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個月吸粉104萬成網紅,這生意咋做?

2019-11-07     銷售與市場雜誌社

在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莊稼不收年年種。」這句話在張鐵政身上被反反覆復地驗證,張鐵政是東北的一名農民,有著一顆想把家鄉好大米推廣到全國的心,2013年他開始種植水稻,做起了賣大米的生意。沒想到創業初期就舉步維艱,這期間他經歷過洪水,顆粒無收;也經歷過銀行催債,家門不能歸;還經歷過過山車式的驚喜和悲傷。

可現如今,靠著搞笑段子,張鐵政在抖音上擁有104萬粉絲,妥妥成了一個「達人」,單一靠抖音,月銷量最高能達到1000單以上,還用4個月就運營了一家淘寶4星店鋪,這生意到底是咋做的呢?

遇到抖音,被實體店拒絕後的絕地反擊

同所有傳統零售商一樣,張鐵政首先想到的是打開線下渠道,為此他嘗試在超市、糧油店等終端做推廣,在零下30多度的早市擺過地攤,還利用身邊的朋友們進行口碑宣傳,可效果甚微,月銷量也始終未能突破300袋。

「主要就是產品宣傳不出去,沒人信我的東西好。」究其背後的原因,張鐵政認為:「首先是大米市場比較混亂,摻米的現象很多,導致大米的種類、價格特別亂,給消費者心裡也造成陰影了。再次就是價格因素,出早市和去市場,我是新面孔,品牌也沒有競爭力,消費者也不信任咱賣的大米到底好不好。」

就在張鐵政一籌莫展之時,他遇到了一位賣大閘蟹的朋友,這位朋友的帶貨渠道非常特別,就是抖音。這使得他茅塞頓開:「別人可以推大閘蟹,為什麼我不可以推大米呢?」於是他也在抖音上開設了帳號,名叫「江田穀稻」,發出了第一條視頻,不是推廣大米,而是記錄自家發生的有趣故事。

波普藝術大師安迪·沃霍爾曾說:「每個人都可能在15分鐘內出名。」而在抖音,只要15秒就夠了。

這也使得張鐵政從抖音看到了曙光,「我一開始也不知道發什麼,嘗試過發我和老婆的互動,嘗試發過我自己唱歌的視頻。偶然一次發了我和老媽吃飯的視頻,有明顯效果,然後就延續了這個風格。其中一條說我是上門女婿的視頻收穫了277萬的點贊,一下子就帶火了其他的視頻。」就這樣,張鐵政也沒想到在10個月內他就積累了104萬粉絲,視頻獲贊量達到3078萬,發力抖音也幫助張鐵政稻打開了零售渠道的新通路:「現在我的銷售渠道全部放在了線上,批發慢慢的就拋去不做了。」張鐵政表示。

從發力抖音到成功引爆,對於這條尋常人每天都在使用的「不尋常」營銷路徑,張鐵政總結了以下規律:

圈粉:內容形態固定統一

「首先要確定的一定是內容方向,它會奠定以後短視頻的基調,也能幫助你打造清晰的人設。」張鐵政覺得,在拍視頻之前,首要解決的是定位問題:「就像我拍家庭搞笑類的,無論哪個視頻上熱門吸引的粉絲,都是奔著喜歡這樣的形態才關注的。所以如果內容方向不固定,那麼關注你的人看了也不會點贊,觀看量和點贊量不成比例,也不會上熱門,不上熱門就不會有更多的人關注。」

與其他短視頻平台追求隨機平均分配的邏輯不一樣,抖音更傾向於服務內容消費者,追求的是為他們提供高效的信息匹配。一旦某一類視頻被用戶標記喜歡,就會推送類似的內容,這既是留住用戶的一種有效手段,也是商家可以充分利用的營銷工具,垂直深耕某一類,就有機會被用戶圈粉。

除了一些搞笑的段子,張鐵政也會拍攝一些田間收割、倉庫、包裝的場景,並在自己的抖音主頁置頂了一條田間收割的視頻,他表示:「有了從生長到採摘的全程溯源,才能讓消費者真正感受到農產品的安全。」

衡量一條視頻是否優秀,張鐵政有著自己的理解:「最直觀的衡量標準就是點贊量和觀看量。優秀就是視頻要有看點,比如我是搞笑類的,那我就應該清楚關注我的朋友喜歡什麼樣的笑點、話題和笑點的高低,只有這樣觀看量和點贊量才會成正比。其次就是個人的三觀要正,還有搭配的音樂、音效是否合適。」

還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後期打算利用抖音來發推銷視頻,那麼一定要在前期的視頻中不動聲色的將自己的產品不經意間露出,等前期有一些人知道你所銷售的產品了,再適當的在視頻中穿插產品,或者圍繞產品拍個視頻,不然後期發廣告會造成大面積掉粉。」張鐵政在總結自己掉過的「坑」時如此表示。

引爆:發布時間因人而異

「我分別嘗試過在早晨5點、7點、中午11點、12點、下午5點、7點等不同時段發過視頻,最後選擇穩定在中午,因為這個時間段比較符合家庭粉絲的作息時間,觀看、傳播率更高。」目前張鐵政把視頻的發布時間定在了每天中午的11點40分:「一旦視頻上了熱門,會一直持續到下一個上網高峰,粉絲不會一整天都盯著手機,所以從中午到晚上睡覺之前,一定會有一部分人是不確定在哪個時段看,這對視頻觀看量和產品宣傳非常有幫助。」

當然,發布時間並不是行業通用的,美妝視頻可能在晚上8點之後觀看人數多,因為白領、學生們都下班、下課,開始放鬆娛樂;教育培訓行業可能在早上8點觀看人數更多,因為這類人的作息一般都是早睡早起......結合自身的產品、行業屬性,企業可以摸索出一條適合自己的運營規律。

另外發布頻次也要儘量規律,張鐵政認為:「如果是一個新號,一定要保持每天更新一個,保持帳號的熱度,從而粉絲量上的才快。有了穩定的產出,才有引爆的可能。在積累了一定的粉絲基礎後,可以兩天更新一個。但是空檔期千萬不要超過三天,超過三天就開始大面積掉粉,除非你本身就有很強的IP。」

轉化:粉絲互動建立連接

在各平台都直呼流量枯竭時,每天依舊有3.2億人在通過抖音了解世界。張鐵政表示:「就我個人而言,做抖音吸粉很快,但不是特別精準,因為用戶都是衝著我的搞笑段子來的,所以轉化需要時間和技巧。」一旦用戶通過推薦停留在商家抖音主頁,就不能讓他成為「穿堂風」。

作為土生土長的東北人,張鐵政覺得要跟網友「皮」,不能簡單粗暴的打廣告。當網友評論:「這種視頻怎麼才能不讓我媽和媳婦看到。」他回復道:「用大米把手機埋起來,你手機大嗎?費米嗎?」還有類似「你能告訴我怎麼做飯包嗎?」「你先買米,我就告訴你怎麼做飯包。」等逗趣的互動評論,既拉近了和消費者的距離,又宣傳了產品。

「作者的評論很容易上熱評,這就相當於一個評論區廣告牌,然後我會搭載視頻購物車,搭載視頻購物車的目的不是為了賣,而是繼續宣傳我的主頁和涉及的產品,繼續評論區互動。我經常說,不好吃退錢不退米,時間長了粉絲們都知道,我現在更新個新視頻,粉絲會自己在視頻下面把這句話當評論,這可比我自己說強百倍啊。」說到和粉絲的關係,張鐵政感嘆。

要麼把消費者培養成朋友,要麼把消費者培養成粉絲,建立強信任關係,這是最有效的推廣。這也是抖音營銷的最大優勢,就是它擁有激發廣大 UGC 參與和互動的能力,跳出了以往單向輸出的營銷模式,將價值推廣推到了深層次溝通階段,商家可以藉助社交媒體、社群組織,利用場景體驗和用戶面對面互動、交流,傾聽用戶的聲音,讓用戶真切體會到產品的價值。

在前不久的10月16號,江田古稻打算上架新米,在上架之前張鐵政先通過抖音將用戶引流到淘寶,或者微信。在上架的前幾天,他把這幫人拉了兩個群,然後做了個活動,當天稻花香銷售了600單,長粒香600單,中長粒100單。第二天活動700單,第三天600單。

清晰的人設,給了用戶關注的理由;穩定的產出,給了用戶可預期的內容;現象級的爆款,製造了爆紅的機會。

網際網路和智能科技的發展,既是傳統零售行業的挑戰,更是不可多得的機會。但其實不論是大米行業,還是其他行業,當企業想要利用抖音或其他平台做文章時,除了優質的產品輸出品牌口碑,在此基礎上一步步開拓渠道,最終形成「品質形象化、渠道多樣化」的發展模式,還要有不斷推陳出新的創意,更重要的是與顧客產生連接之後,能否將其牢牢抓在手裡的能力。

「將來我還要努力出優質的視頻,大膽的做些視頻宣傳產品,還想過做矩陣號。」問到關於未來的營銷思路時,張鐵政表示。
(作者: 徐夢迪)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所轉載企業宣傳資訊,該相關信息僅為宣傳及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站觀點,文章真實性請瀏覽者慎重核實!任何投資加盟均有風險,提醒廣大民眾投資需謹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M24eSW4BMH2_cNUgRPYJ.html