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石都是普通的石頭經過漫長的歲月演變而來的。地球上的生物為了適應生長環境,不斷的進化。一些岩石經過複雜的地質變化就會變成我們眼中的奇石。奇石是大自然的藝術作品,是經過億萬年歲月精雕細琢的作品,雖然是歲月留痕,但是已經無法看出其雕琢的痕跡,好像石頭本來就是這個樣子。人們炸欣賞奇石的時候常會不由自主發出讚嘆,讚嘆奇石的巧奪天工,讚嘆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戈壁石組合欣賞
人類的祖先為了生存用石頭來打磨生產工具用來生產,也用漂亮的玉石來磨製裝飾品以供佩戴或祭祀神靈。人類文明的開始就是從製造和使用石頭工具開始的,可見石頭文化是人類文明的起源。石頭文化不僅是人類文明的起源,也是藝術的起源。在石器時代人們用玉石磨製裝飾品,也用堅硬、尖利的石頭在一些質地較軟的岩石上雕刻岩畫,來記錄生產、狩獵的場景。
精品奇石欣賞
現在雖然我們生活中的用具早已經不用石頭做的了,但是在建設和美化環境方面石頭仍然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就家居環境而言,美麗的大理石被廣泛的應用,園林中用石頭來打造自然景觀。人們用石刻、石雕、玉雕、觀賞石、奇石、石頭畫來表現對藝術認知。石頭不僅有使用價值也蘊含著美學價值,石頭是人們創造生活和美化生活的不可缺少的材料。
精品奇石欣賞
石頭跟人們的關係密切,美麗的石頭也常常讓一些人著迷,這些人就是賞石人、玩石人。南北朝時的賞石祖師」陶淵明,「開宋代藏石賞石風氣之先」的南唐李後主李煜,提出「瘦、皺、漏、透」傳統相石法的宋代大賞石家米元章米芾,清代的文學家蒲松齡,清代大書畫家鄭板橋等都是我國歷史上賞石大家。近代的賞石名家也不少,愛國民主人士沈鈞儒,文學家郭沫若,國畫大師張大千等。當代人民生活相對富裕,賞玩石頭的群眾更是到達了千萬之舉,賞玩石頭的文化名人則更多,比如著作等身的賈平凹等。
精品奇石欣賞
奇石匯匯山川之靈氣,聚天地之精華,奇石之美是天然之美,美的超凡脫俗。它們以包羅萬象的形式美來打動賞石者,讓賞石者心曠神怡。它們是嶙峋粗獷靈璧石,它們是疏秀遵勁的英石,它們是曲折婉轉的太湖石,他們是玲瓏剔透的昆石,它們們是釉色淳厚的彩陶石,它們是飽經滄桑的風礪石,它們是雍容華貴的瑪瑙石,它們是富貴溫潤的黃蠟石,它們是圖案豐富的長江石,它們是古樸凝重的黃河石,它們是七彩繽紛的雨花石,它們可以是任何一種美倫美奐的石頭。它們用形、質、色、紋來表現它們的精、氣、意、韻,我們欣賞它們就是領會它們的精、氣、意、韻。
精品奇石欣賞
賞石人通過欣賞奇石來親近自然,享受寧靜與愉悅,感悟奇石的意蘊,讓自己的心靈得到凈化,讓自己的情趣變得高雅。賞石之人應該向石頭學習,學習其淡泊名利、學習其剛正無私、學習其虛懷若谷,賞石之人應該熱愛生活,既勇於承擔社會責任講究奉獻,又內心寧靜不為世俗多累。這不正是賞石人所追求的嗎?
精品奇石欣賞
聲明: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不當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