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故事」零陵朝陽岩:一塊閃爍金光的瑰寶

2019-05-31     金牌主持陳瑜

【永州故事】零陵朝陽岩:一塊閃爍金光的瑰寶

陳瑜

非常有幸陪同全國摩崖石刻領域知名學者專家考察零陵朝陽岩,湖南科技學家國學院院長張京華先生早早就在門口迎接,並很風趣的介紹:今天是有生以來第一次當嚮導。

在張院長的引領下,一路笑聲相伴,結群同行。進入古木參天的林蔭路,格外清爽清涼。雨後的青石板上點綴著青苔,走路還真有些輕飄飄。

映入眼帘的一個古蹟就是「寓賢祠」。張院長解說:始於明代以前,至明重建。清康熙九年《永州府志》卷九《祀典》:「寓賢祠:在朝陽岩上,祀元結、黃庭堅、蘇軾、蘇轍、鄒浩、范純仁、范祖禹、張浚、胡銓、蔡元定諸賢。嘉靖壬寅知府唐珤建。」明清寓賢祠十人自元結以下,皆為貶謫之臣,亦皆為黨爭中人物,即皆為理學中人物。「流寓」實含「謫臣」之意。但寓賢祠卻沒有柳宗元和周敦頤,估計他們都有專祠,就沒安在這裡了。

遠望路邊小石山上,刻著三個字「零虛山」。源於明萬曆年間,永州知府丁儒,將朝陽岩亭榭修葺一新。他認為「凡零陵對江西岩一里之內,下皆崆峒,山澤通氣,匪虛而何?便將朝陽岩西山命名為零虛山。

拾級而下,小心繼續前行,兩旁的石塊上刻著很多「保書」,據說附近村民家生了小孩,都要在石頭上刻上一塊,以便小孩就好養,估計老百姓把這裡當成了神石了。兩旁石塊上還有許許多多或清晰、或模糊,字體各異,朝代不同的石刻,都是精華。

彎腰穿過一石拱洞門,就是一個崖邊、很淺、像傘形的洞,也像皇帝出行的萬民蓋,弧形的石洞上刻著「何須大樹」四個字,據說是民國四年零陵鎮守使望雲亭題,張院長說「望雲亭」這名字很有意思。確實,有此石棚為蓋,可以遮擋風雨,何須大樹呢?知足就會滿足,就會常樂!

朝陽岩就在瀟水邊一片陡峭的石壁上,峭壁上的一條小徑直達洞口,這條小徑,古人叫做「逍遙徑」,下臨瀟水,平靜而溫柔,碧波蕩漾,徑旁竹影迷濛,風吹竹稍微動,頻頻點頭,步行於此,足可以遠離喧囂,遠離塵世風雲,聽水聲、聽蟲鳴,真可逍遙一回。

朝陽岩不是因為岩深洞奇,也不是洞大幽深,而是洞周圍彙集了自唐朝以來歷代文人騷客的精作佳品刻於洞內和洞口,「觀瀾」、「山下出泉」等不同年代、不同字體的石刻作品,堪稱奇蹟,在全國都不多見,也無不令國內專家學者折服稱讚。

據說,最早發現這個岩洞的是唐朝被貶道州刺史的元結途經於此,進洞遊玩了一次,因其東向,每當旭日東升,煙光石氣,激射成彩,就命名「朝陽岩」,還寫了第一首詩:「朝陽岩下湘水深,朝陽洞口寒泉清。零陵城郭夾湘岸,岩洞幽奇當郡城。」,後來柳宗元被貶永州,也來這裡遊玩,因此岩在零陵城西,瀟水西岸,就改名「西岩」。

從此以後,朝陽岩就吸引了歷代名人前來遊玩,寫了不少關於朝陽岩的詩詞,大多都刻在不同的石塊上,就成了國內聞名的朝陽岩摩崖石刻經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MOK7CGwBmyVoG_1ZVVI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