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了一天的忙碌,臨睡前洗個熱氣騰騰的熱水澡,成為不少人每晚最享受的時刻。
但你知道嗎,並不是所有「熱水澡」都有利於消除疲憊,幫助睡眠。最近一項發表在《睡眠醫學評論(Sleep Medicine Reviews)》的研究,找到了最佳洗澡時間和溫度。
《生命時報》結合研究採訪專家,教你洗個助眠的熱水澡,並提醒你冬天洗澡的注意事項。
受訪專家
中華科普學會常委 董曉秋
中華醫學會老年病學會委員 金恩澤
北京軍區總醫院急診科主任醫師 周榮斌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運動醫學科主任醫師 呂紅斌
洗澡有個最佳溫度
一項發表在著名睡眠醫學期刊《睡眠醫學評論(Sleep Medicine Reviews)》上,由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和南加州大學的研究人員合作,從過去已經發表的5322項研究中提取相關信息,以探索洗澡對睡眠的許多方面的影響。
人體溫度的循環變化引導著睡眠周期,所以,改變溫度,是實現快速入睡和高效睡眠的重要因素。而洗澡的水溫高於體溫,血液從核心到手腳這些外周部位的循環就會加快,促進了核心體溫下降的加快,剛好順應了生物鐘規律。
結果發現,睡前洗溫水澡,可以改善整體睡眠質量,最佳水溫在40~42.8℃之間。如果在睡前1~2小時洗澡,還可以使入睡的速度平均加快10分鐘。
冬天洗澡防範4點
在寒冷的天氣里,洗個熱水澡能消除疲勞、改善睡眠。但如果洗澡的方式不對,不僅容易誘發疾病,甚至可能引發意外。
心腦血管疾病突發
皮膚受到熱水的刺激,毛細血管就會擴張,血流加快,心臟出現反射性的心率加快。一旦關掉水龍頭,或是浴室內有寒氣入侵,毛細血管又會收縮。冷熱變化會不斷刺激血壓與心率,容易使高血壓患者出現急性腦、心缺血,導致急性腦中風、心臟病等危險。
建議:冬季洗澡時間不能太長,最好在15分鐘左右,不要超過20分鐘,以免熱氣騰騰令皮膚血管擴張,出現腦供血不足、頭昏胸悶等症狀。
一氧化碳中毒
洗澡時間過久,浴室內面積相對狹小,加上門窗緊閉,氧氣被消耗光,人就會發生缺氧或一氧化碳中毒等。
建議:冬季使用燃氣熱水器一定要注意保持良好通風,不要在房間的供排氣口上懸掛物品,以免影響空氣流通。
傷眼
寶寶冬天洗澡時需要開浴霸,但必須小心使用。浴霸發出的光線屬於強光,寶寶長時間盯著,容易發生黃斑變性。
建議:儘量選擇風暖式浴霸。家長可以用身體阻擋浴霸的光線,避免寶寶直視。
漏電
浴室里使用的電熱水器、電吹風、電熱絲取暖器、油汀電暖氣都要接觸電源,而浴室中水源多,很容易漏電、觸電。
建議:冬天洗澡使用取暖器的,一定要把它放在遠離浴缸、花灑、澡盆的地方,建議將插頭設在浴室外。如果是浴室內的插座,一定要有防水蓋。
冷天洗澡的正確「姿勢」
>>>>
提前做好保暖
冷天洗澡前最好先做5分鐘熱身運動,如原地踏步、扭腰、搓腳、按摩湧泉穴等。提前五分鐘打開浴霸,確保浴室溫暖。
>>>>
注意洗澡順序
冬天洗熱水澡時,溫熱的水突然從頭而至,會使大量血液集中到血管擴張的皮膚表面,導致心、腦等缺血,出現頭暈、胸悶等不適。本就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還可能因此引發心絞痛等疾病。
洗澡前最好先用熱水沖沖腳,待腳部溫暖後再慢慢往身體其他部位淋水,讓身體有個逐漸適應的過程。
>>>>
洗澡前後要補水
洗澡前喝杯白開水,可以補充因毛細血管擴張而導致的水分大量散失;洗完澡也應喝點水,但是不宜大口喝,以免增加心臟負擔。
>>>>
三個時間不宜洗澡
- 喝酒後:酒後血糖濃度下降,立即洗澡可能造成低血糖症狀甚至休克,洗澡應至少在酒後2小時。
- 高強度運動後:高強度運動使血液循環加快,馬上洗澡會繼續增加皮膚中的血液流量,加重身體疲勞,還可能導致心臟和大腦供血不足,建議至少等運動結束20分鐘再洗澡。
- 拔罐後:拔罐後,皮膚處於一種被「傷害」的狀態,敏感脆弱,此時洗澡很容易導致皮膚破損、發炎等,建議等上兩三個小時。
本期編輯:鄧玉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歡迎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