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退出拼多多母公司股東了,終於不用在微信收到砍一刀的連結了嗎?
10月14日,拼多多母公司杭州埃米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發生了一系列工商變更。林芝騰訊科技有限公司及高榕資本合伙人張震從股東中退出。張震和騰訊投資管理合伙人林海峰也從拼多多高管的位置上離開。
對於這個消息,拼多多方回應稱這是基於納斯達克對於上市公司要求的正常變動,並不影響拼多多和騰訊的合作關係,騰訊方暫未對此作出回應。
不過在微博上,網友對此討論最多的還是是不是以後不用幫別人砍價了?可謂是深受其擾啊。
在拼多多剛剛經歷市值突破400億美元,成為上海首家巨型電商公司,遠超百度等所謂巨頭公司之後。退出拼多多對一直想在電商行業有所耕耘的騰訊來說,應該不會太好受。
01
iPhone出了新機,最讓人瞠目結舌的確是拼多多。
電商搞優惠有多繁複,想想淘寶每次的購物津貼計算法則就知道了。但作為歷來的清流,拼多多的優惠措施是極其簡單粗暴的,整點搶,最低500最高900,5499的iPhone11秒變4999。
自從拼多多問世,特別是百億補貼出現後,羊毛黨都感覺自己失去了用武之地,遊戲出身的拼多多捨棄了傳統電商賺差價或拿現金流做投資的一套,割美國韭菜補貼國內用戶,操作堪比神仙。
拼多多的發家不能說是靠騰訊一手捧出,但誰也無法否認是騰訊讓拼多多能在4年內迅速發展成如今的規模。大部分的用戶知道拼多多都是靠微信群、朋友圈裡的「砍一刀」,在前期幾乎沒做任何廣告的情況下,通過社交媒體渠道靠用戶養用戶。
要知道,獲客成本對於電商公司來說簡直是比天文開支,有貨在2016年就曾表示單個用戶的入駐成本是超過100元的,這僅僅是讓用戶註冊。
當然,憑藉著戰略性投資,騰訊在電商領域扶持了淘寶的競爭者,從而有利的遏制了淘寶網的野蠻生長,同時自己也能在此領域收穫紅利。雙方不虧。
所以,從目前來看,事實應該就和拼多多說的一樣只是正常的按規定調整,騰訊不會「傻」到這時候從拼多多撤資的。
02
10月10日胡潤研究院發布了最新一期胡潤百富榜。對黃錚,胡潤用了這樣的一句話:拼多多黃錚成為首位進入前十的白手起家80後,財富一天漲一個億,過去一年漲了400億,以1350億位列第七。
足可見拼多多的能量:我雖然一直在虧錢,但我boss一天賺1個億。
去年上市階段,2018年6月底,拼多多上市前向SEC提交的申請書顯示,拼多多CEO黃錚擁有2,074,447,700股,持股比例為50.7%,機構股東方面騰訊持股18.5%,高榕資本持股10.1%,紅杉中國持股7.4%。
而目前,根據納斯達克規定,上市企業董事會中超過半數的董事應由符合規則定義的獨立董事擔任;IPO後一年期內,公司可豁免相關規定,IPO滿一年後則需按規定施行。
變更後,沈南鵬、楊榮文將出任拼多多審計委員會委員;陸奇、沈南鵬將出任拼多多薪酬委員會委員;楊榮文、陸奇將出任提名及公司治理委員會委員。
作為較早介入拼多多融資的機構之一,高榕資本在拼多多融資歷程中,曾4次入股拼多多。企查查信息顯示,截至2018年6月6日,林芝騰訊持有埃米網絡股權比例為8.92%,張震持股比例為10.15%。不過據Wind數據顯示,在此次變更前,張震持有埃米網絡的股權比例已降至0.1%。今年7月,張震就已不再擔任拼多多董事職務。
也算是「功成身退」?
最新數據顯示,騰訊對拼多多的持股比例是16.90%,仍為其第二大股東。
03
在離開拼多多之前,張震表示:黃崢和拼多多團隊的遠見和執行力、平台的創新性、「新電商」模式以及拼多多團隊「本分」的價值觀,都是其投資拼多多的原因所在。
數據顯示,2018年拼多多實現營收131.2億元,同比增長652%;歸母凈虧損為102.98億元,同比凈虧損增加約98億元;2018年第四季度歸母凈虧損為24.24億元,上一年同期,則實現了1360萬元的凈利潤。
儘管還在虧損,但虧損的幅度已經出現轉機。不過,自拼多多成立之初就始終伴隨身邊的聲譽問題依舊「不離不棄」。
雙十一已經進入倒計時,幾次宣稱「喜迎」海藍之謎的拼多多在12日被品牌親自下場委婉「打臉」。基本形同殭屍狀態的海藍之謎公眾號在12日發布一則通知,詳細列出了品牌在中市場的授權渠道,稱在官方渠道購買的產品均為正品。當然,拼多多不在名列之中。
結合上月底拼多多在今日頭條上投放的「海藍之謎9月30日起入住拼多多百億補貼,今日大促全場五折」廣告,以及後續在抖音等數次強調海藍之謎已經入住平台,不難猜測海藍之謎這次親自下場是為了什麼。
雙十一歷來在電商平台中比戰場還要「慘烈」,但拼多多這種硬攀關係的行為著實讓人難生好感。企查查顯示,拼多多母公司埃米網絡自身風險有17條,主要集中在司法風險和工商風先,關聯風險(主要為關聯公司風險)高達3826條。
常在河邊走,還得怕失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