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善撲營自康熙八年至清王朝滅亡,善撲營功夫代代相傳至晚清撲戶在前門外紅廟設館授藝,善撲營功夫在社會上傳承。
民國初年京城摔跤名家寶善林(寶三)和孫殿啟(奔頭)
1958年北京摔跤隊教練滿寶珍(後排左一)和北京隊部分運動員 (後排左三——李寶如)
善撲營功夫傳承譜系
宛永順——晚清善撲營撲戶
寶善林(寶三)、滿寶珍——民國時期至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京城摔跤名家
李寶如——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起任北京市摔跤和散打專業教練
周全勝——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著名摔跤運動員、教練員
王彥龍——全國冠軍,著名摔跤運動健將
宛永順——寶善林(寶三)、滿寶珍——李寶如——周全勝——王彥龍
李寶如的學習與實踐經歷
李寶如幼年隨父兄練習少林拳,在村裡學練五虎棍。十四歲串場摔跤,從師晚清民國時期的京城摔跤名家張太平,後到天橋跤場借場練功,向寶善林(寶三)、滿寶珍等名家學練京跤善撲營功夫,弓、刀、石、大棒子、小棒子、中幡等器械,向諸多前輩學習。五六十年代受社會政治環境影響沒有給師傅們磕頭遞貼。1958年入選北京隊,在教練滿寶珍先生的指導下,系統的學練京跤善撲營功夫。1960年,向當代跤王卜文富,學習石擔子、霸王磚、太極拳、大成拳等功夫。同時走訪京城及全國名家,利用全國比賽交流的機會,向各地高手名家學習。走訪保定馬文奎學習拉滑車,向天津名家四大張以及楊子明學習大棒子,站樁等功法。並向京城前輩名家求學問藝,將所學技藝演練提高,豐富京跤技法和善撲營功夫。向諸多前輩所學功法技法演練成熟,再根據自己的身體條件轉化成獨特的絕技。
「寶善林(寶三)教了我一招掏腿,我將其演變成撕襠,效果極佳。滿寶珍先生教了我一招揣,我將其演變成手別。這兩個動作伴隨我一生。」1963年後李寶如任北京摔跤隊教練,將所學技能加以升華提煉,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去。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武術散打運動興起,在北京率先組織散打學習班,培養散打運動員和教練員。後任北京散打隊教練,將京跤善撲營功夫同武術散打運動相結合,編纂了適合現代散打運動的訓練方法。多年來養成了學習與實踐相結合教學方法,將學到的技能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形成了理論聯繫實際的教學風格。培養了大批的高水平的運動員和專業人才。幾十年的運動生涯和教學實踐,深刻體會到京跤文化和善撲營功夫學無止境、博大精深。
李寶如的技藝特點
術語講「武術加跤,越練越高」,我幼年習武打下了良好的專項素質基礎,將武術和京跤善撲營功夫相結合,堅持每天訓練。凡是學到的東西必須練會,提高升華,真正形成自己的功夫。我酷愛京跤善撲營功夫、武術、散打,深知它的博大精深和民族文化的內涵,以弘揚京跤文化為己任,刻苦鑽研善撲營功夫。全面繼承和發展徒手功夫和器械功夫,將善撲營的弓、刀、石、中幡、摔跤融為一體,形成了系列功法精要。研究京跤手法和技法,豐富了京跤技術內涵,通過幾十年的實踐,形成了手法細膩功法繁多、絕招準確的個人技術風格。在幾十年的教學生涯中,影響幾代京城跤手,使善撲營功夫代代相傳。
從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開始,參加區、市、全國比賽,多次獲得冠亞軍。1958年通過了國家一級運動員,1960年獲得國家運動健將稱號。自1963年開始歷任宣武區摔跤隊、北京市摔跤隊和國家集訓隊教練。率隊多次參加國內外大型賽事活動,培養了眾多高素質專業人才。現工作在各級摔跤隊、散打隊、柔道隊從事教練和管理部門工作。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著手撰寫摔跤專業書籍和錄製教學音像資料,1992年為國家體育總局摔柔處錄製了中國式摔跤基本功(善撲營功夫)。1993年由現代出版社出版發行的《中國式摔跤配書錄像帶》;由俏佳人音像公司出版的《中國跤系列》和「跟我學——每天一招」教學資料等共計五十小時。出版發行了《中國式摔跤》、《中國式摔跤精粹》、《京跤史話》、《圖解中國跤》並編輯《摔跤報刊文摘彙編》兩冊,為多家專刊撰寫京跤文化和教學資料幾十篇。給後學者留下了系統詳實的教材。以傳承和發展京跤善撲營功夫為己任,耕耘不止。
李寶如授徒傳藝情況
自1963年開始,課徒授藝至今已近五十年。初為人師,以練代教,教學並進。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教為主。文革後,百業待興。社會上掀起了體育熱。1976年,調市體育運動學校教授摔跤、散打。面向全市中小學生,從基本功抓起(善撲營功夫)。為學生們打下了良好的素質基礎。通過練習善撲營功夫使摔跤、散打的基本素質得到了提高。大家知道,1957年引進了洋跤。將我國固有的摔跤定名為中國式摔跤。中國式摔跤是以京跤為基礎發展起來的,它的訓練內容保留傳統善撲營功夫。目前善撲營功夫已融入到各種摔跤、柔道、散打等項訓練科目當中。在教學中,將善撲營功夫同散打運動有機的結合起來。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因人制宜,重點突出。使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素質特長,使京跤善撲營功夫在強烈的對抗中體現他的高超的專項素質,精準的技術水準。培養學生高度的自覺性和吃苦耐勞的敬業精神。使其長期堅持訓練,培養成優秀的運動員和專業的工作人員。多年來為北京隊和國家隊輸送了大批優秀運動員,為社會培養了眾多業餘京跤善撲營功夫愛好者,為繼承和發展京跤善撲營功夫,培養了社會教學力量。使其代代相傳。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曾帶隊參加巴黎市長杯中國式摔跤國際邀請賽。為歐洲教練員傳授京跤善撲營功夫,將其推出國門走向世界。
在奧運戰略的影響下1998年北京市撤銷了中國式摔跤建制。我國固有的摔跤運動被冷落了。中國式摔跤的母體京跤善撲營功夫已瀕臨失傳。目前北京只有天池樂園健身俱樂部教授京跤善撲營功夫,免費教學,學者不多。(文:北京功夫)
李寶如舉刀
周全勝拉弓
劉好學練石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