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大河2》播完也有一段時間了。
雖然口碑不錯(豆瓣評分9.0分),但熱度顯然不夠。
開播和完結都靜悄悄,唯有電視播到一半,主角宋運輝雞飛狗跳的婚姻生活引起了不少討論。
但原本希望展現的銳意進取的改革風貌,卻遠沒達到預期。
第二部的時間背景是上世紀90年代初,改革正全力邁向新階段。
此時應該是三位主角(尤其是代表國營經濟的宋運輝和代表個體經濟的楊巡)大展拳腳的最佳時期。
但國企改革之路遠沒有我想像的精彩,本該奔涌的大江大河,變成了螺螄殼裡做道場。
更糟糕的是,中年宋運輝變成了一個只會搞事業的工具人,身上功能性的戲份過多,私人化的流露太少。
滿腦子都是工作的「發條人」宋運輝不夠討喜
甚至,相比原著里對宋運輝心理變化的詳細刻畫,我們會發現劇版的宋運輝簡直就是官場白蓮花轉世。
為了襯托這種「白」,其他人物不得不毫無邏輯地「黑化」或者強行「跪舔」,這種現象在同檔期的劇集中也很明顯。
弄得我很納悶,怎麼現在我們都不允許主角有瑕疵了嗎?
到底是觀眾的道德要求太高,還是創作者的膽子太小?
01
如果從角色戲份來看,《大江大河2》應該叫《宋運輝傳》。
《大江大河2》里,雷東寶早早就吃了牢飯,直到最後才被放出來。
另一邊,小楊巡還是三人組合中的氣氛組擔當。然而這個角色直到五六集之後才出現。
顯然,在這一部里,宋運輝以及他所代表的國企改革之路是當之無愧的主角。
為了帶領觀眾快速切入看上去十分艱巨且繁雜的國企改革故事,編劇運用了「職場+家庭」的故事類型,一手講宋運輝如何搞定辦公室政治牢牢抓緊事業,一手通過家庭戲碼帶出變革時期新舊價值觀的必然碰撞。
以小見大本來是取巧的方法,用的好就能見微知著,從下到上展現全景式的變革圖景。用的不好就會落入狹窄的視野里,陷在一地雞毛中出不來。
《大江大河2》一不小心就滑入了後者。
不得不說,前幾集講述宋運輝如何排除萬難、團結眾人,搞定東海立項的戲份很精彩,節奏快,台詞准,還帶著幾分破局者的熱血和魄力。
也是在這幾集中,觀眾們熱衷於尋找2.0版宋運輝「長大了」的蛛絲馬跡。
什麼給閔忠生倒水啦,學會話裡有話啦,懂得給領導戴高帽啦……人們非常欣喜地看到,在第一部中經過了水書記的指點,這個小輝終於開始懂得利用人情世故為自己的事業鋪路了。
然而大家哪裡曉得,這竟然是宋運輝性格最為豐滿的時候。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
從劇情四分之一處開始,宋運輝面臨如何與其他三位廠長共同守住東海項目的問題。
也是從這裡開始,宋運輝堂堂一個大男主,也淪為了一個工具人。
為了事業,或者說為國企改革,宋運輝變成了一個上了發條的木頭人。
說他上發條,因為宋運輝幾乎全程都在搞事業:從東海立項,到東海上一期、二期,與外資談判。
全程馬不停蹄,又所向披靡,沒有人可以阻擋他成功的腳步。
但問題是,這種成功毫無懸念。
即便編劇一再給東海項目設置困難,來幾個同事使絆子,觀眾也不會特別緊張地為宋運輝吊著一口氣。
因為光是看編劇對辦公室政治的描寫,你就知道這不過是撓痒痒似的小打小鬧。
每個小領導不過是想守著自己那一畝三分地,掀不起什麼風浪——他們背後幾乎沒有任何強大勢力,因此對宋運輝根本構不成任何阻力。
馬廠長背後倒是有一股真正強大的勢力。然而在國家利益面前,這股勢力看似來者不善,實則無比開明、貼心。
於是,看事業這條線的心路歷程大概是——
開始:這幫人看著沒一個好人。
後來:原來人人都在幫助宋運輝,保護宋運輝。
在這些紙老虎面前,宋運輝能做的就是不斷升級打怪,化解矛盾的過程也變得異常順遂。
例如,在東海二期建設中,宋運輝堅持要用一小部分股權來換取外資企業的先進技術。而其他人則認為此法過於冒進,不可取。
這種道路選擇的重大轉折點,本是各方勢力登台唱戲的天然舞台。然而宋運輝僅僅跟幾個代表不同立場的人分別談了一次話,就等來了南巡講話的消息。
沒有勢均力敵的對手,沒有盤根錯節的外部局勢,小宋這股摧枯拉朽的力量,簡直是除了成功就沒有第二條路可以走。
家庭這邊,宋運輝也沒歇著。
姐夫雷東寶出事,必須由他出面解決。而毫不意外地,他跑上跑下,對這個再婚的姐夫毫無芥蒂,一片真情。
老婆不求上進、醋罈滿滿一缸、還永遠拎不清是非,老丈人窮追猛打,裝病、舉報,拼了老命也想搞死自己。他也能忍。
事業上,宋運輝是天選之子,所有人都喜歡他,保護他;
家庭中,所有人都要來害他,拖垮他,逼他犯錯誤。
宋運輝看似是男主角,具有最大的能動性。實際上這個人物除了承擔推進東海企業改革的功能之外,再無發揮主觀能動性的餘地。
面對外界的壓力,他的反應也如同木頭,只有無奈、忍受,最後發展成漠視。
所有的情緒為工作讓步,所有的人性暗涌也為人物的黨性純潔性讓步。
這樣一來,東海合資是成了,宋運輝的形象也升華了,但觀眾也只能快進了。
02
其實,這種生硬的表達,在塑造體制內官員時時常出現。
隔壁《巡迴檢查組》劇組就有一個比宋運輝更加鮮活、更加失敗的案例。
該劇中的政法委書記張友成(韓童生 飾)同樣剛正不阿,奈何有個不成器的兒子和一個溺愛兒子的老婆。
該角色的家庭戲份同樣是表現雞飛狗跳——兒子犯事,母親護短,父親暴怒。
以「全家都要來害我」的形式來展現高層官員的清正廉潔。
在他身上,我們同樣看不到一個正常人應該有的人味兒。
跟兒子相處像領導訓話,生氣的時候把兒子當敵人,不僅沒有流露出一絲父愛,還有種被兒子擋住了官運的氣急敗壞之感。
這種設定不僅沒能強化黨員幹部的正面形象,反而讓人心生反感。老戲骨韓童生也因此受到了不少罕見的差評。
萬萬沒想到,《大江大河2》中的中年宋運輝也走了老路。
第一部中的宋運輝尚且算得上有血有肉。他在處理人事關係中所表露出的特點既是優點也是短板。
執著又驕傲的個性讓他在革委會大院門口背《人民日報》,知道逃票看電影不對但為了兄弟義氣一直死守,但也同樣因為這種性格,幾句話把爸爸氣到住院,讓領導給自己倒水……
這樣的宋運輝,我們真情實感愛過,因為人物在不斷地跌倒、爬起、再跌倒、再爬起。
更重要的是,青年宋運輝犯下的錯誤大多確實是由自身性格缺陷所致,而非編劇「機械降神」,專門安排人害他。
但《大江大河2》里的中年宋運輝占據著絕對的思想、道德優勢,劇中幾乎所有的安排,都在放大他性格中的優點。
觀眾心知肚明改革的浪潮勢不可擋,而宋運輝是一個堅定的改革派,因此 中年宋運輝在劇中幾乎代表著絕對的支柱與標杆。
作為這場巨大改革中的弄潮兒,宋運輝的事業理想被極致擴大。工作領域中,誰要是沒有這種胸懷和理想,誰就是小丑。
同樣,在家庭生活里,宋運輝也必須是道德標兵。
然而有生活經驗的人都知道,一個將自己幾乎獻祭給工作和理想的男人,對家庭有所忽視,與家人缺乏溝通可以說是必然的。
往小了說,這是一個公職人員為求個人發展所必然付出的代價;往大了說,這是一個國家在改革中特定的小家庭必須承擔的重任。
如果編劇願意正視這個問題,承認家庭與婚姻生活中宋運輝的缺席,承認他在這方面並非完人,也許會更加令人深思。
但現在我們看到的是, 為了烘托宋運輝的完美無瑕,這場婚姻中涉及的其他人必須毫無邏輯地矮化。
老婆老丈人作天作地,成功轉移了人們的視線,才能洗清宋運輝在這場失敗的婚姻中本應承擔的責任。
主角沒錯,永遠都是有人想害他
雖然在這一部中,編劇也為宋運輝安排了性格缺陷導致失敗的橋段,並派老徐在最後去點醒他。
但這個缺點僅僅是——只顧前進,不懂得團結同志。
換句話說,太清高了唄。
這個理由實在不怎麼高明。
一來,這是第一部中的老毛病,人物還因為這個栽跟頭,顯然沒有成長和變化;
二來,這種話聽起來不僅不像批評,反而是在變相表彰他的盡職盡責,變著法子烘託人物高大。
因此,很多人說《大江大河2》具有更開闊的大局觀,我不認同。
劇中的很多」大局「,實則只存在於空洞而充滿說教意味的台詞里
劇中對東海改革的前瞻固然氣勢宏大,但這不是政府報告,而是文藝作品。
一部具有大局觀的文藝作品,需要對「人」有更開闊、更複雜的認識,要有敢於把人物(尤其是主角)的每一麵攤開來說的勇氣。
《大江大河2》的「大局觀」,就像一個偷穿了大人衣服的小孩。用高概念包裹單薄的人物,看起來威武雄壯,實際上格局小得很。
03
很多原著黨表示,劇版宋運輝的形象與原著差別非常之大。
書中的宋運輝更狠、更圓滑,甚至還有完全洗不清的道德污點。
在書里,宋運輝不僅是個能力超群的技術型領導,也是一個會耍手腕的官僚。
面臨空降,他死活不肯放權,硬是把實權攥在了自己手裡。
若是真如電視劇中所演,完全不通人情,卻年紀輕輕做到常務副廠長的位子上,反而像是被開了金手指。
而在備受爭議的婚姻生活中,書中的宋運輝更像個「渣男」。
書中,宋程二人的婚姻,既是出自二人自願,也有程家設計的因素。
而原書中的水書記並非電視劇中描繪的那樣,對宋運輝如父親般無私慷慨。宋運輝能夠在金州落穩腳跟,多少也有程家的關係。
書里的宋運輝,明目張胆地厭惡自己的妻子程開顏,也確實在婚內愛上了梁思申。
他對待程開顏的態度,可不如電視劇里那樣和善。
婚後的程開顏發福,他便下意識嫌棄她的大象腿;出差回來,發現程開顏在聞自己的內褲,以判斷他有沒有出軌,宋運輝對妻子的厭惡徹底決堤,意識到從頭至尾自己根本沒有看得起過這任妻子和她的家人。
然而,可以說是毫不意外地,宋運輝在電視劇中變得白茫茫一片真乾淨。
這樣一個宋運輝,對上面是有了交代,可對創作者來說卻是天大的難題——
如何叫一個中年人保持少年般的天真無暇呢?
這個難度係數堪比讓人擺脫地心引力的問題顯然是難倒了編劇。
主角不能有道德污點這事兒,並非個例。
就拿同樣完結不久的《流金歲月》來說。
許多人覺得朱鎖鎖和葉瑾言這對CP的感情線怎麼看怎麼怪。
這倆人一會像父女,一會像情侶。前期走瑪麗蘇路線,葉各種毫無條件為朱開金手指,後期又走煽情路線,寫葉特地趕來婚禮送上大禮後飄然而去。
看得人奇怪:葉瑾言堂堂一個公司老總,什麼場面沒見過?這樣一個飽經滄桑的商界(情場)老手,被一個小丫頭整得五迷三道,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
愛了還不求回報,整得跟初墜愛河的毛頭小子似的,至於嘛?
編劇給了一個理由,說是他有個和朱鎖鎖同一天生日的女兒。
不管你們信不信,反正我笑了。
翻了原著才知道,敢情書里朱鎖鎖就是大老闆包養的金絲雀啊!
原著中的朱鎖鎖,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典型的「撈女」,靠姿色為自己撈一個物質豐厚的下半生。
她跟葉瑾言(原型是書中的李先生)的結合,一開始不過是場俗氣的不能再俗氣的物質交換罷了。
電影版還原了這段關係
但如今的編劇不敢這麼寫,只好遮遮掩掩,為這倆人的關係找各種遮羞布,生怕「撈女」的身份被拆穿,玷污了現代版朱鎖鎖「獨立女性」的高貴身份。
但編劇費盡心思去「修正」這段感情,「修正」朱鎖鎖的人生,想讓朱鎖鎖的故事看起來更正能量,更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卻偏偏抵消了原著中朱鎖鎖最打動人心的地方——有了感情,哪怕對方破產欠債她也甘願承擔。
靠傍大款發家的朱鎖鎖說起來是挺不光彩的,但 戲子有義,婊子有情,撈女不撈,風塵中的俠肝義膽千百年來一直都在打動人心。
幾年前,尚有樊勝美這樣既勢力又仗義,還帶著幾分悲苦的撈女做女主角 (雖然是多女主設定),讓人恨不起來,反倒心生憐憫。
幾年後,為了順應「獨立女性」的潮流,女主角不能再有道德污點了。
她一定不能貪財,不能靠男人 (至少嘴上不能承認),不能在感情上搖搖擺擺,否則就會被打為「綠茶婊」。
其實,無論是宋運輝還是朱鎖鎖,編劇對他們的美化,無非是向他們各自所代表的某種概念妥協的結果。
但是正如前面所提到的,當我們回看很多經典老劇時會發現,一個正面的政治人物也可以上演非常精彩的情感戲碼(如《人間正道是滄桑》里的瞿恩、楊立青),一個值得尊敬的女性也不一定一輩子都不動搖不犯錯。
同樣是正面政治人物,眾多人心中的白月光、共產黨人瞿恩有著極其動人的情感弧光
蔣方舟曾在《圓桌派》里提到,現在年輕人的試錯成本越來越高,導致他們小心翼翼,不敢輕易嘗試。
沒想到,如今連影視作品裡的主角,那些活在虛擬世界本該恣意飛翔的人物,也變得如此謹慎,生怕身上濺了泥點。
對於有些道德感極強的觀眾來說,心裡倒是舒坦了。
可是,對於文藝作品本身呢?
-END-
互動話題
對於主角被強行洗白的現象,你怎麼看?
如何投稿
上下滑動查看如何投稿
投稿通道
1.不白拿,有稿費。對脾氣我們就將約稿進行到底。
2.稿件要求:以你的聰明才智,看幾篇我們的推送,心裡指定有數。
實習通道
1.會寫,能寫,熱愛寫寫寫。
2.滿足第一點萬事好商量。
凡是來稿來信,小十君都會第一時間回復哦!
後台發送「投稿」可查看投稿細則。
快給我好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MMauN3cBDlXMa8eq9_1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