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mm,今天不想跟大家分享吃的,我們來聊一聊民居。 對於民居,一直有著莫名的情有獨鍾。無論是蘇園的亦窗亦門亦景的花窗,還是徽州園林如墨畫的粉牆黛瓦;那些一步一景的布局都無不感嘆中華文化底蘊的魅力。
蘇州園林·花窗
徽州園林
可這些,在小澄心裡,都不如我們潮汕古民居的富麗堂皇的視覺來得震撼!
潮汕民居
說起潮汕民居,你可能會 想起「下山虎」、「四點金」、「駟馬拖車」...這幾個名字都是潮汕民居的經典布局。
下山虎
「下山虎"的建築在潮汕地區農村較為普遍,又稱為"爬獅"。
因為出入門路不同,因此有開正門和邊門的區別。通常中間不開門,而是兩邊開門,兩邊的門又稱為"龍虎門",也既有開正門而不開邊門的。
下山虎 構築
像「下山虎」這樣的民居,過去大多是一家一戶住的。隨著社會人口的發展和增加,一家一戶住的形式漸漸被人們打破。
一個民居往往住著三、四戶人家。這樣的住宅,雖然住起來有些擁擠、雜亂,但是非常適合人與人之間的友好交往。
四點金
潮汕民居中「四點金」,因其四角上各有一間其形如"金"字的房間壓角得名。
四點金構築
四點金建築格局有點像北京的四合院。
外圍一般有圍牆,圍牆內打陽埕,鑿水井;大門左右兩側有"壁肚";一進門就是前廳,兩邊的房間叫前房;進而是空曠的天井。兩邊各有一房間,一間作為廚房,稱為"八尺房";另一間作為柴草房,一般稱為"厝手房"。兩間小房又稱"格仔"。
天井後邊為大廳,兩邊各有一個大房,是長輩居住的臥室,後面的大廳是祭祖的地方。
"四點金"的構築還有多種:只有前後四個正房,沒有厝手房及八尺房,而四廳齊向天井的,稱"四廳會";前後房都帶八尺房和厝手房的,則變八房為十室的稱為"四噴水"。這樣的建築結構,舊時只有殷富顯達的家庭才能建造。
四點金構築
駟馬拖車
「駟馬拖車"的整個建築格局就像一駕由四匹馬拉著的車子,故名。 也稱"三落二火巷一後包",其實他就是"四點金"的複雜化。"
駟馬拖車整個建築的各個部分都有它特殊的功能。
頭進的'反照'是為了遮擋路人和客人的視線,不致使屋裡一覽無遺。通廊是主人和來訪客人停放交通工具的地方。
南北廳是平時接待客人用的,而長輩們重要的會見和議事則在二進和三進的大廳進行。
三進的大廳還設置祖龕供奉祖宗靈位。逢年過節、祖宗忌辰、家人要出國,就要開龕門祭拜抑或向祖宗"告別";家人做了傷風敗俗的事要繩之以家法,也要開龕焚香,讓他在祖宗面前請罪。
後庫則是供辦喪事時停放棺柩的地方。主體建築的大房由長輩居住,最高長輩一般住在三進的房子,其它房間由小輩居住。
磨房、廚房、浴室、廁所等生活用房都集中在左邊的火巷。
家中遇上辦喜事,則各進大廳的禪門洞開。辦喪事時更為隆重,不單要卸下"反照",還要卸下各進的禪門。
所有天井架上地板,天井的上空撐起帳篷。
這樣一來,一、二、三進形成了一個寬敞的大空間,便於進行各種活動。
總的來說,主體建筑前低後高,每進遞增三級石階,這樣便於突出主要廳堂,更重要的是為了不讓前進遮住後進,保證後進的採光。
後包是為了保護主體建築和防盜而設。當然,像這樣大規模的房屋,一般人家是無緣問津的。
駟馬拖車 構築
如果你細心一點,會發現,其實這三種建築結構都是可重疊的。但構造不同,房子的主人身份地位也不同。
無論是"四點金"還是"下山虎",潮汕民宅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極其注重裝飾,故有「潮汕厝,皇宮起」之說。
檁木要漆成紅色,椽子則漆成藍色,故稱"紅桁藍桷"。
單是山牆的脊端,就有金、木、水、土、火五種不同的造型。造型優美的五星脊飾,連同山牆、屋檐都用瓷來鑲嵌。
嵌瓷是潮汕民間工藝美術,用各種顏色的瓷片在屋頂一些主要部位貼出各種立體形象,有花草、鳥獸、蟲魚、還有人物,造型栩栩如生,十分傳神。除了嵌瓷,還有雕刻,在建築物的一些木質結構上鏤刻各種形象,使整座建築物富有藝術氣息。
其實從秦漢時期開始,中原等多種文化,伴隨著大批的移民進入了我們潮汕地區。又有廣府與江南的文化薰染。在加上我們地區偏遠,遠離權利政治中心,所以才形成了這種古色古香如皇宮建築。有了 「潮汕厝,皇宮起」以及「京華帝王府,潮州百姓家」之說。
如今,我們潮汕地區保存了大量形態相近,特色鮮明的民居建築及村落,這些建築繼承我國傳統建築的精華,追求天、地、人三者的和諧統一,崇尚自然、文化、藝術、意境與建築的交融,同時充分地融合了潮汕地域文化和氣候環境特徵,建築上形成了外封閉,內開敞的平面布局。
建築精緻,有豐富的文化韻味的裝修裝飾特徵,帶有外來建築文化交流、融合的特點,呈現出獨特地域工匠技藝,具有務實性和精美性鮮明的地方特色。它體現了潮汕地區歷史文化積澱,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是具有較高價值的攝影題材。
是地地道道,屬於我們的潮汕文化瑰寶!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