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巷是一座城市的記憶
因為它反映了一座城市的歷史
很多人知道擁有半部清遠史的下廓后街
但是后街里的古巷
不知你又去過沒
今天小萌就去探訪了藏在
下廓后街的三條古巷
在先鋒路騎樓附近的舊醬油廠可謂是這一帶的地標,醬油、腐乳、南乳都是在這裡生產的,但昔日輝煌的醬油廠已經拆遷多年,成為一個商戶租用的停車場和練車地。
進去之後發現裡面空蕩蕩,且停滿了車,很難找到舊日的蹤跡。
聽說,停車場的這些紅磚房是以前醬油廠的宿舍,如今醬油廠拆了,只有幾棟磚房仍然佇立在此。
——前是店後是屋的巷子
古巷尾連通下廓后街和先鋒西路
是一條非常古樸的巷子
飯後散步的街坊們總是停下來互相寒暄
充滿了人文煙火的氣息
據阿姨說,牛雜檔從98年開始在南門街擺街,後來輾轉到女人街,到現在固定在古巷尾巷前,已經21年了。
無論是牛雜、丸子、蘿蔔豆腐……都是一元一串,多年沒升過價。
小賣部,可以說是巷子的標配了,巷子裡的小朋友都會來這裡買零食。
跟阿姨閒聊時,她回憶說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就嫁過來這邊了,以前古巷尾的路很窄,只夠人通行,這些年越修越寬,小車也能過了。
沒想到古巷裡還有充滿年代感時裝店,無論是招牌還是擺設,都能瞬間把你帶回兒時的回憶里。
巷子裡理髮店、改衣店,不知道有多少人幫襯過呢~
在這裡,很容易就發現人們還在堅守著自然古樸的生活方式,仿佛城市的生活變遷與他們無關。
在一棵棵綠植後面,藏著一戶人家,無論是屋裡的人還是物件,都給人一種質樸的感覺。
不知是誰家的小貓,百無聊賴地打量過路的人,它悠閒的姿態就像這條巷子給人的感覺一樣「慢」。
紅磚瓦房、破舊的木門、門前還有一口已經乾涸的井,過去人們都來這裡打水吃,現在每家每戶都通了自來水,方便多了,只是那種集聚一起的方式不復存在。
這裡的老屋牆面斑駁,爬滿青苔,不知住過多少代人,掩藏了多少回憶。
古巷尾的很多房屋的牆面已經剝落,用竹棍架著鐵板接著掉落的牆灰,以免誤傷行人。不知道這些房屋以後的命運,是拆遷還是修整?
走到巷尾,髮廊、商店一應俱全,聽到車輛的喇叭聲、街頭的叫賣聲,摩托佬穿巷而過,又覺熱鬧起來。
——一度出盡風頭的巷子
作為清遠最古老的「小區」之一
藏在下廓后街的方伯里
好像並不為大眾所知
斑駁的古牆、高大的老樹,方伯里是一條與古巷尾垂直的古巷
。
每次經過都可以看到孩子們在巷子裡玩耍,那份天真活潑、無拘無束,真是讓人不想長大~
巷子裡一個從他爺爺輩就住在這裡的乘涼阿伯講,方伯里歷史可追溯到兩百多年前,古時被叫做「黑巷」,後來清朝時一戶張姓人家高中進士,這段歷史一直被人們津津樂道。
民國時期,這裡一度是清城鎮菜場,巷口是清遠水文站,專門觀測、收集水體資料,後來菜場變成一間間房屋,水文站卻搬遷到郊區。
每家每戶的門前都修有坐墩,一條並不很長的麻石巷,卻也見證了清城的歷史變遷。
——深藏在巷子裡的巷子
走到方伯里盡頭和以前的醬油廠交界處
就是永安里
和熱鬧的古巷尾、方伯里不同,這條古巷十分安靜,只聽見幾戶人家傳出的電視聲、聊天聲。
從永安里出來的時候,天色已經暗下來了。
走在相對繁華熱鬧的舊城街頭,小萌想的卻是下廓后街的幾條古老小巷,城市越來越新,小巷卻越來越老,甚至可能有一天會消失。
最後附上古巷的地圖~
你還知道清遠的什麼古巷?
讓這些古巷被更多人知道
在評論區和大家分享吧
*編輯:小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