了更好地前行,我寫下了這段難忘的援漢之行。
火速馳援,即刻開始工作
2020年2月12日夜接到出征通知,緊急準備,2月13日晚我們即到達目的地武漢。「儘快熟悉流程,儘快投入戰鬥」是每一個隊員的心愿。經過2月14日一天的培訓和防護演練,2月15日,我們佛山醫療一隊正式進駐武漢市第一醫院,接管兩個重症感染病區。病情即是命令,病房即是戰場,隊員進入隔離倉後一個多小時,所接管病區的病床全部收滿。
我的第一個班是2月16日的凌晨3:00至8:00。因駐地距醫院還有10餘公里路程,需要在凌晨1:30左右出發。2月的武漢,晚上還是有些冷,出發的路上大家都沒有睡意,心裡都很激動,冷也就不是那麼明顯了。
除了醫療隊的通勤車,凌晨的武漢街頭冷冷清清。夜晚,武漢市一醫院的外貌看的不是很清楚。到達醫院入口後,可以看到一塊「國家醫療隊由此進」的指引牌,瞬間覺得身上的責任又重了些。我們同一醫療隊的隊友都穿著一樣的橙色衝鋒衣。在入倉登記及防護物資領取處,我們還見到了身著其他服飾的其他省市醫療隊的隊友也上同一個班。武漢市一醫院改造後的重症感染隔離病房集中在外科大樓。後來了解到,這棟樓里,分布著近幾日內來自全國各地的20餘支共2000餘人的國家援漢醫療隊。以前,大家是五湖四海的兄弟姐妹,現在是並肩戰鬥的親密戰友。讓人想起「團結就是力量」。
由入倉處完成登記,領取防護物資後就來到了更衣室,準備區,完成防護物品穿戴。一路都有本院工作人員指引,指導,協助完成入倉前準備工作,忙而不亂。了解到,武漢市一醫院是2月10日左右接到通知設定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收治定點醫院」的。我們佛山醫療隊於2月15日正式進駐接管病區,而有些醫療隊更早一些入駐。病房及感染通道等改造時間很短,但是分區明確,安排合理,完全見不到因為緊急施工改造而留下的匆忙。這是武漢市一留給我的第一印象。協助入倉準備的本院工作人員熱情,主動,耐心,幾乎讓人要忘了他們其實已在這場大範圍新冠疫情的中心地帶已鏖戰了近2月余。親愛的戰友,你們是好樣的!
穿戴完畢,一路穿過緩存區,半污染區,污染區,乘電梯來到外科十四樓。這裡有感染十三、十四兩個病區,也是接下來我們戰鬥的主戰場。凌晨3點,病人都已熟睡,病區走廊的燈也部分關閉。與上一班的醫護交接班完畢,開始查看病區,尤其生命體徵不平穩的危重症病人。
我不是感染專業,也不是重症和呼吸專業,除培訓學習外,臨床中比較少在三級防護下工作。病房接班和巡視結束後,回到辦公室,我漸漸覺得三級防護下的諸多不便愈加明顯:
護目鏡下的眼鏡已歪,鏡片壓在眼球上,暈;
眼鏡腳頂住鼻樑,痛;
護目鏡起霧後,朦;
N95口罩加外科口罩遮住口鼻,悶;
密不透風的防護服加洗手衣,熱;
帽子,口罩系帶,護目鏡系帶,脹;
進倉前2小時開始未飲水,渴;
凌晨3:00的夜,困。
這一夜格外漫長……
這是我在武漢值的第一個班。
英雄的武漢人民
隨著入倉次數的增多,我們慢慢的學會了摸索出防護服穿戴細節的竅門,比如,眼鏡被我棄之不用,臉上、耳朵上貼上了敷料。當然,另外一些部分慢慢學會了忍耐。
在白天班上去探望病人,聽到最多的話就是「感謝」、「謝謝你們」、「你們是救命恩人」。雖然看不清我們的臉,但是,病人們還是通過寫在防護服外面的名字或貼著的銘牌標識記住了我們。接觸多了,我們也慢慢知道了病人們的故事,這其間包括著誰家幾個人都染病了,誰的家人還在ICU,誰的已經不在了……
疫情出現後,全國都在為武漢加油,而武漢也在1月23日用封城來保護全世界。無論是居家,還是在隔離點,方艙醫院,定點醫院病房,雷神山,火神山,武漢人民都是英雄。
而武漢本地的醫護,更是英雄中的英雄。
我們醫療隊所在的武漢市一醫院是一家有近百年歷史的大型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批准的、全國首批重點中西醫結合醫院。院內,一棟重點專科樓向我們表明了它如今的實力。
在此次疫情前期,武漢市一醫也有多名醫護中招感染。留下來的院內醫護中有一部分專門協助醫療隊開展工作:包括培訓醫療系統,聯繫設備,部門溝通……盡力幫助解決一切可以解決的困難,知無不言,做事高效,耐心,細緻。而他們中有很多,自疫情開始就幾乎沒有休息,沒有回家。
逆行飛翔,絕無退縮
正月十五剛過,此時的武漢天氣不定
「我們是來打仗的,不是旅遊的!」
「武漢已經受傷,我們是來戰鬥,不是來添擾!」
這些在佛山二院醫療隊員口中流傳的話,也是我們隊員的信念。
在佛山穿過的短袖早已收起,厚重的橙色衝鋒衣成了每日的必備。
我們吹過寒風,見過艷陽,淋過冷雨,冒過冰雪。
特殊的時刻下,相對陌生的環境中,有諸多的不便和不適應,但沒人有絲毫怨言。
有的只是一腔熱血和愛國愛家、互幫互助的情懷:
「讓我們儘快開始工作吧!」
哪怕還有一些緊張,
哪怕需要忍受防護服下的不便和不適,
深深的壓痕下,臨床工作依然由大家有條不紊的進行並完成。
因為是由外科病房緊急改造的重症感染隔離病區,在臨床實踐中發現一些物料未配備齊全,如呼吸機,高流量呼吸儀等設備。
大家沒有抱怨,「不等,不靠」,積極主動想辦法,或從後方調配,或在武漢市一同事的幫助下完善配齊,邊工作,邊建設,理順流程,建立預案,真正當作我們自己的事。
常說,不要把工作帶到生活中。在這裡,工作和生活完全沒有分開。
晚上十一點,醫生醫療小組開展過多次醫療討論,分析病情;護士在商量著哪個病人營養差點,還有些奶粉,下一班給他稍過去……
在過去的四十餘天裡,大家出色的完成了醫療任務,穩中向好的疫情防控形勢中,有我們貢獻的一份力量,而我們,零感染。
生活中,大家相互幫助:
每個班,必定有一頓飯吃不到,
回到駐地,早已過了飯點,一點也不想吃,也不想動……
後來,每一班回來後,洗漱中就有休息同事熱好飯菜送到門口。
晚上十二點,我還接到過熱騰騰的飯菜,戰友情,感動。
一方有難,八方有愛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一場戰爭,沒有物資是不可能勝利的。
我所經歷的武漢,從駐地,路途,到醫院,滿滿的都是愛心。
三輛通勤大巴車不間斷的來來回回,師傅們從白天到晚上,披星戴月,風雨無阻,準點無誤的接送。
娟娟細流,集成大海。醫院裡,我戴過大的、小的護目鏡,穿過連腳套的、分離的、黃色的、紅色的防護服,用過圓的、扁的、鴨嘴的N95口罩……這些都是從各地彙集而來的力量。
佛山二院的40名隊員心頭更暖。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佛山二院每一個黨支部,每一個科室先後都寫來了「家書」。
千里家書,送來了鼓勵,送來了囑託,送來了祝福。這些給隊員們更凝聚了奮戰的力量!
我和我的祖國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分割……
一場大疫,帶來些風雨,但更多的是見證了華夏兒女赤誠的中國心。自古華夏多磨難,但5000年鑄就了中國人團結一致的信念!
各國疫情飛速擴散,而中國成了世界上最安全之地。
因為我們有最堅強的領導,因為我們有最英雄的人民!
堅持我們自己的道路,堅信我們自己的理論,為我們的制度點贊,為我們的文化挺直腰杆!
此生無悔入華夏,來世還做中國人!
來源:佛山市第二人民醫院
編輯:方洪秀、謝韻寧
責編:陳廣泰
【關注】約10萬人將從武漢返粵!廣東剛剛公布應對措施
【戰疫情】東莞援非醫生助力非洲赤道幾內亞防控新冠疫情!
【警惕】出一趟門,一家5口全中招!這年頭還有比「新冠」更狡猾的毒
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