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啤酒廠的坎坷成長故事,你聽說過嗎?

2019-07-27     韓是我I說關中事

渭南啤酒廠是「七五」期間陝西省計劃內重點建設項目之一,也是當時渭南市投資最大的工業企業。1984年開始籌建,1988年建成並試產。主要設備從西德、美國和保加利亞等國引進。設計總投資6766萬元,年產啤酒3萬噸,麥芽6600噸,實現年產值4100萬元,利稅1147萬元,計劃成為渭南市的支柱企業和利稅大戶。自1988年啤酒生產線試產以來,生產的「秦力」啤酒先後榮獲1991年中國食品工業新成就展示會優秀新產品獎、第六屆全國發明博覽會優秀產品獎、首屆中外名優新食品展覽會金杯獎、中國古文化節金獎,1992年又榮獲西安國際旅遊節金犀牛獎。這些榮譽的獲得使得渭南啤酒廠譽滿秦東大地,產品一時供不應求,也使渭南啤酒廠成為當時渭南市最具吸引力的國營企業,大批年輕人以能進啤酒廠工作為榮,成為渭南的驕傲。

渭南啤酒廠

但是,啤酒廠表面的輝煌無法掩蓋企業面臨的諸多問題,從試生產以後,企業就一直沒有能夠實現滿負荷運行。從1993年下半年開始,由於企業經營不善,技術力量薄弱,生產設備不配套,管理混亂,加之流動資金嚴重不足,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不強,導致生產不景氣,連年虧損嚴重,最終走向破產道路。

1995年6月12日,渭南市啤酒廠經其行業主管市工業局批准後,向渭南市臨渭區人民法院申請破產。法院經過調查審核後,於1995年6月22日按照《破產法》的有關規定發布破產公告,宣布渭南啤酒廠破產還債。

渭南啤酒廠從立項建設、投產到最終走向破產的過程雖令人唏噓和惋惜,但從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歷史過程來看,這一過程又恰好處於我國經濟體制改革正在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變化的過程中,其最終的結局就有一定的必然性。在這一歷史背景下,分析造成渭南啤酒廠破產的原因也就一目了然。

首先,啤酒廠列入基建計劃,無論從當時的客觀條件和外部環境來看,其宏觀決策本身就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和隨意性。當時,省內有西安啤酒、漢斯啤酒和寶雞啤酒等幾個大型企業,這些企業不但生產能力過剩,而且還在不斷地擴大規模。與此同時,省上又先後批准了銅川、延安、漢中等三個啤酒廠上馬。在陝西這塊面積不太大、人口又不很多的省份,一下子上馬這麼多啤酒企業,市場能否容得下亦成問題。況且,當時國內的幾個名牌啤酒企業的產品已占領了省內一定的市場空間。因此,計劃經濟時期項目盲目審批,一哄而起的現象,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優勝劣汰是必然的結果。

其次,企業本身管理存在較大問題。渭南啤酒廠從建設到試產,始終缺乏合格的人才,特別是企業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渭南啤酒廠從建成到破產,先後經歷四任廠長,大都不是搞企業管理的行家裡手,缺乏管理大中型現代化企業的管理經驗;企業中層管理人員及技術人員中一大批人員不具備啤酒專業知識和經歷,致使企業從開始就陷入管理混亂,財務收支混亂,生產無法有序進行,經營一直處於虧損狀態。

三是生產設備不配套,根本無法實現滿負荷生產的需求。啤酒廠建設初期,在計劃經濟管理模式下,其引進的進口灌裝生產線屬國外淘汰的二手設備,質量較差,且相互之間不配套,造成生產過程經常發生質量問題,因壓瓶蓋設備不過關,酒瓶破損率高達30%以上,每生產一噸啤酒,就有將近250公斤啤酒流入地溝。針對這些問題,企業因資金嚴重不足一直無法從根本上解決。

四是資金嚴重缺乏。國營企業的融資渠道相對單一,主要依靠銀行解決。啤酒廠建設之初,投資概算經歷多次調整,由3000萬元調整到7000萬元,投資一再追加,但都不能及時到位,地方配套資金更是無從談起,不但基建資金缺口大,就是投產以後,所需的流動資金一直沒有得到有效解決。歷屆區政府領導都通過多種辦法幫助企業融資,區財政局要擔保5000萬元貸款,同時,當時的區屬企業如渭南潛水泵廠、機帶廠、造紙廠和印刷廠等也先後給啤酒廠擔保貸款1500多萬。這些資金對於象啤酒廠這樣規模的企業來說,仍然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為了能確保生產正常進行,企業不惜高息舉債,債務負擔越背越重,據啤酒廠破產後清算核實,總負債額高達2.06億元,超過企業總資產7500萬元近3倍,債務涉及18個省市自治區、54個縣市,債權人超過200家。

渭南啤酒廠破產以後,如何儘快解決遺留問題,妥善安置企業職工,確保國有資產不受損失成了當時區上的主要任務,而解決這些問題的唯一辦法就是恢復生產。同時,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企業兼并重組,股份制改造等新的政策相繼出台,涉及國有企業的內部勞動用工、收入分配及人事制度等深層次改革也在不斷深入中。這對陷入絕境中的地方國有企業來說,浴火重生只是遲早的事情了。對地方政府來說,最大的改變是充分認識到企業的事情只能依靠市場來解決,政府自身能做的就是提供政策支持和服務了。

在經歷破產兩年後,1997年,渭南啤酒廠被蘭州黃河企業集團整體收購,再次投入生產。而此時,全國企業間兼并重組熱火朝天,建立股份制的現代企業制度風起雲湧,企業間的市場競爭更加激烈。渭南啤酒廠被黃河集團併購後,其面臨的經驗環境更加嚴峻,當時省內最大的啤酒企業漢斯啤酒已被青島啤酒控股。加之蘭州黃河併購渭南啤酒廠後,其生產、經營等根本問題仍然沒有得到徹底解決,在面臨市場和企業內部的雙重壓力下,企業苦苦掙扎兩年後,終於在1999年5月再度陷入困境,到了關停的地步。

面對啤酒廠新的困境,區政府審時度勢,認真分析企業的現狀及問題,結合國內省內啤酒行業的狀況,一致認為,要使啤酒廠起死回生,重新煥發生機,唯一出路是依靠行業龍頭企業,通過市場方式盤活國有資產。區上歷經了一些曲折之路,後來組織專門力量與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接觸、洽談企業併購重組事宜。區政府先後以給與企業5年扶植政策,企業土地無償使用50年等優惠政策吸引對方,並承諾為新成立企業專門設立特派員制度,以保證企業生產有良好的外部環境。經過艱苦的談判,達成一致。2000年,由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和青島啤酒西安漢斯集團有限公司共同出資,對原渭南啤酒廠實行控股經營。成立青島啤酒渭南有限責任公司,註冊資金5000萬元。主要經營啤酒、飲料的製造銷售,啤酒瓶的收購利用,大麥、大米、啤酒花等啤酒原料的收購,麥芽生產銷售。主要產品有青島冰醇、青島9度冰爽、漢斯9度冰爽、漢斯小木屋飲料等。產品銷售覆蓋陝西、山西、河南及周邊地區。

青島啤酒渭南公司於2000年6月18日掛牌,當日投產,當月即實現盈利,實現了開門紅,創造了良好的開端。青島啤酒渭南公司的成立,標誌著渭南啤酒廠的又一次崛起。

2001年,青島啤酒渭南公司相繼通過了ISO質量體系認證和「C」標誌計量認證,2005年又通過了清潔生產、環境體系、HACCP認證。公司成立10年,先後獲得「省級優秀企業」「省A級納稅人」「陝西省保護消費者權益先進單位」「青島啤酒經營管理進步獎」「市質量協會常務會員、常務理事單位」「優秀市域外投資企業」「漢斯啤酒消費者滿意品牌」「市區新產品開發先進企業」等榮譽稱號。並多次被評為「市區級誠信納稅新進單位」「節能減排先進單位」。(圖片來源網絡) 本文作者:郭小渭【看完記得關注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NNVSMmwB8g2yegND2j8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