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動歷盒袁老師
我的朋友向我聊起一件事情,她的親戚是一位初中班主任,這位班主任最近碰到了一件讓人心碎不已的事情。
她班裡的一個家長跳樓自殺,導致其走如此極端的直接原因是因為孩子。
孩子在小學裡特別出色,是全校畢業考的第二名,當時傳聞孩子還有一個很優秀的媽媽。
一開始讓班主任印象最深刻的是,每次孩子的作業媽媽總會先在本子上寫評語,字寫得很秀氣。後來接觸下來,發覺這個媽媽特別負責任,思維縝密,端莊大方。
孩子基礎特別紮實,學習習慣也很好,但是思維並不靈活。後來孩子感覺作業太多,壓力過大,晚上睡眠又不好,導致第一次月考下來年級排名80多名,這是孩子和她媽都不能接受的結果。漸漸地,孩子就開始曠課了,時常不來讀書。媽媽帶著孩子去看過心理醫生,醫生得出的結論是有焦慮症和輕度的抑鬱。
就上學這件事情,母女倆有過爭執,後來孩子妥協了,答應外出旅遊散心幾天,回來就去讀書。就在準備重新上學的前一個晚上,孩子又反悔了,母女進行了激烈的爭吵,孩子爸爸調解之後怕孩子出問題,就在孩子房間睡下,凌晨5點,隔壁房間的鬧鐘響過一直沒動靜,孩子爸爸起床後發現媽媽已經跳樓自殺。
我記得我的一個朋友前一段時間向我哭訴,兒子感覺學習壓力過大,導致心理問題,抗拒上學,媽媽帶著兒子奔波在醫院和心理諮詢室,陪兒子聊天,鍛鍊和散心。一個月下來,孩子的情況轉變不大,讓我感覺變化最大的還是媽媽,頭上白髮增添了不少,臉色憔悴了很多,見面都在聊孩子的事情,隻字不提自己,但是我還是感受到她內心所承受的巨大壓力。
當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我們一般會把關心的目光聚焦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解開心結,放下壓力,重新振作起來,卻往往忽視了母親的情緒和承受的心理壓力。
往往是父親的缺位導致母親壓力更大。我的一個同學,孩子基本上是她一個人在帶,孩子爸爸由於工作關係,經常不在家,孩子的教育基本落在媽媽身上。後來孩子成績掉下去了,對學習沒有興趣,母子溝通不好,媽媽很擔心。爸爸回到家不僅不管,反過來還埋怨媽媽,怎麼把孩子教成這樣了?害得媽媽越發焦慮了,失眠頭痛。上面的例子也一樣,同樣是父親角色的缺失,即使在這一段時間母女關係最緊張的時候,也基本上是媽媽一個人在獨自面對。
我們中國式的父母常常會犯這個錯位,跟孩子沒有一定的界限感。特別是責任性很強的媽媽,一切以孩子為中心,孩子是媽媽的面子,孩子優秀,媽媽就驕傲,孩子不優秀,媽媽好像就無臉示人。把自己的命運賭在孩子的身上,無形就給了孩子很多的壓力。
當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孩子是面臨壓力、需要去改變的一方,這時媽媽同樣陷在情緒的漩渦中。身為媽媽的我們別忘了要學會調節自己的心態和情緒,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同時記得要學會求助,配偶、家人、朋友,甚至心理諮詢師都是可以的,不要一個人默默承擔。
你覺得這個母親極端衝動行為會給孩子帶來什麼樣的影響?當我們碰到孩子問題的時候,會向別人求助嗎?夫妻之間能夠共同承擔嗎?歡迎在下方留言交流!
我是動歷盒袁老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兒童正念冥想專家,感像作文創建人,專注於3-12歲孩子的家庭教育,致力於將家庭教育方法產品化、圖表化、工具化。歡迎關注,一起交流!點擊下方【了解更多】,進入我原創家庭教育和育兒產品小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